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发展 在实践中创新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上?如何让活动课焕发生命活力?笔者通过尝试,获得如下体会:
  首先要充分认识活动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正确理解活动课在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追求的是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参与。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次自主的开放的探究性的学习机会,其活动本身强调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感受和过程体验,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认识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设计了教学方案进行了实践。本次活动分为:课题选择、设计与制作、展示交流与评价三个阶段。从活动过程和展示交流评价的情况看,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本次活动全班分成12个小组(4~5人为一组),学校提供部分器材,让学生们自主合作、自主选择课题、自主设计电路、自主寻找器材、合作制作。同学们通过小组活动,成功地制作了12个精美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用电器模型,活动非常成功,展示非常精彩。在活动中,同学们既分工又合作,画电路的、找器材的、安装元件的、接线的,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特别是平时一些物理成绩并不太优秀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相当高,动手更积极,如郑佳伟、赵平等制作的选答器模型,设计新颖美观大方,可操作性强,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又如,学生赵磊一组看到其它小组制作成功时,都非常着急,顾不得休息和吃饭,一直认真动手制作,直到成功。
  第二,真正做到了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亲身参与物理实践活动的机会。整个活动过程,同学们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操作”等方面结合起来,完成了由纸上的电路到实际模型的制作这一理论到实际的重要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主导思想和课程理念。
  第三,真正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本次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给学生提供了横向交流与多向沟通的机会,提供了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当制作失败时,学生们非常着急,但毫不气馁,认真查找故障和毛病,经历失败和挫折的磨炼;当制作成功时,兴奋无比,高兴得跳起来,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团队合作、共同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合作品质。在汇报展示活动中,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人画图,一人讲电路原理,一人操作演示,一人讲实用价值,他们发言热烈,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风采,体现了活动课的生命活力。
  第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能力有了提高
  本次活动难度较大,一是器材,二是制作。但这些困难都被学生克服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从家中找来月饼、茶叶、皮鞋等的外包装盒,方方正正有一定形状和硬度,上面还有图案很美观,是很好的制作材料。没有红绿灯,怎么办?同学们讨论后决定:用绘画的红绿颜料涂在灯泡上,效果相当好。没有电铃,在老师的启发下找来贺卡上的蜂鸣器代替,声音美妙动听,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制作兴趣。他们找来旧导线、旧电池盒、床头开关、揿纽开关等。
  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想办法动脑筋,先在盒子的不同部位画上草图,确定元件摆放位置,然后打孔穿线固定元件等,他们将导线电池盒等放在盒内,导线接头处用胶带包好,面板上只有灯泡和开关,制作的器材有创意、有一定的工艺水平,有的还在面板上注上器件名称,很具有实用性。通过制作,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有了提高
  在汇报展示活动中,上台的学生多数落落大方,讲述汇报清楚,台下的学生认真听讲,恰当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还及时予以掌声鼓励,气氛非常热烈。对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学生能及时发现,如有一组学生安装的楼梯灯电路模型在演示时只能供一人上下使用,不能供多人使用。台下学生发现后,及时提出质疑,展示的学生及时查找毛病进行了改正。在制作病房呼叫电路模型时,有一组学生发现,当一号床位按开关时,红灯亮(代替电铃)1号灯亮,当2号床位按开关时,发现红灯亮,2号灯并不亮(有时1号灯也不亮),只有关掉1号灯时,2号灯才亮。学生感到很奇怪,当时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发现的问题,只是说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接着,一是叫他们增加串联电池的个数,二是给他们发光二极管代替灯泡,重新制作,结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们感到惊喜。对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我及时给予了表扬鼓励。
  第六,真正体现了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本次活动中,我用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等制作了选答器电路模型和病房呼叫电路模型进行演示,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学生很受鼓舞和启发。我始终以平等的参与者、交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创设互动民主平等的氛围。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是一位分担者、服务者和引导者,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当学生成功时,我是一位分享者。同时我是一位协调者,及时协调好课内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协调好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次活动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
  两点思考:
  1.回想我们以往的教育和教学,我们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分关注学生的智力,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大多是被动接受,而忽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我们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太少了。比如物理教材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是纸上谈兵,真正给学生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很少开展。
  我们必须继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认真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以往我们总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那些平时对物理不感兴趣、考试成绩差的“差生”踊跃参加制作活动,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丝毫不逊于那些优等生,甚至有的还超过他们。因此,我们要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对那些“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使语文教学真正摆脱拘泥于对文字的考证、词语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这一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困境,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之目的。只有开放课堂教学,努力摆脱各种枷锁,才能使语文
期刊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盐与汤的启示”。“盐”,就是我们炒菜时放的那个盐;“汤”,就是我们用餐时喝的那个汤。我们知道,盐对人体很重要,那么,现在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是没有人爱吃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个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爱喝。错误的做法是: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人先吃盐,然后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人们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由
期刊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当今教育者应具备的教育观念。如何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呢?下面笔者将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提出来,供各位同仁交流。  一、主动探究,质疑问难  探源于思,思必生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先声。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在不断出现的“为什么”中提升自己。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人类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也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观。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让众多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体育教学观、学校体育亟待新生力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它要求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逐
期刊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教学弊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影视、图像于一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期刊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给教活了”。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所谓“活”并不单纯是课堂热闹,而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常中有变、变中守常。笔者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其实,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效果也很不错。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而感到头痛,因为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小学生作文教学角度出发,就学生“想写,会写,写好”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抛砖引玉,达到对新教改下学生作文教学有所裨益的功效。  一、只
期刊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我国学校社团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社团活动,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地位得到了确立,而且社团教育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社团教育还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较薄弱环节,很多学校还都停滞在参加轰轰烈烈的各种比赛,选拔培养特长生,为获得表面的成绩让学
期刊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别洛波里城一个工人的家庭。  重视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劳动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劳动是教育的根本因素之一,应成为集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劳动与教育并行的原则。在他看来,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有助于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