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骄子乾隆玉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日可望而不可及的象征皇权的皇家玉器,如今只要有经济实力,即刻便可“飞入寻常百姓家”。清代“帝王玉”在拍卖市场上“一路高歌”,已成为玉器市场的真正“明星”。而乾隆玉器则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综观1996年至2005年十年的玉器拍卖排行榜百强 ,清代玉器占有82件,其中乾隆时期的玉器52件;名列前十名的有3件康熙时期的玉器,6件乾隆时期的玉器。这52件乾隆玉器中,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和田白玉活环双龙耳万寿碗”,以2048.7万元人民币名列玉器拍卖百强排行榜探花之位。
  乾隆年间制作的玉器以玉质之佳、琢工之精、器形之美、产量之高、用途之广和品种之多而著称,在中国琢玉史上堪称空前。时下的收藏者都注重精品,乾隆玉器自然受到人们的推崇。但若想购买乾隆玉器,首先应对这一时期的玉器有所认识。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初三。于雍正十三年九月三日即帝位,在位60年(1736年-1795年)。乾隆帝爱玉成瘾,在他一生4万余首(篇)御制诗文中,涉及玉器的篇目达800余首,记录了他对古玉的描述考证及对时作玉的品评。毫无疑问,这时期的玉器制作风格几乎围绕着乾隆帝的喜好而发展变化,并对清代玉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将乾隆60年间的玉器品类和艺术风格随着乾隆帝的审美观而变化的脉络梳理清晰,便可基本了解乾隆时期玉器的风貌。
  以乾隆二十四年为界,可将乾隆时期玉器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乾隆前期是清代宫廷玉器缓慢成长的时期。由于新疆玉料不易进入内地,清宫御用玉器主要用库藏的旧玉料制作,或以旧带板之类的古玉器进行改作。因制作的数量有限,此时的宫廷玉器对当时的玉器制作业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根据记载,这时新作和改作的玉器主要有佩饰、生活用器和仿古的圭、璧、环等。其数量虽不甚巨,但也可算突出。如乾隆三年,将清以前的旧玉带板200块运往苏州制作玩佩、环、双连环器等器物。乾隆六年,据不完全统计,仅玉器上刻乾隆年款的就有376件。乾隆十八年,令“在银库玉石内,挑选足作玉碗、卓木各一百件玉,共重4428斤,发往南边做玉碗”。仅此几例就可以看出乾隆对玉的痴迷和当时的风格。乾隆早期的仿古器大多因料而制,造型和纹饰皆以法古为主,融入部分清代风格。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比翼同心合符”,器形和纹饰均仿汉代鸡心佩,而组成“合符”是清代的创新。造型仿造“比翼鸟”寓意“比翼双飞”,“合符”则有信物、合欢之意,寓意夫妇“百年好和”,是典型的法古器形添新意的作品。又如“玉镂雕螭龙斧形佩”,呈长方形片状,镂空、浮雕技法娴熟,刀法细腻,是乾隆时期典型的仿战国纹饰器物。
  在拍卖记录中,不难发现此类器物。如北京翰海2001年以3.52万元成交的“白玉双风绳纹系璧”,以9.35万元成交的“黄玉螭龙斧形佩”等。此类玉器虽流传较少,但韵味古朴,深得人们喜爱。
  


  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了新疆地区准葛尔部和回部后,和田美玉大量进入宫廷,回部每年春秋两次向朝廷纳贡玉料4000斤,特别是适合琢制器皿的玉料的大量获得,使宫廷玉器的生产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因玉料充足,以苏州、扬州、北京造办处玉作为中心的琢玉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由原来的一二处扩展到八处之多。加上乾隆帝热衷研究古玉,监督玉器生产,使玉器制造业达到了顶峰。乾隆帝还着手制作大型的玉器,从乾隆三十年至五十年,先后制作了千斤以上的玉器近十件,如“大禹治水图玉山”等。