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云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种:玛瑙
  尺寸:18×15×12cm
  电话:13909520098
其他文献
近年来,赏石界针对奇石是否属于艺术品争论不休,至今尚未统一定论。今年《中华奇石》杂志刊出《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石友们在思考、在争论、在碰撞,笔者作为玩石大军中的一介“草根石农”,也借机说说自己的感悟与观点,以求赐教。  有人说:“赏石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笔者历经二十余载品玩奇石的实践,也慢慢感悟出“奇石是一种人石共鸣的艺术”之理念。愚认为,人品玩奇石的过程,也正是追
期刊
观音,是印度古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它的音译是“阿波罗吉我舍波罗”,是一位大乘菩萨,大约在汉代跟随佛教组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国际释迦摩尼思想。这是一种使佛走向国际的理念,是一种把理念“忽悠”成僧众的行动,更是佛的一种解救世界三分之二劳苦大众的雄心。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佛献身的精神;是一种帮助佛剥夺千千万万俗人独立思想的精神;是一种欲使亿万俗人只有一种思想而又必须失去独立
期刊
《摇篮曲》要吟诵人性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伟大的母爱。  从事艺术创作,有时以为只要抓住了好题材,就已经获得了好的创作,其实不然,艺术正是以自身的表现形式为目的,题材和内容只是它的形式。《摇篮曲》能打动我们的正是其所呈现的形式美。画面采用“左边起重”的喜见展法,主石和次石,主景和配景谐调,层次感强,母亲的神似得到充分体现,极具抽象意味的表现主义画风,母亲侧斜的脸庞,微弯着身,一边凝视着摇篮中的襁褓
期刊
提到“金钱”,那是永远的诱惑。古钱新铸,为了美观耐用,需要串在方杆上转动滚磨,给了它内方外圆之形。又因铜钱质黄,色泛金光,并且金为钱之盾,赋予它与金等同之意,所以并称金钱,成为古今中外财富的象征。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固然珍贵,却是人为的。流通不足,扩大发行就是了,囊中羞涩 ,可以努力再挣,这都不在话下。  大自然遗落在人间的金钱,那就有数了。这些宝贝,嵌在
期刊
奇石之美是毋庸置疑的,而奇石之美不仅仅在于发现和表达,发现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发现的结果。因此,没有发现就无从谈到表达。表达不力会影响美石的意象。发现与表达自始至终蕴藏在意象之中。  奇石蕴藏在自然之中,随着发现,便有了意象,那么在意象之中才蕴含了许多自然之美。由于奇石在地质结构、自然环境、岁月侵蚀等诸多方面均不相同,因而,发现的基础在于胸中有物,心中有数,才能在星罗棋布的顽石中看到其与众不同的景
期刊
石界是个大大的名利场。很多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围着转圈。  转圈者转着转着就粉墨登场了。这些即席登场者,跟原来一直在玩石头的绅士们不一样,也跟一直在用业余姿态关注石头的石友不一样,跟本来在其他领域就声名显赫、时不时买几块大石头的大佬也不一样,这些人,平时在石友中名不见经传,事不见口传,却突然冒出来,这些人的出现让人惊愕的指数是相当高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个共同特征——半路杀将出来。  他杀来干啥?执行“
期刊
此组作品中的两组对石精妙而难得,但是藏者并没有在自然的神奇与可遇不可求上止步,而是又寻一菱形泥板组成“三生万物”这样有哲学意味的组合。  一块石,两块石,三块石,代表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似简单的意思,却鲜有人能想到。而再往深处想:一是什么?一是“道”,道虽无形乃万物之源,是规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一是规规矩矩一菱形。二呢?两长方体,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如两碇墨,代表文与史,
期刊
数百吨“莫料”进入中国  莫桑比克共和国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地下矿藏,其国旗上的黄色条带就代表着本国的地下资源,可见其丰富和重要性。自从近年来在莫桑比克发现了帕拉伊巴碧玺,这块神奇的大陆就备受瞩目。  莫桑比克境内的尼亚萨省近年来发现大量玛瑙和宝石的矿床,不仅当地的开矿者前来开采,各国的石商也云集于此。国内石商也纷纷进入莫桑比克境内进行洽谈和采购,并和当地的中国大使馆达成协议。国内
期刊
重渲染,多“虚笔”,是长江画面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形成艺术感染力的独特手段。  长江画面石所谓的“虚笔”是在“实”的、浓重的、边界清晰的色块、线条之外,辅以不同的色阶、不同浓淡的色彩晕染、过渡,以及“笔触”细腻的铺陈渲染,因而可以丰富画面的细节,增加景物的层次,立体、丰满地表现人物——比徒有色块的平面涂抹,这些“虚笔”显然更有艺术感染力。  “沐月听松图”上,除了遒劲的树干以及前景的山石以赭色实写
期刊
石头圈里,从来不缺乏趣事儿,一买一卖间,就会衍生出不少特别的故事。这不,就有买家上演着“买石不为石”的故事、“总吃亏”的故事、关于友情的故事……这些故事,无处不在反映着人性,或许可以成为石友们的消费参考,亦或是莞尔一笑。  以旧换旧的故事  作为一方公认的好石,除了身披光环、备受关注外,却有比常石更复杂的心路历程,也更易招来言辞。“成名之路”虽不易,却更添珍贵感。  2009年,在新疆哈密的展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