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人”的利他文化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问,是什么支撑首都养路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力量,为京城高速公路筑起一条条通途大道,为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答案就是:根植于每一个养路人思想深处坚守不变的“利他文化”。
  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简称首发养护),是大型国有企业——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养护服务,负责北京市范围内京港澳、京藏、京承等19条,共计976公里道路的日常养护、应急保障、清障救援、桥隧涵养护、机电设施维护、交通导改、大中修施工等任务。为首都提供着全时段、全天候、全路网养护服务,承担着保障首都城市交通运行的重大社会责任。
  文化即人化,文化不仅是企业的软实力,更是凝心聚力,塑造养路人共同价值取向的精神源动力。为了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养路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首发养护实施了养路人“利他文化”建设,涵盖了多维度的文化内核。

“匠心文化”


  匠心文化,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匠心精神的体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看似平凡,却无时无处不需要匠心精神的凝注。如今,在北京的19条高速公路上,养护人年均检测高速公路总里程7000余公里、桥涵2200余座、隧道38座,修复工程400余公里。在高速公路通行保障工作中,养护人凝练形成了“干负责任的事业,做负责任的人”的企业精神。被北京市国资委授予2021年度“国企楷模 北京榜样”“十大人物和20名优秀人物”之一的吴喜军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为了作好市民出行的安全“保卫员”,吴喜军每天都会上高速公路巡查,一会儿变身“环境美容师”,将高速公路清理干净;一会儿又变身“公路医生”,进行桥涵巡检,及时发现道路病害、修补路面坑洞,等等。平时走在路上,吴喜军总会犯“职业病”,双眼总是盯着路面看,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安全隐患。他说:“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们需要匠心精神,我们这些‘公路医生’一样需要匠心精神,因为道路安全无小事,路面修补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时修补,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而我们这些人,正是为人民群众高速公路出行把好第一道关的人,为了把出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不能没有精益求精的匠心。”

“创新文化”


  高速公路上,任何施工作业都会承担着生命风险。尤其在养护作业中,安全作业区的前端必须设专人摇旗示意车辆提前减速变道慢行。但由于实际作业时间长短不一,摇旗示意成了一件既费人工成本,又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吴喜军经常听到同事被分配摇旗时的抱怨。经过长期观察,他利用雨刷器的工作原理,反复试验,将雨刷器电机、几个连接杆和一面红旗有效结合在起来,获得了自动摇旗的效果。他还对“摇旗机”进行升级改造,为摇旗装置加装夜间发光装置,在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养护人员占路作业、尤其是夜间作业的安全风险。
  2014年3月,京平高速K47+610处桥梁伸缩缝出现钢轨断裂,经过多次维修依然无法彻底解决病害。吴喜军现场观察发现,钢轨反复断裂是由于伸缩箱底部混凝土浇筑不实,横梁与钢轨反复撞击才造成的。他大胆提出剔除碎裂混凝土,自制与原尺寸相同的伸缩箱,进行重新安装的方案。经过焊接牢固后,自主实施的支膜浇筑混凝土至今依然牢固,没有再发生过钢轨断裂,且减少70%维修费用。

“精兵文化”


  从2020年2月5日凌晨开始,北京迎来鼠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降雪。为此,北京市持续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当天凌晨1点,吴喜军在应急小分队的微信群里发了两个字“干活”,然后戴上口罩第一个驾驶着除雪车驶入高速公路。对于道路养护员工来说,雨雪天气各高速(快速)路湿度较大、气温低,易形成道路结冰,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一出发就是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作。尤其疫情如火,各种物资、人员保障,都离不开交通的安全畅通。
  深知保障责任重大的吴喜军,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自腊月二十八开始,他带领班组员工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次出发前,他都组织养护人员测量体温、布置当天工作任务。下班收车后,他还要督促对机械设备、作业工具再次消毒。直到今天,他依旧如此。
  2005年7月的一天,一场暴雨后的北京西五环衙门口桥形成了严重积水。时间不等人,为了尽快弄清桥下积水的原因,吴喜军穿上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让工友把保险绳紧紧系在自己的腰间,手持火把,跳进了齐腰深的水中,对辅道的排水涵洞进行探查。护具沉重不透气,他一边小心前方的障碍物和可能出现的深井、带电线路等,一边仔细搜寻着堵点。在摸索前行了300多米后,终于发现一堵未拆除的挡墙遮挡了排水口。吴喜军马上叫来了班组养护人员,在水中小心翼翼地破拆了墙体,一个长期积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治。

“家文化”


