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文物记

来源 :大观·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封市博物馆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馆藏文物被盗案,因案发时间为9月18日,故此后称此案件为“9.18”大案。
  69件珍贵文物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其中瓷器37件,玉器3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54件,三级文物8件。这批文物制作工艺考究,均为明清宫廷御制用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而此案件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盗窃文物数量最多、价值最珍贵、案犯最狡猾、影响范围最广的一起恶性案件。
  “9.18”大案发生后,开封市立即成立了“9.18”特大文物盗窃案指挥部, 上任刚刚一个多月的开封市公安局长武和平立下“破不了案就辞职”的军令状。公安干警经过两个多月的侦查,获得了大量的线索。1992年12月初,侦查员王伟在武汉发现了作案工具——挂有空军牌照的白色桑塔纳轿车,公安人员由此长驱直入,查获了5件被盗文物。12月底,一位澳门籍商人将55件文物从澳门辗转运到广州,交到我公安机关。1993年元月,我方得到情报,另外7件文物已被偷运到澳门。开封警方立即派出精干侦查员,在澳门警方的配合下,将流落于澳门一家古董店的价值超过两千万港元的7件文物追回。2月,二级文物乾隆款碧玉卧象亦顺利从罪犯刘进父亲的家中追回。至此,被盗69件文物除1件被犯罪分子销毁外,其余68件全部追回,开封警方打了个漂亮歼灭战。
  “9.18”被盗文物追回之后,一直深鎖开封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之内,很少与广大观众见面。时隔26年后的今天,开封市博物馆迁入新馆。现开封市博物馆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5.42万平方米,是目前河南省建成的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代化博物馆。其中,一楼展厅为 “祥开紫禁——明清皇家用品展”,展出了馆藏200余件明清时期宫廷御用工艺品,包括瓷器、笔墨砚、玉器、宫廷绣品、竹漆器、金银器、珐琅器等,而历经劫难的68件“9.18”被盗文物全部在此展厅陈列。这些皇家珍贵文物流光溢彩,精美华贵,令许多游客驻足欣赏。
  此69件文物,在1991年元月开封市博物馆为庆祝建馆30周年而举办的“明清宫廷用品展览”中曾经展出,其工艺精湛、制作考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7件一级文物,如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德化窑八卦夔纹三足炉、明弘治款黄釉瓷盘、康熙素三彩花蝶暗龙碗、白玉双猴捧桃摆件、乾隆款碧玉双兽耳活环炉、青玉山子,美丽绝伦,典雅脱俗,堪称无价之宝。现将这7件一级文物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精美绝伦的瓷器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我国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清两朝是中国瓷器烧造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瓷器的烧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超过以往各代,尤其是官窑的制品,胎质细腻,画工精妙,造型千姿百态。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瓷盘(图1) 此盘是明代宣德时期烧造的产品。明代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宣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了制作青花所用的苏泥勃青钴料。青花呈色浓艳,青花中间有黑褐色斑痕,是这一时期青花瓷的主要特征。这件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瓷盘,口径41.1厘米,底径27厘米,高7.3厘米,重2450克。侈口折沿,腹部微曲,平底圈足。器里外均有青花缠枝莲纹饰。盘里壁绘缠枝莲12朵,盘心稍稍下凹,绘有缠枝番莲团花纹样大小7朵,从中引出花蔓4茎,蔓上生叶,衬托花朵。盘体外壁亦装饰一周缠枝番莲纹。盘口沿处绘青花海水波涛纹,海水以单线细描,波涛双勾露白。这种蓝白互用的表现手法,尽显浪涛汹涌澎湃之立体感。此盘画面严谨有序,花叶疏密得当,布局层次清晰,缠枝莲线条流畅,为典型的宣德青花器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该盘的图案花纹为双勾填色,用苏泥勃青钴料在瓷胎上作画,但其填色方法并非用大笔一笔涂抹,而是用小笔填绘,青花色调浓重深沉,所绘纹饰呈现晕散现象。由于当时烧造温度较高,在放大镜下可见气泡透明沉稳,大小不一,富有层次,而釉面有肥亮感。底为圈足,盘底无釉,宣德时期瓷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盘底色白而细,抚摸时有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发现,也是划时代的。因铁质提炼不精,故出现一点一点的氧化铁斑点,俗称火石红。用手抚摸盘的表面,可以感到凸凹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当时所使用的青料是进口的苏泥勃青钴料,烧成后形成的黑色结晶斑而导致的。后世虽然仿出了黑色斑点,但那种凸凹不平的感觉是仿不出的。由此可见,后人评说宣德青花“开一代未有之奇”,实非过誉之词。
