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优化细磨,短教简约丰满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2451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长课文、难课文。教材主编陈先云说,这是为了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为了增强教科书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学。统编教材在长课文、难课文的编排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明确了阅读目标与要求,提示了阅读方法或策略。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长、难课文时,应如何吃透教材,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对此话题刊发两篇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是教科书功能的重要载体。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多篇篇幅较长的课文,需要教师在“长文短教”和学生速读上双向发力。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紧扣单元要素,化解繁复冗长的教学过程,以达到顺畅简约的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识长文,做到有的放矢
  (一)理解把握“长文”
  “长文”,即教材中篇幅较长、文字较多且信息量大的文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选文首先要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课文的难易与字数的多少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次,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学生习惯于阅读微信、图像文本,对于长一点的文章缺少相应的读书方法,而阅读少量通俗易懂的长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随着年级的升高,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如培养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同时,学习长文章也是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做准备,两千多字的选文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是常见的,从小学为初中打好基础、做好铺垫的角度来说,学习长文也是有必要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
  许多教师习惯于旧教材中长短合适、难易程度适中的课文。课文篇幅短,不但便于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背诵和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此外还便于教师“掰开揉碎”、讲深讲透。但在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将传统课文简单地用老方法来教。如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是一篇老课文,是为阅读策略“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编排的。在学习本课之前,教材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同时,课后练习题安排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学习要求,确保了文本本身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一些传统课文时,应突破教学的思维定式,根据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意图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速读的习惯。
  二、依教材扣要素,化冗长为简约
  (一)立足长文短教之根基——速读
  读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物形象的最基础的手段,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前提。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长文,教师更要把读放在首要位置,而速读则是长文短教学的根基。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出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标志着速读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课堂教学,也标志着学生要从一字一句、逐行逐段的低级形态的慢读,逐渐过渡到能在一定时间内快速从文章中调动关键信息的速读,这是完成统编版教材长文阅读和学习的根本保证。
  1. 跳读知文意。
  长文由于篇幅限制,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细嚼慢咽,但胜在内容引人入胜,较多采用叙述情节的方式展开全文。因此教师首先要跟学生说明每一篇长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于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可以直接跳过去,不要影响整体的阅读速度。在学生跳过不懂的词语,快速阅读文章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粗略感知。例如,对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小英雄雨来》两篇文章,在学生“尝试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又如,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古白话文的文章形式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学生通过跳读的方法,速读文章后,在教师引导下,厘清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故事脉络: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 猜读解词语。
  在跳读粗知文意后,针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利用猜一猜的方式,进入第二层次的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使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图片等方法,大胆猜一猜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如《景阳冈》一文中的“绰了梢棒”,根据语境,可以猜测大概是武松拿起梢棒的一个动作;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豁虎跳”可能是一种表演跳跃的方式等。若学生的理解仍有偏差,教师再进行点拨。
  由此可见,在阅读长文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或者与核心问题联系不紧密的部分,可以跳读或者猜读,这既节省了阅读时间,又能够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文本的主观感知,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二)把握长文短教之关键——短教
  长文短教的关键在于教师解读文本,驾驭文本,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艺术与匠心。短教不是简短地教学,而是不为课文篇幅所限制,创生和选择教学内容,化冗长为简约而非简单。
  1. 紧扣语文要素,让教学有章可循。
  (1)关注单元导语,提高站位。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通常在阅读和表达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长文的单元导语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围绕单元教学目标。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提及“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是以“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为目标的策略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提高站位,精心备课,理解教学目标,进而将精华传授给学生。
  (2)关注训练点及练习题,勾勒内容。
  课文提示语也是长文教学的抓手,是语文要素的体现形式之一,往往起着引导的作用。如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提示语中就要求“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同单元的《芦花鞋》也要求“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从“学习列小标题”到“换小标题”,再到“列标题”,提示语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一直贯穿其中,层层推进。此外,课后练习题也是围绕教学时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教学时紧抓练习题中的问题,既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直指长文教学的语文要素,把“厚书读薄”,体现了长文短教。如《小英雄雨来》课后第二题就明确了长文章的阅读方法;《景阳冈》课后第二题就提示了教师如何将长文教短,引导学生将古白话文概括提炼。勾勒文章內容,厘清行文脉络,是缩短教学时间,实现化长为短的有效方法。   (3)关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把握结构。
  “交流平台”栏目旨在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升,促进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和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方法,提前对整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把握单元结构,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交流平台”结合三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对如何概括长文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出了学习长文的方法——用序号、小标题或者空行来标示长文的每部分内容,为教师长文短教提供了教学思路。
