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轮复习接近尾声,繁多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几成?那么这个寒假跟柯南一起侦破一轮复习中的疑难点,柳暗花明,轻松上阵。
侦破难点一:统计图表
疑难剖析
1.知图名,找要素:根据图名确定统计图表达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
2.读数值,看变化:根据数值的大小、数据(极值、特征值)、变化趋势,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及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判读统计图要重视数据分析:定量分析→数量特征;定性分析→变化趋势。
3.明原理,析原因:统计图的分析、阐释要抓双重联系,即图内→信息,图外→知识;此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即对比分析找差异,综合评价得结论。
案例直击
201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上海要继续加强人口服务管理,严控人口规模。
(1)读图1,概述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特点,说明上海劳动年龄人口特点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读图2,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剖析】(1)由人口金字塔图概括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这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影响。(2)根据图2归纳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的变化特征,注意从中心城核心区、近郊和远郊等角度概括。
【答案】(1)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偏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的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增长的趋势。
侦破难点二:地表形态与水循环
疑难剖析
1.地形类型判断
2.地形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地势起伏(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大小)+特殊地貌(如海岸线曲折、黄土广布、沙漠广布、冰川地貌广布等)。
(2)地形成因分析: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案例直击
读“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①处地貌为外力作用形成
B.②处构造沿线可能形成泉群
C.③处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D.④处地貌是海浪侵蚀而形成的
(2)图示河流( )
①夏季水循环活跃 ②冬季水循环活跃 ③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④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⑤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⑥以雨水补给为主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剖析】第(1)题,①处地貌是外力沉积后断层相对上升所致;②处地下水沿断层线露出,可形成泉群;③处为冲积扇,多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湿润和干旱地区都能形成;④处为流水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第(2)题,根据海陆位置和地带性植被推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
【答案】(1)B (2)D
场外直播
侦破难点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疑难剖析
1.用整体性原理探究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图4揭示了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和理想大陆自然带间成因与分布的关联性: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洋流、气候类型的分布→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选两例阐释如下:赤道附近→气温高、上升气流旺盛→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东岸受暖流影响,热带雨林向高纬度地区延伸;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沿岸暖流影响向高纬度地区延伸。
侦破难点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疑难剖析
1.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路
(1)对某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一般要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开发方向(发挥地区优势、趋利避害)。
(2)“问题—措施”分析思路: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矛盾。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遵循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2.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际联系
区域综合分析的思路
(1)在哪里——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活动。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来确认区域位置,并根据这些来描述区域位置的特点。
(2)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要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组合规律。
(3)为什么——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地理成因一般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怎么样——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如某一区域根据位置判断气候特征,结合地形分析河流特征、植被、土壤等。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该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5)怎么办——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侦破难点一:统计图表
疑难剖析
1.知图名,找要素:根据图名确定统计图表达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
2.读数值,看变化:根据数值的大小、数据(极值、特征值)、变化趋势,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及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判读统计图要重视数据分析:定量分析→数量特征;定性分析→变化趋势。
3.明原理,析原因:统计图的分析、阐释要抓双重联系,即图内→信息,图外→知识;此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即对比分析找差异,综合评价得结论。
案例直击
201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上海要继续加强人口服务管理,严控人口规模。
(1)读图1,概述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特点,说明上海劳动年龄人口特点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读图2,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剖析】(1)由人口金字塔图概括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这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影响。(2)根据图2归纳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的变化特征,注意从中心城核心区、近郊和远郊等角度概括。
【答案】(1)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偏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的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增长的趋势。
侦破难点二:地表形态与水循环
疑难剖析
1.地形类型判断
2.地形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地势起伏(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大小)+特殊地貌(如海岸线曲折、黄土广布、沙漠广布、冰川地貌广布等)。
(2)地形成因分析: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案例直击
读“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①处地貌为外力作用形成
B.②处构造沿线可能形成泉群
C.③处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D.④处地貌是海浪侵蚀而形成的
(2)图示河流( )
①夏季水循环活跃 ②冬季水循环活跃 ③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④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⑤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⑥以雨水补给为主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剖析】第(1)题,①处地貌是外力沉积后断层相对上升所致;②处地下水沿断层线露出,可形成泉群;③处为冲积扇,多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湿润和干旱地区都能形成;④处为流水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第(2)题,根据海陆位置和地带性植被推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
【答案】(1)B (2)D
场外直播
侦破难点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疑难剖析
1.用整体性原理探究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图4揭示了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和理想大陆自然带间成因与分布的关联性: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洋流、气候类型的分布→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选两例阐释如下:赤道附近→气温高、上升气流旺盛→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东岸受暖流影响,热带雨林向高纬度地区延伸;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沿岸暖流影响向高纬度地区延伸。
侦破难点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疑难剖析
1.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路
(1)对某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一般要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开发方向(发挥地区优势、趋利避害)。
(2)“问题—措施”分析思路: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矛盾。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遵循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2.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际联系
区域综合分析的思路
(1)在哪里——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活动。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来确认区域位置,并根据这些来描述区域位置的特点。
(2)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要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组合规律。
(3)为什么——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地理成因一般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怎么样——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如某一区域根据位置判断气候特征,结合地形分析河流特征、植被、土壤等。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该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5)怎么办——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