这一时期的玉器品种激增,大型陈设玉不断出现,主要包括“仿古玉”和“时作玉”两大类。在拍卖市场上频频夺魁的大部分是这一时期制造的仿古陈设玉和玉山子等,如香港苏富比在2003年以956.3万元成交的白玉雕十六罗汉山子和2004年以885.1万元成交的御制寒山听雪阁碧玉山子。这两件玉山子分别名列百强的第5、第6位。北京翰海以247.5万元成交的白玉狮钮鼎式长方炉名列2001年玉器排行榜之首,2005年佳士得白玉雕“四喜如意”活环盖碗以487.6万元成交,2002年中贸圣佳“白玉龙钮瓶”以231万元成交。名列百强的52件乾隆玉器中,有20件是仿古器。可见这一时期的玉器精品倍受瞩目。从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帝的好恶对玉器制造业的影响很大,形成了让人们“顶礼膜拜”的“乾隆工”。
  此外,民间和宫廷琢玉、用玉也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从制作水平到纹饰图案都起了新的变化,宫廷色彩变得淡薄,所谓“新样”、“时样”大批出现。这些新产品从各种途径流入皇宫,曾多次被乾隆帝发现,令他极为不满。如乾隆四十一年,他在“御制诗”中写道:“和田采玉春秋贡,琢器频翻博古图,时样颇嫌巧乃俗,因壶尤近古之模。”乾隆五十年,他在另一首诗的注释写道:“俗工只论玉之轻重以为作价之高下,不肯多去疵类,又裁花镂叶,极繁缛而益粗鄙,此亦玉之厄矣。” 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玉器生产面貌的变化,以弘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是极力反对的,所以,这种“新样”、“时样”玉器应少是宫廷用玉,而是当时社会时尚的产品。尽管乾隆帝三番五次对“俗样”加以斥责,这种风气还是有增无减,影响越来越大。为此,他在乾隆五十九年只得下了一道禁令:“近来苏、扬等地呈进物件,多有雕空器物,如玉盘、玉碗、玉炉等件,殊属无谓。试想,盘、碗均系贮水之器,炉鼎也需贮灰方可熏,可皆行镂空,又有何用?此皆系该处奸猾匠人造作此等无用之物,以为新巧,希图厚价获利。……朕于此物,从不赏收。……甚至回疆亦效尤相习成风,致使完整玉料俱成废弃。著传谕扬州、苏州监政织造等,此后,务须严行饬禁,不准此等奸匠仍行刻镂成作。”但这类遭禁止的玉器在乾隆玉器中仍有部分遗存。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镂雕牡丹花薰”,全器用镂雕技法雕琢了19朵牡丹花,雕工精湛,玲珑剔透。虽实用性欠佳,观赏价值较高。
  在“新样”玉器生产的同时,另一类玉器,即仿效商周青铜器纹饰造型和描写历代文人逸士、故事及山水名胜纹样的玉器也有了相当数量的生产制作,这类玉器得到了乾隆帝的大加赞扬和倡导。清宫旧藏的一件“碧玉雷纹瓶”系仿青铜器的经典之作,工匠巧妙利用玉质本身所含的黑斑及条纹,仿造青铜器上的锈斑,颈部隐起8个蝉纹,两侧各有一兽首形耳,耳上套活环,器身布满云雷纹。外底中心阴文“乾隆年制”四字款。这两类玉器同时成为当时的主流。到了乾隆即将退位当“太上皇”时,玉器反俗为古,古形古纹的玉器成了主流。如清宫旧藏的一件“玉镂雕夔凤长宜子孙璧”,上面镂雕双夔龙,头顶云纹,下部圆形内镂雕双夔凤及篆书“长宜子孙”左右分别琢隶书“乾隆年制”和“覆字一百八十八号”,并装于“珍符衍庆”楠木册及木函内。整个器形仿东汉玉璧,但纹饰比汉代玉璧更复杂。似与之同出一辙的有中贸圣佳2001年以46.2万元成交的“黄玉龙凤纹璧”,此璧虽不大,但雕工繁缛精细,连属巧妙。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略有感慨地题诗:“去俗渐从正,良工究属吴。虽然仍寓巧,亦可许归儒,鼎爵钟铃别,渔樵耕读图,四民胥乐业,王道又何殊。”从现有的乾隆玉器,特别是宫廷用玉器看,这种仿古、山水人物图玉器占有很大比例。如“玉耕读图香筒”和“玉渔樵图香筒”,无论在造型和图案上都有鲜明的时代感。乾隆时期小型香筒较多,纹饰以山林楼阁为主,并衬以各种人物、耕读、渔樵、求仙、祝寿等题材。1999年香港佳士得以40.25万元港币成交了一件“白玉人物山水香筒”,玉质润白,通体镂雕山水人物,构图饱满,雕琢细腻精致。此种小型香筒为文房用具,也可做精美的陈设品。
  


