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镇繁华都市边一条宁静的历史长河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渡,一条始建于战国,历经秦、汉等朝代,至今依旧徜徉的历史长河,静静流淌在昆明东南之郊。伴随着历史的潮起潮落,官渡古镇历经千年积淀,闪耀着璀璨的文化之光,成为饱含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丰富内涵的文史旅游重镇,集聚历史文化的活动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瑰宝库。
  
  官渡古镇,坐落于云南昆明市东南郊8千米处,宝象河下游,毗邻滇池北岸。古镇内宁静的石子路,沿街两边林立的商家,以及庄严肃穆的古建筑,愈显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沉郁的文化积淀。置身古镇宁静的街道,犹如徜徉在历史的画卷,与古人一道感受曾经的繁华与喧闹,远处传来阵阵叫卖声,叫卖的是早已烙上官渡文化底色的知名小吃,官渡饵块、粑粑、特色螺狮、包浆豆腐……品着一份独特的官渡小吃,游离古镇如锦上繁花般的人文景观之中,一幅幅卷帙浩繁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文化盛宴一场又一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悠久的历史传承
  
  战国时期,官渡隶属滇国,后经汉唐,分属“谷昌县”地(汉武时期)和南诏国属地(唐朝)。正是在唐代,写下了官渡古镇走向繁荣和辉煌的第一页。相传,唐永泰元年(765年)春,南诏国王阁罗凤命长子风迦异于昆川(昆明)置拓东城,定为东都,与大理太和城的西都遥相呼应,中间沟通必经滇池,故而在西山高蛲修建一个水路码头为西渡口,官渡修建一个渡口码头为东渡口。
  此后,经宋、元、明、清几代发展,官渡成为昆明东南郊的一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据史书记载,宋代大理国岳侯高万泰及其世袭子孙,在官渡建立渡口,一起营造官渡古镇,并在此建法定禅寺。后又有元朝,先设昆明县,后又改置鄯州,领昆明、官渡二县,随后又在1284年将官渡并入昆明,以至于今,官渡均是隶属于昆明的一个文化小镇。
  繁华的经济中心
  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水路交通的渡口和中转站,以及执政者的经略,官渡古镇自唐代开发至明清,便是人口稠密的码头集镇,官宦客商往来频繁,逐渐成为与昆明相媲美的经济中心。
  据元代普祥撰《创建妙湛寺碑记》载,滇池之巽隅二十里,有廊曰蜗洞……乡士大夫游赏览船于渡头,吟啸自若,陶陶而忘返,命之曰官渡,故有停舟之赋。乃古拓东演习高侯之裔生世悠游之所也。可见,经过唐宋的发展,元代的官渡已然成为昆明东南郊的一个经济重镇。据蒋文中考证,官渡真正意义集镇的形成即在元代。
  明清时期,官渡集镇一度达到鼎盛时期,有“没有官渡人,街子赶不成”的民谚。明清之际,赋誉官渡的是其特色的地方手工产品和名小吃。首屈一指的是官渡的米产品,如米线、米糕、卷粉、米粉、粉丝等,尤以起于清代的饵块闻名全省。此外,还有金银器加工,刺绣染织工艺和制糖、酿酒等。仅就土布纺织来说,明清时期,官渡已是家家必备,自耕自织,且将富余拿到集市售卖。
  当你漫步在官渡古镇的小石板路上,买一份特色的饵块,亦或是其他特色小吃,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不自觉间,就好像穿越到古代的官渡,到处是穿着明清服饰的赶集游人,街上唱响的是官渡原色的方言俚语,以及各种叫卖声,何其的繁华与喧嚣。
  沉醉的人文景观
  
  虽然历经朝代更迭,官渡古镇也在时代变迁中模样变更,不免有人感慨“物是人非”。但是,古镇中沧桑千年,依旧留存的和已随历史定格的文化景观,犹如一曲陈年佳酿,集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等于一体,越陈越香,令来往游客在清风拂面间,即为无穷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所吸引,沉醉其间,不能自已。
  据史料记载,官渡古镇最为有名的即所谓的“官渡八景”,又有现代学者李锐所作“古镇八景”诗为证(见《昆明市宫渡区文史资料选辑 第1辑 》):宝象河边古渡头,螺峰叠翠枕清流;月台倒影水中宫,杏圃牧童放羊牛。晨夕烟雾绕凌云,古集最大算草坪;金刚夜语桥边作,月下写诗笔不停。诗中景观,犹如一幅泼墨山水,又如一曲色彩盛宴,“螺峰叠翠”,柏树成荫,枝繁叶茂,白鹭、雅鹊与群鸟嬉闹林间,足见古官渡的自然之美,和谐生态。水中月台倒影与杏圃放牛牧童相互映衬,一动一静之间,形成极妙的辨证哲思;晨夕之烟雾,与古集的喧嚣,既见当日集镇之繁华,经济之发达,又见百姓生活之惬意,人际关系之平和。而其中的“古渡渔灯”,夜晚亮于滇池东岸,犹如满天的明星,更似天上的街灯。正是在如此唯美的画意诗情中,李锐汲取古镇独特的人文情愫,秉笔直书,以诗代墨,在一纸素宣上缓缓复写官渡古镇文化集萃的画卷。
  忽如一阵清风来,唤醒游人返现代。商街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格外引人注目,令游人驻足观赏。没错,这就是集古代技艺与现代商业于一体的古镇又一人文景观——民族银饰。只看见娴熟的老工匠先将银子溶化、敲打、造型,银块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变成一件件精细的配件,再经工匠的手打造成一件件完美的民族银饰,每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制作,似与整条商业街的现代繁华极不协调,却又融入了繁华的市场流通。还有将传统糖人技艺与绘画艺术结合的“糖画”,在一铲一勺的舞动间,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跃然于艺人事先备好的干净大理石砖上,再加上一根竹签,就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糖画”。
