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妙不可言虞大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喜欢读神话故事。问其原因,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神话故事中的想象很神奇。
  此话不假,神话故事之所以极具吸引力,缘于每个故事的想象很神奇。神奇之处,天马行空,令人匪夷所思、脑洞大开——譬如石能补天、箭能射日、人能追日、金钗能摇来滔天大水、玉簪能划出银河等等。
  其实,每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中的想象,除了神奇,更有巧妙。很多构想和细节刻画,巧妙地实现了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为关联,让人眼前一亮——譬如“神话世界中的五彩石补出了现实世界的五彩云霞”“神话世界中的后羿射九日留一日留住了现实世界中的独日造福众生”“神话世界中的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定格成了现实世界中的牵牛织女星”等等。如此非凡的想象,使得故事具有了神性和魔力。如此非凡的想象,恰恰是古人智慧的象征。
  综观以往的神话故事教学,师生往往对想象的“神奇”关注颇多、津津乐道,至于想象的“巧妙”却鲜有人问津。笔者感觉有点可惜,毕竟,想得巧妙,更见智慧。因此,在神话故事的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聚焦想象的“巧妙”。拿《女娲补天》来说,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纯青石是在清清的泉水中找到的,妙在哪里?”再让学生自己发现:“同样妙不可言的地方还有吗?”最后给学生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如果最难找的不是纯青石,而是纯白石、纯红石,你会让女娲在什么地方找到?”如此教学,可谓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我想,这样的教学,彰显的大概就是“围绕专一的目标,引领学生逐步踏上发现之旅,从而享受阅读和创造的乐趣”,为的就是有效实现“一课一得”。我经常想,若能保证“一课”有真正的“一得”,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不得了。
  举例为证。我曾经让学生自己创作《风魔和沙怪》。风魔和沙怪是无恶不作的大坏蛋,经常联手干坏事。所到之处,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农田被掩埋,庄稼被摧毁。我问:你会让老百姓用什么办法来降伏它们?学生答:植树造林。是不是很妙?我问:沙怪每次干完坏事,都会睡上一觉,让沙怪睡多久比较合适?学生答:十年,因为十年树木。是不是更妙?我问:把老百姓战胜风魔和沙怪的日子定到哪天比较合适?学生答:3月12日,因为老百姓为了纪念胜利,以后每年这一天,都会去植树。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了植树节。是不是绝妙?
  我们的学生,从来不缺乏天马行空的神奇想象,缺的是与现实世界有关联的巧妙想象。补上这个短板,需要我们的故事教学和语文教学更有针对性。
  探究想象的巧妙,發现想象的巧妙,践行想象的巧妙,孩子们的想象才会妙不可言。
其他文献
我常常想起童年所受的教育。几间教室,十个教师(包括三个代课教师,两个民办教师),每天念着类似于“蛋,马铁蛋的蛋。花,王梅花的花,曹爱花的花”这样的识字歌。至今记得那声音纯净往上冲,直抵那蓝天上飘动的云。还有母校那青砖墙上石灰水刷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个大字,每天经过时我都要游戏般地念上一遍,但意思从来不问。  当我真正懂这句话时,已经进入快时代。邮件,特快专递;拍照,立等可取;出行,高速公路…
涵泳语文,注重反复诵读、潜心品味,以明文达义。以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需要潜心涵泳。  在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是常用的表现人物的方法之一,而对话描写又是语言描写的重要形式。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中,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耐人寻味,反复咀嚼,涵泳其中,对于学生了解对话的形式及写法,颇有益处。  一、涵泳对话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习作学习较之其他学习活动,所依赖的环境复杂,所借助的条件繁多,其难度不言而喻。将学生引入习作教学,兴味盎然地进入习作活动,借助习作学习不断“变构”和“完善”他们的言语结构,“新奇”是镶嵌在其中的最为关键、最为醒目的要素。对于刚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新奇”的习作内容,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习作饶有情趣,从而产生用文字表达的欲望;“新奇”的习作活动,让学生裹挟其中,充分体验到习作教学是有魅力的,期盼下一次习作
对两篇课文的阅读建议  周益民:您的作品多次入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入选最新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对于这些作品的阅读,从创作者的角度,您有什么建议吗?  吴 然:我主要给少年儿童写作短小的散文,如你所说,有一些作品曾被选入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意思的是,选入统编本教材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走月亮》都是1985年写在一个我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的。《走月亮》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本教材也大大增加了诗词比重。为了让诗词课堂充满浓浓的情趣和韵味,我们通过诗画相融、主题阅读、联系生活、读写结合等途径开展多元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  一、情景交融,让诗词课堂“如痴如醉”  诗词语言精练、情感含蓄,小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如果采用图片、视频、音乐等直观方式,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记忆。  以《
一、合理分工,各尽其能  案例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的小组分工  综合性学习中,研究小组成员较多,每一成员在研究中该做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我们都要有所考虑,以免分工不均匀,无法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在成员分工前,大家首先一起搜集、研究、创作,在成果准备的时候再细分工,电脑操作比较好的学生负责整理现代诗歌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执笔创作诗歌,善于
小时候是野孩子  周益民:说句实话,在您的作家和探险家两个身份中,我更感兴趣的是后者。是什么缘由使得您对探险发生了兴趣?从设想到付诸行动,您准备了多长时间?  彭绪洛:我出生在大山之中,整个童年的美好回忆,大多是与大自然相关的,比如进山捡野蘑菇,打板栗,摘野猕猴桃,上山砍柴、捡柴火等。这些体验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毒蛇、马蜂,以及各种野生动物。因为这些特殊的童年经历,我从小就熟悉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是,现今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有言而无文”,整堂课逐字逐句地解析,学生抄录背诵,看似稳扎稳打,实则索然无味,完全忽略了诗词的意境之美;二是“有文而无言”,将诗词蕴含的情感不断挖掘,甚至无度拓展,导致学生的习得不深入、不细致,浮于浅表,无法领
教學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新编。  2.通过实践,掌握新编故事的方法。  3.搭建互赏平台,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引出习作任务  1.游戏导入:猜一猜。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狐狸与乌鸦》故事插图。  (2)学生猜故事的名字。  2.谈话交流。  再一次看到自己小时候听过的、读过的这些故
1 活动背景    2008年,浙江省人代会上,温州市31名省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要求对温州温瑞塘河水系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进行立法的议案》,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尽快为温州人民的“母亲河”进行立法保护。开凿时间比京杭大运河还早的温瑞塘河,孕育了一代代温州人,留下了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人文资源。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近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