  乾隆玉器的另一特点是多在玉器的底部或适当的部位刻有年款,见到的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御用”、“乾隆御赏”、“乾隆御玩”、“大清乾隆仿古”和“乾隆仿古”等多种,多用阴线刻成,凡圆章式款、有方框式、圆章式、长方式等,也有用直行或横行,或一字或二字或多字一行书刻于器上的。字体有隶书、篆书和楷书三种,皆规整,章法有序,苍劲有力。
  在拍卖市场上,大凡有“乾隆款”的玉器,与同类无款玉器相比,价格都会略高。例如,2002年中贸圣佳以30.8万元成交的青玉双耳瓶,雕工非常简单,只在瓶颈两侧分别琢S形耳,为了突出玉质本身的自然纹理,整件器身光素无纹饰,刻有“乾隆仿古”隶书款。2001年北京翰海以34.1万元成交的“白玉梅花扁瓶”在瓶底刻有“乾隆年制”篆书款。
  乾隆帝还非常推崇痕都斯坦玉,乾隆诗中有56首是咏题痕都斯坦玉的,记载了痕玉的名称、器型、装饰、工艺以及他对痕玉的高度评价。皇帝的爱好很快影响到全国,首先是苏州的专诸巷开始仿制,随之扬州、北京等地的玉器作坊也不甘落后,仿制了一批痕都斯坦玉。于是民间玉肆就称痕都斯坦玉器为“蕃作”,把仿痕都斯坦玉器称为“仿蕃作”。拍卖中,此类“蕃作”和“仿蕃作”的玉器还是很受欢迎的。2001年上海敬华以7.26万元成交“白玉痕都斯坦风格匜”。
  


  乾隆时期的玉器,由于技术上的进步,又正值“乾隆盛世”政治稳定,加之皇帝的爱好和其亲自参与玉器制作的许多过程的原因,因此各种玉器均很精致。又因当时玉器的价格是以重量计算,所以玉器都显得较为浑厚。从艺术风格看,除一部分“时样”有裁花镂叶的雕琢繁缛外,大多是典雅质朴的。从技术角度看,玉器表面的抛光、器形的规整以及大件玉器的制作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其他文献
顾绣,以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顾名世起始著称。据徐蔚南《顾绣考》记载:“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为露香园绣”。顾绣先后涌现了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名家,成为中国刺绣史上自宋代以后又一座高峰,代表了闺阁绣的最高水平。  南京博物院为中国博物馆之重镇,以收藏大量瓷器、书画精品而声名远播。而
期刊
一个骄阳吐火的下午,记者如约来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区,按响一个普通单元的门铃。“铛铛、铛铛”两声清脆的铃声过后,门开了,一个面容清秀、身材瘦削的老太太手扶着门,正待发问,记者赶紧自报家门。“噢,你们来了,快进来吧!老头子,来客人了!”老太太笑着招呼我们进屋,虽然岁月的雕刀在她脸上刻下衰老的印迹,但我们还是很准确地判断出这个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原中国女摄影
期刊
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印章作为艺术品收藏发萌于唐宋之时,史书记载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书写《孔子庙堂碑》后,太宗赐其东晋王羲之黄金印堪为早期藏印之例。明清伴随印章艺术的全面复兴,古印收藏蔚然成风,藏印逾百至千者不可胜数。印章收藏成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收藏门类。  明代古玺印收藏有顾从德、郭宗昌、杨元祥、范大澈四大家。其中顾氏集印1700余方,编成《集古印谱》,直接滋
期刊
收藏难,难在辨伪识真。鉴定专家之间、收藏者之间、书画家与鉴定专家之间,就一件物品的真假经常发生口舌和笔墨之争,使得收藏人一头雾水,慨叹鉴定市场的混乱、险恶。我便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喜爱古代玉器,想验证近年来鉴别能力的高低,近日,我挑选了二件藏品,并请国家权威鉴定单位和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玉器专家分别就玉质、沁色、年代等进行了识别,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两件玉器的具体特征如下:  出廓璧,高23.5厘