  游走官渡古镇,除了诗歌所描绘的绮丽画卷和商街清脆的银器打造声,以及各类民族特产的叫卖声外,还有一腔云南独特的休闲曲调。游罢商业街区,便是一块宽阔的游人集散区。每到周末,亦或是平日下午,可见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或拉二胡,或敲小鼓,或唱民歌,汇聚成一股音乐之泉,涓涓流出,歌唱者的音符伴随二胡的声调,鼓点的急缓,跳跃于古镇上空,婉转动人。正是这一群群音符创造者,为古镇注入了激情与血液,展示着古镇人民对外来游客的热情和欢迎,也为古镇人文景观增添了神奇而动人的一笔。   韵味悠长的古镇建筑
  古镇内文化古迹众多,仅不到1.5平方千米的面积内集聚了唐、宋、元、明、清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又有“六寺、七阁、八庙、二殿、二宫”之说。
  最为著名的当属妙湛寺金刚塔(又称穿心塔),据考证,妙湛寺双塔已在南诏时代毁掉,由此可见妙湛法寺的悠久历史。现有考古学和碑刻学资料显示,元天统三年(1335)开始创建妙湛法寺(《创建妙湛法寺碑记》,嘉庆十一年重刻,即1806年),而妙湛法寺金刚塔则创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金刚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塔身内有十字相交,四面相通的巷洞,寓意四通八达,亦或是与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一种开放包容心态相契合。通道中心顶部嵌一块石质法轮,上雕九尊佛像。目前可见的“金刚塔”分三层,底为塔座,中间为塔身,上部为刹。塔座四角各雕有力士像一尊,与中心塔身相互呼应,表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的内容,四面石上雕刻与佛教主题密切相关的狮子、大象、孔雀、迦楼罗等形象。塔身四面均有壶门,内刻石佛一尊。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像,最顶部为宝瓶、宝珠。这些都是元代以后佛教密宗建筑艺术的体现,是历史研究的瑰宝,集建筑价值、艺术价值、宗教艺术等于一身。
  
  此外,还有妙湛法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10多处景观,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古民居民宅。法定寺初建于宋代,后经明代重修,目前仅有大殿正面外檐是明代建筑,尚有宋代遗风,而其他的建筑体则以清代寺庙风格,寺中的麒麟雕檐柱、凤鸟梁头和如意小拱山墙墀头,栩栩如生,熠熠生辉,给人无限美感。妙湛法寺的建造者乃是“阿吒力僧官”,而阿吒力教又称密宗,故而妙湛法寺是阿吒力教的典型建筑。妙湛寺双塔曾在南诏时代已毁,可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其建筑风格仍沿袭南诏时代,又吸取中原文化,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行走在官渡古镇,就是在享受一场文化赞礼。漫步其中,可驻足凝思,亦可走马观花,而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如涓涓溪流,融入你的视线,流入你的心田。官渡古镇以一种傲然的宁静姿态,矗立于昆明东南郊区,不管都市的繁华,不乱自身的步伐,随着时间的轨迹,沿着历史的车辙,沉稳前行。其中所包含的唐、宋、元、明、清文化独立闪光,而又相互碰撞,交融一体,汇聚成古镇上空一条无形的历史长河,静静流淌,每一个信步游走其间的过客,或买一份独特的小吃,或忆一段古镇历史,似乎都要在古镇文化长河中激起层层波澜,而又终将为古镇的宁静所融化。
其他文献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惠崇和尚的一幅《春江晚景》画作上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虽说原画作早已失传,然而,这首题画诗却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留传至今。特别是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更广为人们千古传颂。    这里,诗人并没有只是单纯地去解说画面上的内容,而是以画面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进而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
期刊
一转眼又到了猴年。这猴子可不一般,是灵长类动物的俗称,不仅是与我们人类DNA最接近的动物,也是大自然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甚至可以轻松地使用工具来觅食,智商绝对碾压其他森林动物。我们中国人对于猴子的感情也不一般,妇孺皆知的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大众对于猴子的最高期盼,也是为数不多由动物化身为英雄的代表。  猴子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很多国家可以很轻松地观赏到不同种类的猴子。在这金猴迎春之际,我就把之前在不同国
期刊
