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石的滥殇、发展与审美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士子美学起源于魏晋六朝,这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展现出人物美、山水美、艺术美的审美理念。这种三美合一的架构,体现出相当高的美学境界,对中国赏石审美,产生出深远的影响,其中山水审美对景观石文化的滥殇与发展,影响尤深。
  情景交融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晋人在外发现了山水之美,在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古人眼中的山水,总是情景交融的双重美。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说:“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又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谢灵运《山居赋》中描述始宁山庄:“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宗白华先生评说:晋人艺术造诣的高,在于即“深入玄境”又“一往情深”。
  壶中天地
  唐代的文人宅园赏石,是文人由宅园中体会自然情韵的需求,所以有了“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小中含大、小而意长的情趣。白居易《太湖石记》中说:“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李德裕《题罗浮石》诗也说:“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这种以小见大的山水情结,成为历代赏石审美的重要内容。苏轼《文登蓬莱阁》诗说:“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宋代孔传《云林石谱序》中说:“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可置于几案。”晚明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于细微处见山水审美境界。
  味象与意境
  中国文人审美理念,是古典赏石文化的重要渊源。宋晋之际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味象”是六朝以来重要的美学课题。《周易》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行重实而象重虚。“味”是深味、细味、玩味。“象”于山水为景、境。宗炳平生游遍天下,晚年回到江陵老宅:“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澄怀观道”是以虚静之心怀,观照自然大美与义理。“卧游”是神游与意游。“欲令众山皆响”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理念,都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
  在中国美学思念中,“意境”的产生是唐人的功劳。唐代美学中常有境、景、象等词,在表达形象层面上,都还偏重客体“物”,虽然客体之物已进入艺术之境。例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使人看到“境”的魅力,而感觉不到辞。因景、象、境等需要全面的表现,则要有主体“心”的一面,而心、情、意等词汇中,意的使用较多。意象、意韵、意境被广泛使用,意自然就有心、情等含义,被王国维称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意境理论首先是“思与境谐”,境中含意。其次是意境不同于现实之景,唐代司空图《诗品》所说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并不是“意”与“象”相加的简单结果,而是会产生丰富的意味。例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都是“象外之象”的绝妙诠释。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大匠运斤,需“意象”了然于胸,钱钟书先生以为极是。
  大画家石涛说:“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美学家朱良志说:“中国人以‘境’赏石,石是一个生命对象。”中国古典山水景观赏石,就是在这种文人的审美意境中滥殇而成长。
其他文献
观音,是印度古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它的音译是“阿波罗吉我舍波罗”,是一位大乘菩萨,大约在汉代跟随佛教组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国际释迦摩尼思想。这是一种使佛走向国际的理念,是一种把理念“忽悠”成僧众的行动,更是佛的一种解救世界三分之二劳苦大众的雄心。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佛献身的精神;是一种帮助佛剥夺千千万万俗人独立思想的精神;是一种欲使亿万俗人只有一种思想而又必须失去独立
期刊
《摇篮曲》要吟诵人性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伟大的母爱。  从事艺术创作,有时以为只要抓住了好题材,就已经获得了好的创作,其实不然,艺术正是以自身的表现形式为目的,题材和内容只是它的形式。《摇篮曲》能打动我们的正是其所呈现的形式美。画面采用“左边起重”的喜见展法,主石和次石,主景和配景谐调,层次感强,母亲的神似得到充分体现,极具抽象意味的表现主义画风,母亲侧斜的脸庞,微弯着身,一边凝视着摇篮中的襁褓
期刊
提到“金钱”,那是永远的诱惑。古钱新铸,为了美观耐用,需要串在方杆上转动滚磨,给了它内方外圆之形。又因铜钱质黄,色泛金光,并且金为钱之盾,赋予它与金等同之意,所以并称金钱,成为古今中外财富的象征。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固然珍贵,却是人为的。流通不足,扩大发行就是了,囊中羞涩 ,可以努力再挣,这都不在话下。  大自然遗落在人间的金钱,那就有数了。这些宝贝,嵌在
期刊
奇石之美是毋庸置疑的,而奇石之美不仅仅在于发现和表达,发现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发现的结果。因此,没有发现就无从谈到表达。表达不力会影响美石的意象。发现与表达自始至终蕴藏在意象之中。  奇石蕴藏在自然之中,随着发现,便有了意象,那么在意象之中才蕴含了许多自然之美。由于奇石在地质结构、自然环境、岁月侵蚀等诸多方面均不相同,因而,发现的基础在于胸中有物,心中有数,才能在星罗棋布的顽石中看到其与众不同的景
期刊
石界是个大大的名利场。很多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围着转圈。  转圈者转着转着就粉墨登场了。这些即席登场者,跟原来一直在玩石头的绅士们不一样,也跟一直在用业余姿态关注石头的石友不一样,跟本来在其他领域就声名显赫、时不时买几块大石头的大佬也不一样,这些人,平时在石友中名不见经传,事不见口传,却突然冒出来,这些人的出现让人惊愕的指数是相当高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个共同特征——半路杀将出来。  他杀来干啥?执行“
期刊
此组作品中的两组对石精妙而难得,但是藏者并没有在自然的神奇与可遇不可求上止步,而是又寻一菱形泥板组成“三生万物”这样有哲学意味的组合。  一块石,两块石,三块石,代表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似简单的意思,却鲜有人能想到。而再往深处想:一是什么?一是“道”,道虽无形乃万物之源,是规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一是规规矩矩一菱形。二呢?两长方体,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如两碇墨,代表文与史,
期刊
数百吨“莫料”进入中国  莫桑比克共和国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地下矿藏,其国旗上的黄色条带就代表着本国的地下资源,可见其丰富和重要性。自从近年来在莫桑比克发现了帕拉伊巴碧玺,这块神奇的大陆就备受瞩目。  莫桑比克境内的尼亚萨省近年来发现大量玛瑙和宝石的矿床,不仅当地的开矿者前来开采,各国的石商也云集于此。国内石商也纷纷进入莫桑比克境内进行洽谈和采购,并和当地的中国大使馆达成协议。国内
期刊
重渲染,多“虚笔”,是长江画面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形成艺术感染力的独特手段。  长江画面石所谓的“虚笔”是在“实”的、浓重的、边界清晰的色块、线条之外,辅以不同的色阶、不同浓淡的色彩晕染、过渡,以及“笔触”细腻的铺陈渲染,因而可以丰富画面的细节,增加景物的层次,立体、丰满地表现人物——比徒有色块的平面涂抹,这些“虚笔”显然更有艺术感染力。  “沐月听松图”上,除了遒劲的树干以及前景的山石以赭色实写
期刊
石头圈里,从来不缺乏趣事儿,一买一卖间,就会衍生出不少特别的故事。这不,就有买家上演着“买石不为石”的故事、“总吃亏”的故事、关于友情的故事……这些故事,无处不在反映着人性,或许可以成为石友们的消费参考,亦或是莞尔一笑。  以旧换旧的故事  作为一方公认的好石,除了身披光环、备受关注外,却有比常石更复杂的心路历程,也更易招来言辞。“成名之路”虽不易,却更添珍贵感。  2009年,在新疆哈密的展会上
期刊
石种:玛瑙  尺寸:18×15×12cm  电话:139095200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