  明德化窑八卦夔纹三足炉(图2) 此炉口径17.5厘米,高11.1厘米,重1270克。此器直口平唇,圆筒形腹,腹下部微收,下承三云头纹足,外壁从口沿到底部由三道弦纹组成两组纹饰带。口沿处的第一组纹饰带内饰一周八卦纹,腹部第二组纹饰带以回纹衬底饰夔龙纹,纹饰清晰,造型古朴凝重,工艺精细,通体施白釉,白中微泛牙黄,釉如凝脂,晶莹光亮,胎质坚密,造型典雅规整,是明代德化窑烧造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德化窑是明代一处颇负盛名的地方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它始于宋,盛于明,衰于清,以生产优质而风格独特的白瓷驰名中外。这种白瓷质地细腻坚密,釉色白如凝脂,透光度极好,有丝绸样光泽。在灯光下,釉中呈现粉红色。德化白瓷如象牙雕刻一般,故有“猪油白”“象牙白”“葱根白”之称,是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享有很高的声誉。
  从这件德化白瓷可以看出,明代德化瓷的主要特点是以各种工艺手法,突出器物的造型美,这种造型美比以往更加雅致,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巧夺天工。从胎质上看,瓷胎致密,透光度好。从釉质上看,釉色洁白纯净,色泽光润明亮,在光照之下,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北方烧造的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因此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极差,而且从釉色上来看,北方烧造的白瓷泛淡黄色,景德镇的白瓷白里微微泛青,与我馆收藏的这件瓷器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这件器物应为德化窑产品,年代在明代晚期。   明弘治款黄釉瓷盘(图3) 此盘口径为21.7厘米,底径13.6厘米,高4.3厘米。盘的造型为直口、曲腹、圈足内收,圈足青花双蓝圈内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通体施满娇黄釉,底施白釉。造型规整,胎体轻薄。黄釉,因其谐音“皇”,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尤其是明清时期多由御窑为皇室专供,因而身份尊贵,为御窑瓷器之重要品种。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弘治娇黄釉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黄润光滑,釉面晶莹,胎质细腻,以其釉色娇嫩釉面光亮而冠绝大明,成为明代黄釉的典型。由于这种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浇在瓷胎上的,所以称为“浇黄”;又由于其黄色淡雅特别娇嫩,犹如鸡油之色,因此又有“娇黄”、“鸡油黄”之称。明代皇家对民间使用黄色釉制定了严格的惩戒措施,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色釉瓷器中以黄色居首。因而黄釉瓷传世数量十分有限,尤其是代表黄釉瓷最高水平的弘治娇黄釉,其价值也就更加珍贵。此盘釉色淡雅、黄润明洁、娇嫩晶莹,黄釉色调成色纯正,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这件黄釉瓷盘应为弘治一朝官窑黄釉瓷器的标准器。
  清康熙素三彩花蝶暗龙碗(图4) 此碗口径14.7厘米,底径6.5厘米,碗口微撇,壁较直,圈足内青花双蓝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素三彩”是指景德镇烧制的一种低温彩釉瓷器,主要特征是器表纹饰不施红彩,显得素净优雅。以黄、绿、紫、蓝等色为主,施彩方法或直接在烧好的素胎上用彩料繪画,再罩一层透明白釉,用低温二次烧成。或在烧好的白釉瓷上铺一层色地,再绘彩画。素三彩瓷器早在明代成化时期已出现,到了清代,素三彩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成为清代康熙时期的名品。雍正及后来各朝很少制作此类品种。此碗采用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外壁用黄、绿、紫三色绘折枝花两朵,折枝花下面隐现二龙戏珠纹。这种纹饰重叠的装饰技法,是康熙时期素三彩瓷器中的独特品种。此碗纹饰层次分明,显示出动中有静、静中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此碗釉面通体光亮,色彩素雅,装饰工艺新颖,为素三彩瓷器中的精品。
  巧夺天工的玉器