  首发养护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引导员工树立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遵守制度、尽职工作的良好习惯,鼓励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打造员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和衷共济,上下同欲,汇聚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与人的塑造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在养路人“利他文化”影响下,首发养护不仅打造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首都应急保障队伍,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员工,养护班长吴喜军以“养好每一条路”为人生信条,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养护工段长李俊丰,深深扎根养护一线,用奉献诠释着肩负的使命和担当,代表首都养路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青年技术带头人靳雪松,带领团队创造了10余项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这正是“利他文化”对首都养路人共同价值取向的构建,更是首发养路人对自身企业文化的认同与诠释,充分体现了“文化即人化”的道理。


为通行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北墻根童趣  京城的北门系德胜门、安定门。众所周知城墙的主要作用为防卫工事。而城门则兼具诸多功用——在军事上可防守也可出行;经济上近可连接城区、郊区,远可通达各省区;城门又使城内、外互相影响,互相沟通。明北伐军攻占大都后,改大都为北平,系防御北元南下的军事重镇。由于军事上、政治上的双重影响,明朝对北平城垣进行了南扩,形成了内九门。德胜门立于北垣之西,安定门立于北垣之东,相成犄角之势。  这是一处曾
期刊
二环路的车流整日川流不息,不但演绎着城市的韵律,也勾起了历史的尘埃。正如这后英房胡同9号的北京市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大楼,置身于热闹的西直门桥与积水潭桥之间,虽然每天到这栋大楼里办公和办事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了解这条胡同的历史。就连久居于此的老住户,或许也只能在只言片语的传承中,稍微了解一下所在地的前世今生。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社区的历史。后英房胡同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地区有过什么精彩的历史?
期刊
《北緯四十度》  陈福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8月版  内容简介:《北纬四十度》是第一部围绕北纬四十度进行探究的文化大散文。陈福民以漫长的华夏历史为经,以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为纬,绘制了一幅别样的千古江山图。赵武灵王、汉帝刘邦、飞将军李广、大将军卫青、青年统帅霍去病、王昭君、刘渊、孝文帝拓跋宏、安禄山……这些历史人物,在陈福民的笔下,成为“北纬四十度”统辖的重要符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
期刊
烧煤  北京的冬天很长,也很冷——现在仿佛没过去那么冷了,十冬腊月常看见年轻女子蹬着长筒或短筒单靴很潇洒地走在街上,有的还光着腿,我们当初穿着棉鞋脚还生冻疮呢,后来有段时间女人脚上也是鼓鼓囊囊的棉靴。反正那会儿的冬天很难过。公家规定的采暖期有4个月之久,若是生火取暖头尾总要各延长一段时间,一家人小半年都在围着煤炉过日子,那种生活迄今难忘。我的长篇小说《受命》以198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其中有些相关
期刊
张永和  2021年年底,全国第九届京剧节在北京召开,在京的两个京剧院纷纷推出行当齐全的新编剧目和优秀传统剧目的线下演出。要讲行当,过去后台有一句话:“千生百旦,一净难求。”净就是大花脸。  京剧的花脸行当,过去的班社中有文武花脸之分,文花脸包括以唱工和工架为主的铜锤和架子两种,武花脸当然以展示武技为主,故又被称为武净。太老的事情不谈,从清朝同光年间京剧发展期谈起。那时最出名的文花脸,首先要推三庆
期刊
刘亚祺1945年生人,2001年开始参与环保.明春苑社区居民刘亚祺家,是社区公认的节水标兵.刘阿姨告诉笔者,她家开始节水,起初是为了节约开支.后来,随着社区大力宣传,刘阿姨逐渐认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更加提高了节水的自觉性.她发动全家人一起动脑筋,想方设法节水.
期刊
正阳门南的五牌楼  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具有威天下而昭礼的“国门”地位,也是京城诸城门中最具规模,最带有老北京城的历史文化的城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举行。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处于天安门广场的最南端,每逢国庆典礼均在正阳门城楼北面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9月10日发行的第一套500元人民币,正面就是正阳门的图案。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
期刊
方继孝  王世襄的专著中,费时最长,用力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两书。这两书“首先脱稿的是用了二三十年才写成的近30多万字、有700多幅图的《明式家具研究》,而《明式家具珍赏》则是应香港三联书店之请,从前一稿中摘录出部分内容,把可以拍到彩色照片的实物收入图版编著成册的。(《明式家具研究》序朱家溍1988年夏)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  据王世襄说《明式家具珍赏》图录中有38幅
期刊
博物馆本身具有经典性,对于今天的博物馆学来说,亟需解决的问题依然在于如何理解和发掘经典的意义.博物馆自身同时也处在社会变化的影响当中,但是依然需要对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有更清醒的认识.
崔桂华,1946年生人,2010年开始参与环保.崔桂华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退休后回到农展南里社区,先后任农展南里社区居民常务代表、议事会代表、社区妇联副主任、维稳协调委员、17号楼副楼长、低碳环保服务队队长、腰鼓队队长.尽管家中老伴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但她依然坚持参加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是名副其实的“公益达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