期刊
近几年,随着玉器收藏的不断升温,关于玉器鉴定、收藏的各类书籍越来越多,玉器图书良莠不齐的现象严重,出现了许多“伪书”。笔者曾在一家博物馆的书店里看到数十种这样的书籍,坦白地说,这些书称得上是印制精美,装帧优良,但打开一看,瞠目结舌,许多明显的假玉被冠以红山、良渚、商周、战国、汉代等等,许多书甚至满篇伪器。再看著者,除一些不知名而自封专家的人外,还有一些文博名流大名如斗地赫然挂在书前。这些书如被古玉
期刊
读完河南大象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辨别·齐白石卷》,受益匪浅,我对齐白石先生的生平和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笔墨特征、审美追求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但是,该卷有几处断为齐白石先生真迹的图例有必要提出来重新加以讨论。故不揣谫陋,陈述管见,以期求教于诸位方家同道。      《贝叶工虫》(两幅)    两幅《贝叶工虫》分别收录于第15、28页,附注明文字如下:  《贝叶工虫》(一)真迹1
期刊
苏富比纽约将于2007年3月在纽约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拍品精美绝伦,出处显赫,重点拍品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墓葬陶器及石雕。  本拍卖会多项拍品均由美国纽约水牛城Albright-Knox艺术博物馆提供,本为当地著名化学教授兼收藏家亚瑟米高(AnhurMichael,1853-1942)捐赠给该馆。Albright-Knox艺术博物馆是全球最著名的现代及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藏品丰富珍贵,自1
期刊
苏富比香港2007年春季中国书画拍卖秉持一贯的品位与原则,精心拣选近250件作品,力求呈现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互相生发的面貌,其中包括“17至19世纪书画精品”、“二知轩收藏19、20世纪书画精品”、“私人收藏京华四家书画”、“大风堂交谊录”四大专题,京津、海上、岭南诸派齐集,近现代十数大家,举凡吴昌硕、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陈少梅、李可染、高剑父、奇峰兄弟及已至耄耋的吴冠中、陈佩秋皆有杰
期刊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钱塘拍卖公司迎春古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7年3月31日在杭州凯悦大酒店隆重举行。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钱塘拍卖共征集到瓷杂拍品和明清古典家具共400多件。这次拍卖分为二大板块,分别为瓷杂艺术品专场和明清古典家具专场。钱塘拍卖在拍品的选择上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原则,因此本场拍卖上的每一件作品皆材艺佳美,令人心动,精彩不容错过,逢场定有收获。    瓷杂艺术品
期刊
翻开1996年7月5日经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不承担暇疵担保责任……”而在中国大陆经合法批准并举行拍卖活动的各种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都把不承担拍品的暇疵担保责任印于其拍卖图录上,以示声明免责。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荣列人类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法的产生与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