  玉器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经历了长达六七千年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清代玉器生产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清代宫廷玉器,其数量、品种、加工技术、装饰纹样等,均处于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其材质之美,做工之细,题材之新,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清政府平定了回部和准噶尔叛乱,收复新疆,玉路得以畅通,质地优良的和阗玉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内地。和阗玉历来是我国玉材的优质材料,它的玉质、硬度、色泽是其他地区的玉料所不能相比的。以上这些条件奠定了清代玉器行业空前发展的繁荣局面,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宫廷玉器的生产更加具有代表性,不但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造型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清白玉双猴捧桃摆件(图5) 此藏品高11.6厘米,厚5.5厘米,重约1400克,造型完美,构思精巧。大猴一手捧着桃子,另一手在搔头。小猴双手置于桃上,身子微微弯曲,猴头伏于一手背上。桃子连带有三片叶,一片外翻卷的桃叶同小猴手非常巧妙地连在一起,另一片内翻卷的桃叶非常自然地搭于大猴捧桃的手臂上,而桃枝上还有一刚刚发芽的小桃叶。从后面看,大猴呈蹲状,坐姿,小猴臀部坐于大猴一只脚上。整件器物的造型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结构疏密有序,构思巧妙生动。这件双猴捧桃采用圆雕技法,雕琢的桃枝虬劲富有张力,桃叶上的筋脉丝丝如缕,清晰可见。猴身上的毛细如发丝,根根不乱,排列有序。特别以阴线刻和浅浮雕创作猴的耳、额头、嘴等细部,两猴鼻翼、嘴角边的细毛纹理若隐若现,真实的感觉似触手可及。两猴的手、脚雕琢细腻逼真,视觉效果极佳。同时,制作者巧妙地把握玉料的自然色泽和纹理特点,把桔黄的色皮雕琢在双猴的手臂和后背上,充分显示了清代玉匠高超的琢工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整件器物苍劲有力,一气呵成,转折流畅自如,干净利落,无拖泥带水之处。双猴与桃的形象雕琢得栩栩如生,宛若天成,给人以完美的感觉。之所以说清中期玉器雕工已达历史巅峰,由此器物我们便可窥见一斑。
  清乾隆款碧玉双兽耳活环炉(图6) 此炉为清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根据皇帝的旨意,用和阗碧玉仿西周青铜簋的造型做成。炉高19厘米,腹围58厘米,口径15.4厘米,玉料重3285克。炉侈口,束颈,鼓腹,最大腹径在炉腹中部,圈足。双耳为龙形,各套圆环一只,龙张口衔于口沿处,双角作螺髻状,龙身刻划有卷云纹。器身带有扉棱,颈部浅浮雕双龙纹,腹部以扉棱为中线,以云锦纹衬底,浅浮雕兽面纹,两侧作对称排列。最上端为云头形双角,其下为“S”形长眉,眉下有目,目下为云形缭牙,两侧以蜷曲的龙纹作兽身,龙纹为侧身爬行状,龙嘴开启,上唇上翻,龙尾弯曲上卷,生动传神。兽面纹的角、眉、目及身躯等各部位均雕刻有云头纹。圈足矮而外撇,并有“乾隆仿古”四字双行隶书款,反映了乾隆皇帝“返朴还淳”的审美情趣。此炉带盖,盖为红木制成,炉顶为青玉质。此炉造型古朴,技法娴熟,在玉料的选择上也独具匠心,玉色深沉,极似青铜器端庄肃穆的韵味。
  乾隆仿古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仿古彝玉,在器形、纹饰甚至是外部颜色上仿古青铜器,再现了青铜器古朴稳重的艺术韵味。仿古玉器模仿的对象除了商周青铜器,还有《考古图》、《博古图》和《西清古鉴》等图录上的样式。仿古玉的主要器形包括玉鼎、玉尊、玉簋、玉卣、玉壶、玉觥和玉炉等,多用于陈设;另一种是仿汉代玉佩饰。佩玉是乾隆仿古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种极其丰富,造型也多种多样,其中许多器物都是摹仿汉代风格并采用镂雕方法,所饰纹样大多是按照汉代玉雕图案构成的。我馆这件以青铜簋为蓝本的仿古玉炉,器形、纹饰惟妙惟肖,工艺技法也极为高超,甚至连色泽都接近于青铜器上的绿锈,非常精美。
  青玉山子(图7清代宫廷旧藏) 这件山子高21.2厘米,玉料重5420克,玉质呈青白色,为新疆和田玉制成,是清代宫廷旧藏的陈设品。山子立雕而成,以高浮雕、浅浮雕和阴线刻纹等多种技法琢成四面通景的山水人物图,重山叠岭,楼台亭榭,流水飞瀑,古木苍松遍布期间。在山子正面的悬崖绝壁的洞穴处有一结跏趺坐的僧人。此件青玉山子雕琢得极富诗情画意,是一幅立体的山水人物图,山石布局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雕工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转折圆润,表现了当时琢玉匠师高超的技艺。
其他文献
