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是知识经济环境下高校教师必备的人格素养。以北京地区六所高校的党员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党员教师的师德状况,剖析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问题。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党员教师师德状况呈基本良好态势,但依然存在师德失范现象,要从宣传教育、综合考评、激励惩戒、自我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多维度推动党员教师的师德机制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灵魂和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多项教师队伍建设文件,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强调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坚持“四个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这是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使命。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先锋代表。对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进行研究,对于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的理论依据
  当前,对师德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学理界对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师德建设当前存在问题较多体现为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化建设弱化[2],在实践中重公德轻私德,师德考评、教育、监督、激励等相关制度不健全等[3]。有学者认为,师德滑坡和师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是历史特质、社会现实和个人观念的综合病体[4],师德培训、评价考核、监督惩处等机制层面的不健全也会造成师德建设的弱化[5]。有学者相应地从师德评价的标准、方法、反馈、结果应用等层面,提出了对策与措施[6]。
  关于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针对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的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略显薄弱,思辨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局部论述多,系统研究少。此外,相关改进策略相对抽象,缺乏可操作性。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尝试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剖析现状和问题,以此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情况
  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六所高校的党员教师为调研樣本,分别是:以师范教育见长的北京师范大学、以理工科见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民族专业见长的中央民族大学三所部属高校,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三所北京市属高校。通过发放和回收自编的《关于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的问卷》,分析了六所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基本情况、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76,信度良好;KMO值为0.759,Sig值为0,显示问卷各个题目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问卷发放共3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2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样本结构合理、有序。
  1.高校党员教师师德的基本现状。问卷对高校党员教师的从教原因、职业满意度和师德认知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大多数高校党员教师出于喜爱高校环境(73.17%)和热爱教书育人工作(64.88%)来选定自身的职业;62.44%的党员教师表示对现有职业感到满意;8.29%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满意”。这说明,高校党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下了基础。高校党员教师的师德表现各项得分均超过50%,党员教师群体对师德的认知比较一致,按照选择频数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严格负责、爱护学生、勤于钻研学术、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宽容。
  但与此同时,个别高校党员教师还存在一些师德失范现象。例如:一些党员教师理想信念模糊、师德涵养不佳、敬业精神不够。调查结果显示:有10.34%的党员教师不太注重自身的形象;15.52%的党员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偶尔会使用粗俗语言;还有个别党员教师学术功利取向明显,极个别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这些直接制约着教学、科研的育人功用,影响着党员教师先锋示范作用的发挥,制约着高校师德建设进程的有序开展,损害了国家、社会、学生的利益。
  2.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调查发现:党员教师对所在高校的师德状况评价较高,有78.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很好”和“非常好”。但是,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一是师德规定、相关制度未做到入脑、入心。例如:13.91%的党员教师表示从未听说过师德相关规定;48.28%的党员教师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师德规定。二是师德培训体系欠规范、科学。例如:51.72%的党员教师认为,本校的师德培训内容过于单一,以政治学习为主,缺乏对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教师专业精神等相关内容设计;培训方式以传统讲座报告为主,较为呆板,培训机制零散化、不系统。三是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断裂现象。例如:50.12%的党员教师认为,本校的师德惩处机制不够完善;31.03%的党员教师认为,师德建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不会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实施;30.24%的党员教师认为,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导致师德滑坡问题的首要原因;超过80%的党员教师倾向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来改善师德现状。
  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出现问题,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社会大环境的制约、高校内部治理的局限以及教师自身选择的多重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带来的逐利导向冲刷了一些党员教师的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再加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蚀,一些党员教师出现精神迷失、职业精神淡化问题。   第二,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制度建设存在着客观缺陷。在管理理念上,一些高校多依靠宣传教育等软性管理手段,不注重运用制度等硬约束去规范党员教师的师德行为;在操作层面,虽然各高校普遍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来统筹师德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时统筹力度不足、发挥效力不够,各有关职能部处仍习惯于点部着眼和局部发力,在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评价、惩处、反馈机制上难形成工作闭环,降低了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和约束力。
  第三,部分高校党员教师重科研、忽视师德建设。以科研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指挥棒是高校党员教师轻视师德建设的内部根源,这导致一些党员教师认为师德建设太“务虚”,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教育培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机制建设的策略
  做好高校党员教师的师德建设,既需要提升党员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可度,增强其自觉践行师德标准的主人翁意识,又要从宣传教育、综合考评、激励惩戒、自我教育、环境优化等机制层面着手,整体推进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
  1.健全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宣传教育机制。宣传教育机制是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先导,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典型的师德模范、将高校师德宣传制度化、平台化。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论坛等宣讲活动,利用校报、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师德规范政策和师德先进典型。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党员教师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智慧与力量,调动党员教师参与师德宣传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探索开展优秀教师的原创性深度采访,依托教师思政官方微信公众平台“BNU思享者”,常态化展出党员教师的师德师风事迹,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欢迎,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在强化“互联网 师德”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探索之路。
  2.完善高校党员教师师德综合考评机制。综合考评机制是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校应成立师德建设工作专门领导小组,构筑由党委领导,行政组织实施,各工、团、院系等组织积极参与的师德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对基层院系的师德建设领导工作。高校党员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建构,要摆脱传统自上而下的“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方式。在师德考核方式方面,建议综合采用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形式[7]。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对师德监督的抓总作用,形成合理有效的高校党员教师师德监督体系;依托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专门的師德处理办公室,协调、处理校院各级的师德监督问题;建立党员教师师德问题督查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发现的师德问题开展内部调查,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应做好预案和相应处理工作。
