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时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重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边读边想,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述主要内容(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经过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十万支箭三天就“造”好了,诸葛亮将十万支箭如期交给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板书:起因、妒忌、经过、借箭、结果、自叹不如
  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中人物有哪些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妒才忌能、用心险恶;诸葛亮神机妙算、胆略过人;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曹操谨慎多疑。
  二、读语言,了解人物
  1.默读课文,找到诸葛亮与周瑜对话的内容。
  句子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周瑜早就有预谋,却不露声色。与大家共商军事,实则暗中设陷阱害人。
  句子2:“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① “推却”是指拒绝的意思。
  ②你从周瑜的话里面发现了什么?造箭是公事,诸葛亮不能推托。
  句子3:“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①“委托”是指周瑜把造箭的任务托付给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一口答应下来,说明了什么?他胸有成竹,能在规定时间内拿出十万支箭;顾全大局。
  句子4:“十天造得好吗?”不能,因为后来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
  句子5:“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可看出诸葛亮以大局为重,智慧过人。
  句子6:“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①“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②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认为诸葛亮三天内造不出十万支箭,必受重罚。
  ③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为对于周瑜的算计,诸葛亮早有对策;做到了顾全大局。(这句读出自信的语气)
  ④概括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虽已识破周瑜的奸计,却不露声色,实则早有对策,表现出他超人的智慧、胆略过人。
  句子7:“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迟延”是故意拖延时间。
  ②可看出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嫉妒心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句子8:“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3.思考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② ②怎怎样实施草船借箭?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趁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滿了箭。
  ③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4.小结。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了解?
  从接受做箭任务可以看出诸葛亮顾全大局、智慧过人;从“借箭”一事看出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懂人心神机妙算、才过人;从鲁肃借船一事可以看出他忠厚老实、诚实守信;从故事的起因可以看出周瑜嫉妒心强、阴险狡诈;从曹操不了解虚实便命令弓弩手向江上射箭可以看出他生性多疑
  5.选词填空。高瞻远瞩 口若悬河  阴谋诡计  神机妙算
  诸葛亮(高瞻远瞩),判定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可以三分天下。诸葛亮亲自去东吴见孙权,在会谈中,他(口若悬河),舌战群儒,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几次耍弄(阴谋诡计),要置诸葛亮于死地,但都没得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周瑜不得不佩服。
  三、作业
  根椐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的时候,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妒忌
  经过:借箭
  结果:自叹不如
  神机妙算
  教学反思:
  通过朗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细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懂得诸葛亮“知天文、懂人心、晓地理”,草船借箭的经过写得具体,更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特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一、家园合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教育孩子离不开家庭的照顾与成长,家长对儿童的影响最为直接。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集体,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是教师了解儿童的最佳渠道,教师只有与家长密切合作才能准确了解幼儿的个性、发展水平、特点和发展情况,同时了解不同的家教环境,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不同表现,关注幼儿的变化和进步,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期刊
新课程标准规定:与其他学科一样,小学英语科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教育教学的任务。英语教学虽然是语言学科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因素应该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来谈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规划  在小学阶段语、数、英的教学中,学生的
期刊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的是对课外阅读给学生写作带来的影响。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阅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虽然真实的生活是作文最主要的来源,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才可能亲身体验所有的事情,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扩大自己的眼界。  一、学生写作时存在的问题  (一)不会审题  写一篇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选择。可是我们平时批阅试卷时就会
期刊
摘要: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实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再者,坚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结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情感体验 人格魅力 德育实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少数老师把道德与法治课看作是单纯的课本知识传授教学,就是为了应试,从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没有发挥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水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教材第78页],  教材“练习十九”中第1题[教材第79页]  课题:解决问题例1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总钱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期刊
摘要: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是合格教师的标配,笛卡尔说过:“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面前更要率先垂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赢得学生的信任,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尊重 ;信任 ;公平 ;个体差异性  曾看过一篇题为《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被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当众
期刊
高中阶段是孩子性格逐渐成熟的阶段,有的说为叛逆期,也有学者强调,高中阶段,孩子的性格还大可塑造,而高中班主任则充当这个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我仅根据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教师素养、学生评价标准和班级管理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教师素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存在着“娱乐化”倾向,尽管德育活动形式较为多样,但却只是表面繁荣,并未实现德育活动的真正教育目的,同时德育活动的过度娱乐化,也致使德育教育的价值缺失。因此,要深入分析小学德育活动“娱乐化”的根源,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纠正这种不良现象,以引导小学德育教育走上健康道路。  关键词:德育活动;娱乐化;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活动过度“娱乐化”偏离了德育活动的教育本质,降低了教
期刊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课堂提供更多生动,具有趣味化的教学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目前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已经被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这些设备,并结合各种音像资料、软件等技术进行教学,直观、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描述:  我在“认识分式(一)”一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明标--创设情境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11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