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应注重对学生使命感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在这种使命的推动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资料显示,当代部分学生有以下特点: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缺乏使命感,不能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没有让使命感在自身的成才道路上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中学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政治课注重加强对学生使命感的引导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命感是人的精神动力之一,人的精神动力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的效果。没有使命感的学生,就缺乏自身发展的原动力,就没有成才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也找不到人生的走向,终其一生,只能碌碌无为,为外物所困,无所成就。
  一、有使命感,就有明确的成才目标
  使命的重大意义在于,作为人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和坚守不渝的指南,时刻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使命的一大特点是任务的明确性,有这种明确的任务的意识和认同,就能有明确的目标,而明确的目标是成才的首要条件。联邦快递公司的广告,给人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使命必達”。正是这种不计代价、使命必达的使命感,让联邦快递在1971年建立公司以来,业务遍及全球超过220个国家,年收入高达320亿美元,在全球聘用了21.5万名员工和独立承包商。正是这种明确的目标,让一个公司迅速地发展起来了。个人的成长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像航海的船只没有明确的彼岸,只能在海中随风飘摇。由使命感所激发的人生明确的目标,能为学生提供人生前进的不竭动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向学生明确每一次的学习目标,并及时达成,对学生进行社会理想、人生想想的培养,引导学生为之奋斗。
  二、有使命感,就有成才的坚定任务
  早在200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国家对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给予了重大的历史任务。一种使命感,一个明确的任务,能让一个沉沦的人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能让一个自信的人重拾自信,能让一个不乐观的人变得积极起来,能给成长带来很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有使命感,就能激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社会的美好前景能激发社会个体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能激发社会个体投入到为美好社会的建设和创造当中。当代学生是未来美好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感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储备知识和才能。这种使命感也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让每个人都积极地为未来的社会投入而准备着。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游客路过一片工地,看见三个人在垒砖,游客问第一个工人:“您在干什么呀?”工人没精打采地说:“垒砖。”他又问第二个工人,工人自豪地说:“我在砌一堵高墙。”他又接着问第三个工人, 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造本地最宏伟的大教堂。”故事说明,只有有伟大的使命感,个人才能从奋斗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由此也就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每一次成绩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在为使命奋斗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带来更高的成才、奋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使命感,就能激起成长的紧迫感
  当代学生,生活在太平盛世,生活的无忧无虑,很容易造成学生生活没有紧迫感;没有平时成才强烈的紧迫感,就很难找到持久的发展和奋斗的动力。使命,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重大任务。时间上的规定性,让使命感总是与紧迫感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以及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增强学生成才的紧迫感。
  五、国家的历史使命催生学生的使命感
  毛泽东同志曾批示:“今后的几十年,对祖国和人类命运,是一个多么重要而宝贵的时间啊!……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身!”对青年人提出的这一历史使命,催生了多少青年的使命感,并为了建设伟大祖国的神圣使命,矢志不渝,奋斗终身。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历届领导人对青年人寄予的期望,对青年人赋予的使命,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学生成才的指导,成为使命感的重要来源和奋斗的终极动力。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宿、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使命感教育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与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国情教育相结合。
其他文献
新课改理念下,要求课堂以教师为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实践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努力构建新课改和新高考相衔接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形势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借鉴,“班中班”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下面就以我所教的学科——英语为例,把我日常教学中对“班中班”式教学所见所闻所做的点滴进行了一个概述,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
期刊
一、青少年校园越轨行为的原因  首先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与生理从迅速发展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个体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调适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机制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有些青少年由于智力、能力等因素对学习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学习成绩较差,导致厌学弃学,从而出现越轨行为。  其次是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管教方式、教养方式。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电解实验是电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如果按照课本进行实验,药品消耗量大,边远地区条件差一些的学校无法进行分组实验;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室后排的学生对实验现象看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想到了把电解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物品代替专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分组实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动手做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是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本文利用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思想的特点以及主要观点,浅谈了班级生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實现
期刊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规范教育,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搞好班级管理不但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能改变学校的整体风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外在形象。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想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如能做到以下几方面,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肯定大有裨益。  一、加强学习,注意形象
期刊
摘 要: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生命的智者,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真谛。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才能让每一节历史课都成为学生一次愉悦而有价值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生命 历史 活力 开放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叶教授
期刊
摘 要:步入21世纪,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与以往应试教育不同,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的特点,从紧跟时代、注重实践、引导探究、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五个不同的角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建议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班主任在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这个群体时,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结合工作中的实践体会,谈谈几点见解。   一、以温暖的关怀开启单亲家庭学生的心扉   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家庭的管教或亲情的爱抚,对社会、学校容易产生消极的抗拒心理。其不良的心理特征表现在:1.性格方面:大多较孤僻,自卑懦弱,自甘落后。2.学习方面:表现为态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真正的学习主体,就要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好的导语如同一块磁石,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关键词: 导语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 教具 语文教材 理解课文     大多数语文教师特别关注
期刊
我国正处在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之中。这场变革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也给学校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冲击。  本文拟就如何结合政治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课程,探讨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目标要求上的认识误区:一些人忽视了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忽视了德育工作内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