一部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让我记住了宁夏沙湖这个地方。在电影的一开场,紫霞仙子撑着木筏出现了,清澈的湖水、金色的芦苇、蓝蓝的天空、湖润金沙,柔沙似绸,天水一色。紫霞开心地在沙漠里跑着,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那场景真美……    从银川出来,同行的小伙伴一路上都在念叨着紫霞仙子,说要去沙湖与仙女相会。沙湖位于贺兰山东麓、黄河西岸的平罗县境内,距银川市只有50多千米,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小时。这是一处
期刊
我是《旅游纵览》多年的忠实读者,不但我自己看,我的朋友们也在看,不少看过的人都评价很高。  大家喜欢《旅游纵览》,第一,是因为它的“精”和“专”,这正是这份杂志的办刊特色之所在,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有个性的部分。信息量虽然不能算巨大,对信息的反馈也不及其他媒体平台来得快,但如果要瞄准国内生态、旅游、摄影方面的定位,我相信它一定位居前列。参与杂志策划、采写、编辑的人包括生态旅行达人、生态摄影家、野生动
期刊
水灵动,飘逸;水厚重,内敛;水温润,柔和;水静美,绵长。看惯了惊涛骇浪与汹涌磅礴的汪洋大海,更倾心于细水长流和蜿蜒曲折的河流湖泊。  漓江的水静得仿佛能听见它在你耳边窃窃私语,偶尔微风拂过,叮咚作响的水声就像一个少女在浅吟清唱。昆明湖的水柔得如轻纱一般笼罩在圆明园内,好像一位身段窈窕的舞者在演绎一首霓裳羽衣曲,而烟雾缭绕下的水面,又似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宁静的贝加尔湖静谧而透彻,犹如一双干净
期刊
神秘而纯净的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岁月都被冰雪覆盖。然而北极也有多彩缤纷的一面,随着夏天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这里的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丰富的苔原、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    苔原上的“矮人王国”  苔原也被称为冻原,是生长在寒冷的永久冻土上的一个生物群落,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存在的生态系统。苔原多生长
期刊
清代诗人袁枚曾在诗《苔》中有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便是苔藓的一种,苔藓多生于阴暗潮湿处,无人问津,可它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意向,即便无阳光普照,依然释放着青春,将自己的魅力绽放。    我们常为自然之美所倾倒,古树参天,碧水苍穹,莺飞燕舞,而往往忽视了生活中与我们更为亲近的袖珍“小矮人”——低调不争的苔藓植物。裸露的石壁上,低矮的灌木丛下,泥泞的沼泽旁,水
期刊
“烟墩角”一个很有诗意的小小的渔村,位于山东荣成古烟墩遗址崮山岛和黄海海湾,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  但这个地方很出名,是因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摄影人为大天鹅而来,吃住在一个小小的渔村中,用光影与天鹅共舞。  摄影人用娴熟的技法,在镜头中把雪白的大天鹅追逐戏水、引吭高歌、凌空翱翔、翩翩起舞等或呆萌、或灵动的神态写意得惟妙惟肖、非常妖娆。    图与文字的传播,摄影人的口口相传,让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会在
期刊
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曾经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近些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原因,有部分黑颈鹤在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发现。    历史上,在交通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的我国西部地区,春日里从天而降、秋日里无影无踪的黑颈鹤,让藏族同胞充满好奇。同样,黑颈鹤的这种“青藏高原繁育、云贵高原越冬”的迁徙习性,也给越冬地——云贵高原的人们描绘了许多神秘色彩。有关黑颈鹤的传说,在云南、四川、青海、西藏,有各
期刊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绿色、多细胞、无维管束分化的高等植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高等植物类群。而泥炭藓呢?可以用书籍来阐述的话, 它们占据着《中国苔藓志》第一卷第一个科属的位置。泥炭藓目Sphagnidae仅1科1属,即泥炭藓属(Sphagnum)。泥炭藓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约有300余种,我国有40余种。贵州泥炭藓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泥炭藓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有泥炭藓属植物18种1亚种和1变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