玉石如意  清代中期以前,内地的玉料来源渠道不畅,玉石如意的制造受到限制。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新疆叛乱被平定,障碍消除了,上好的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令此时各类玉器的制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其中,用玉制作的如意也大量增加,取代了竹木制如意,占据了主流。由于如意的基本形状为长柄,头大而回折,其整体需用较大玉料;而其柄细长屈曲,极易折断,又需用质地较好的材料,故而玉如意选用材料比较严格,制
期刊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6月18日(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岁  徐悲鸿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原名寿康。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2岁  祖母逝世。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3岁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4岁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岁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6岁  在家由父亲教读,初读“上大人”  “孔乙己”,继而《百家姓》、《三
期刊
瓷如意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如意中,陶瓷如意数量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乾隆时期的粉彩作品。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借鉴珐琅彩的制作方法,在景德镇创制成功的又一个釉上彩瓷品种。因为在彩料中掺入一种含有砷的“玻璃白”彩料,具有不透明的乳浊效果,给人一种“粉”的质感,所以称作“粉彩”。其基本制作方法,是在白釉瓷器的釉面上,运用玻璃白打底,再用各种彩料进行渲染、涂绘、彩绘,形成图案后入窑二次烧成。乾隆时期
期刊
【摘 要】唐代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备受书史推崇,垂范千古。殊不知清代诗人宋琬集“二王书”杜甫秦州杂诗,因其诗书合一,同臻妙境,故世称《二妙轩碑》,其艺术成就当不下于《圣教序》;前者整饬、典雅,后者潇洒空灵,更能体现王书风采。《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蔚为壮观。同时,摹刻精到,格高韵古,可谓轩轾《圣教》,书苑瑰宝。  【关键词】杜甫 秦州杂诗 宋琬 二妙轩碑 南郭寺  一、弁言  唐玄
期刊
〔北京匡时〕 6月16日,北京匡时2018年春季拍卖会于北京嘉里大酒店收官,两日拍卖25个专场2000余件拍品共取得15亿元总成交额,共诞生28件千万元级拍品。澄道——南吴北齐书画夜场、近现代书画夜场、古代书画夜场及畅怀——近代碑学流派专场等四大书画夜场共斩获8.5亿元成交额。多件拍品打破艺术家或系列作品的拍卖纪录。  中国书画板块  中国书画板块重磅推出澄道——南吴北齐书画夜场、澄道——近现代书
期刊
文武官形象在唐代文物中时常可见,如壁画、石雕、陶塑都有此类题材。文官武将表情多肃穆,双手持笏板,左右而立。二者在穿戴及面目表情上有所区别,文官头戴进贤冠,脚穿云头履,武将则佩鹖冠、长靿靴。文官多肃穆庄重、文雅,武将则恨眉紧蹙,威严霸气。在已知的唐代文物中,文武官员均为男性,女性题材尚未出现。我馆所藏的这对唐代三彩文武官员俑,应属目前仅见的女性文武官俑。无论体态还是面容,都与男性官员有明显之别。体态
期刊
北周张廻香佛造像。黄花石,高26厘米,宽15厘米,厚11厘米。此造像前雕一佛二菩萨,佛螺旋髻,面相丰圆,身着袈裟,下着长裙,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手施无畏予愿印,衣裙遮盖座面,呈简略折叠状。两侧各站一菩萨,菩萨高花髻,面相丰圆,颈带璎珞,肩搭长巾,下着长裙。佛前两侧各卧一护法狮,中跪坐一人,下为方立体形座基。前阴刻纹饰,中为莲花香熏,两侧跪坐供养人。背光背面刻铭文:“保定二年四月八日佛子清信女張
期刊
石羊的原形本来是一种叫做“獬豸”的独角神兽,这种神兽能辨别忠奸,其独角就是惩治邪恶的武器,凡邪恶之人见了它和它的独角无不望而卻步,因为羊头上有角,所以羊的形象也被引申到辟邪的行列。  (此藏品由徐州圣旨博物馆收藏)
期刊
〔北京保利网〕 6月21日,北京保利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经过5天近40个专场的拍卖,以28.06亿元的总成交额圆满落槌。本次拍卖会共有3件拍品破亿成交,50件拍品成交额超过一千万元,五百万元以上的拍品共有96件,共有5个专场斩获白手套。  中国书画夜场  6月17日,北京保利2018春拍中国书画超级夜场如约上拍,上至宋人绘画、明清画家、清代画家以及近现代书画艺术大家的作品在内,共计120余件拍
期刊
此藏品共15件,总重62.5克。其中金空心花珠7件,最大直径2.26厘米,最小1.09厘米,形制有扁圆、六方、圆珠三种,多数均用细小金粒粘焊,纵横成行。扁圆形金珠外表饰鱼子大小的连珠纹,六方形金珠作镂空式,其中一件是用十二个小金丝环連接粘焊而成,环与环之间的空隙处又粘三颗小圆珠使其更加美观。有一颗球为圆形,通体用小金粒粘焊,以横成行,更为精美;金腾形饰1件,长1.09厘米,中间直径1.04厘米,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