  3.健全高校党员教师师德激励惩戒机制。激励惩戒是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激励可以促使党员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职业修养,通过惩戒可以警示党员教师要严格遵守师德规范。激励惩戒机制的搭建,要注意人事、教务、宣传等多部门协同,打造职责清晰明确的“一条龙”体系;激励惩戒的结果要与党员教师的事业发展、职称晋升、物质待遇等相结合。特别是在惩戒方面,高校要根据《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就违反高校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做出明确规定,切实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违反高校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党员教师,要依法依规惩戒,注重实施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4.完善高校党员教师自我教育机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是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要解决业务培训与师德建设“两张皮”问题,在业务培训中糅合道德规范,提升党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要激发党员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号召党员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要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组织师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用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5.健全高校党员教师师德环境优化机制。为更好地解决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失范问题,必须将纯洁的学术环境还给高校教师。一是要加强法律力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术不端行为依法进行严格的惩戒;二是要加强行政力量,教育系统党的工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党员教师工作作风的监督,高校内部应做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避免学术权力过大导致学术腐败;三是要加强道德力量,强化高校党员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加强知识产权与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加强党员教师的自律精神;四是要加强媒体力量,使媒体参与到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中来,形成积极有序的舆论监督氛围。
  参考文献:
  [1]辛未,姬冰澌.师德概念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8(9):38-42.
  [2]张琦.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与师德建设的对策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2):81-84.
  [3]王晶岩.浅谈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如何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1):95-97.
  [4]图雅,刘德林.差异化思路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7(22):34-35.
  [5]谢伟华.谈师德建设中党员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书育人,2007(18):62-63.
  [6]赵静.新形势下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的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6(3):49-51.
  [7]教育部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8-11-14)[2019-03-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3.html.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其他文献
彭康(1901年—1968年),江西萍乡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1919年—1927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即加入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闸北区区委书记,中央文委代理书记。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领导成员之一。1930年4月,在上海英租界被捕,狱中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937年8月,经谈判斗争得以释放。之后历任中共湖北
摘 要: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把握好办学模式和发展道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才能走出一条特色兴校之路。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创建道路的自觉、自信、自省。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道路自信  一般认为,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现代大学的形态、结构、制度、模式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其承担的
2015年,北京高校研发机构共863个,研发人员共8.07万人 □ 2015年,北京高校研发经费162.65亿元  2015年,来自政府和企业的科研经费分别为:113.24億元和44.82亿元 □ 2015年,北京高校的研发项目总数为9.22万项  北京高校基本情况  2015年,北京共有115所高校,高校中研发机构总数为863个。从2013年到2015年的趋势来看,研发机构的总数在逐年增长,平均
摘 要:在社会结构转型期与高校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着改变。高等教育应摆脱传统价值观与表象上的传道授业的禁锢,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创新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培养。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改革的关键,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理念主导下的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念;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90
北京联合大学从学生特点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精神,着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子。这一改革自2011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教育部201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北京市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示范点,逐渐形成了学校党
摘 要: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灵魂和一切办学行为的逻辑起点,指引着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经营等活动,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校训、建校原则、育人取向、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北京联合大学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拥有过几十个校址,这是学校多次调整整合的结果,也是办学理念不断发展的结果。从研究学校校址变化的角度,全面梳理了其中所体现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校址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办学理念  北京联
摘 要:科研项目是知识生产的重要依托,科研项目管理需要根据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进行相应调整。在分析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下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提出建议:一是在宏观规划层面打破学科封闭体系,搭建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三是强调引导与服务能力,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保障力度;四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摘 要:高校的海外传播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海外舆论环境、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中国高校的海外传播建设和国外高校的海外传播状况,可以了解目前中国高校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海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国际舆论  随着国家建设“双一流”战略的实施,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我国百余年的高等教育
关键词:非京籍研究生留京动机就业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高校聚集,文化荟萃。自1999年实行“指标控制、择优留京”政策以来,外地生源毕业生获得北京户口日趋困难。在我国实行特殊的户籍制度体制下,户口与许多福利待遇和优惠政策相挂钩,在京工作生活但没有北京户口将丧失许多社会福利待遇。尽管如此,目前留京工作的研究生的比率却持续攀高。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留京的动机是什么?这些动机是否具有
近年来,学校共有五名优秀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赴西藏基层工作。他们是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俞鹏云(来自青海省,现担任拉萨市尼木县塔荣镇扶贫专干)、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李永恩(来自青海省,在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工作)、机电工程学院2017届畢业生郑世有(来自江西省,在拉萨市当雄县纳木湖乡工作)、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孙金玉(来自北京,在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乡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