  2. 点拨促读生疑,让教学收放自如。
  (1)找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节点。
  统编版长课文中大都有课文关键词或者中心句,它们关联着文章的中心思想、起承转合、内在逻辑。例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文章中心词即为“窝囊”,围绕“窝囊”这一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笨拙”“豁虎跳”“紧张”,从而揭示故事的内在逻辑及作者觉得自己窝囊的原因。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教师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把握,在此基础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大胆取舍,找准中心词或中心句。
  (2)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要达到长文短教的目标,教学时还要简化多余程序,针对课文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直奔教学目标,提取主要信息。例如,《景阳冈》中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全文的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提出武松是如何打死老虎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6、7自然段中关于老虎和武松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和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复述的形式,感悟武松打虎时的威猛、机智。文字的力量字字千钧,武松的形象就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教学重点也随之解决。《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教学重点部分是第3~19自然段,教师可通过引读、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从“自信”到“狼狈”的巨大心理反差,明白窝囊的心理体验。长文短教,重点在于每节课抓住一到两个关键问题,不求多,只求“一课一得”。
  3. 注重读写结合,深化文本理解。
  统编版教材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表达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教师要有意将长文中的阅读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这也能反过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长文内容。如教学《我家的男子汉》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小外甥的喜爱之情,明白文章中只有融入真情實感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小英雄雨来》中描写雨来挨打的情节,通过一连串的动作、神态描写,使日本兵凶残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人物细节描写,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因文定教,以学施教
  统编版教材选编了多篇长文,但文体性质各有不同,有《景阳冈》这类的古典小说,有《穷人》这类的现当代小说,有《骑鹅旅行记》这类的童话,也有《小英雄雨来》这类的人物记叙类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与写作特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学不同文体的长文时还要做到因文定教,根据文体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既要关注单元的整体,又要关注一篇课文乃至一节课的整体,关注课内课外的整体。长文教学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根据学段,围绕目标,整体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同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基于学情,知晓学情,以学施教,关注不同阶段儿童在理解能力上的特点和阅读的发展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长文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统编版教材的长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文本解读和教材把握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立足长文教学根基,紧扣语文要素,合理取舍,因材施教,同时对一至六年级全套教科书的各项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认知,做到长文“优化细磨”,就能使短教“简约丰满”。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初,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读书》杂志原执行主编贾宝兰邀请我去通州看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她告诉我,想发展他为民进会员。  她告诉了我这位雕塑家的名字:纪峰。说句实话,当时我在大脑记忆中搜索了一遍,但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来到纪峰的雕塑馆,里面的塑像每个人都是如雷贯耳——语言学家周有光,作家巴金,美术大师刘海粟、韩美林,文化大家饶宗颐、季羡林、冯其庸,诗词学家叶嘉莹,古书画鉴
期刊
以读书写作作为基础媒介,介入学校师生的内心,渗透于整个校园,是学校阅读文化建构的关键。而学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文化阵地,是师生读书的基础保障,办好图书馆可以为师生开展阅读活动、教育科研等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图书馆的校园阅读文化建构上,进行了一番大胆和有益的探索。  一、改革传统运营模式,为师生读书提供基础保障  受机构编制的限制,一般的小学图书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基
期刊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主性,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STEAM教育理念指的是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有机整合,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相契合。因此,我们尝试将习作教学同STEAM教育理念有机融合,通过项目式课程的设计,实现跨学科整合,让每一课的教学都成为培
期刊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唯有富有个性、符合实际的办学思想方能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爱的教育”是我校历经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凝练出的办学思想,我们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三管齐下,潜心实施建设  (一)环境熏陶入脑入心  1. 以文化人,培育情怀。在以文化人的理念指引下,从校园的宣传栏到每一面墙,从古朴典雅的凉亭到舒适便捷的开放式书吧,从整洁大气
期刊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带着整体的观念,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循序而作,文有法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结合了学段目标及文本内容的各项能力训练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服务,还贴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加强学生想象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水平,从“遐想”“奇思妙想”“畅想”到“科学幻想”的序列化编排,使想象作文的教学更有条理。  一、联系生活,寻找想象之源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以
期刊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理性使用教材的一般性说法。但是,怎样使用教材才算得上是用好教材呢?一线教师常存在着诸多困惑,也常见诸多不甚合理的做法。一方面是对于“教材”琢磨得不够,折射出“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思考得不深,折射出“行”的问题。笔者以为,“读”可取的态度应该是“琢磨”,而“行”可取的策略可以是“通融”。其根本指向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考”。具
期刊
学会写作、学会记录所思所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谈写作色变,他们把写作当成是种负担,写作内容不切合实际,真情实感匮乏,编造虚构的痕迹很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写作素材,记录内心感受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从“知之者”到“乐之
期刊
1956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以认知为主要线索,将教育目标分成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并把知识、理解、应用称为低阶思维,把分析、综合、评价称为高阶思维。国内学界在21世纪前后也将研究视角转向高阶思维,著名学者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当前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是
期刊
数的运算包含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迁移思想、模型思想等。如何让这些数学关键能力落实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一、融合算法,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关键能力之一,指的是学生运用运算的知识技能,根据法则和计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运用合理的运算方法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