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运用多媒体的整合点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如果多媒体运用得当,使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如鱼得水。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创造与渲染气氛,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只有找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整合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创设情境 解决难点 拓展延伸
  
  现在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如果多媒体运用得当,会使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如鱼得水。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弄清多媒体的真正用途,造成了课堂教学中为用而用。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整节课堂充斥着多媒体图片、短篇录像,致使语文教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那么,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只有找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整合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简单谈一些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最佳状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叶圣陶先生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独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因此,我设计了探美——赏美——悟美的教学环节。运用情境教学法精心设计了一段情景导入:先利用多媒体放映录像,录像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它的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听录音,让学生从语言上感受苏州园林的美。通过这种方式,再同时挖掘文本,思考问题。这样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帮助学生体会到苏州园林美的奥秘,进而理清了文本的脉络,增强教学效果。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最后在欣赏美的基础上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二、运用多媒体,解决难点
  
  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语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关系到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多媒体的演示时机的把握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如:《变色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通过放映圖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帮助了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了抽象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延伸
  
  语文课标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篇目外,还要掌握课外80首古今优秀诗文。由于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知之甚少,因此,根据多媒体的特性,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有助于知识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首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把好的课外古诗词文字录入,包括:诗词内容、背景介绍。其次,对所录入的相关文字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并与师生的朗读速度一致,图像背景要与诗词互为衬托。再配以音乐,使欣赏形成图、文、声并茂的整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促进了身心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恰当,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阅读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为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學取得最佳效果。由于整体性阅读教学在积累知识、增长智力、提高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越来越受到中学语文教师及教育专家的重视。如何上好整体阅读课?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环节要统摄于整体    整体阅读首先应做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
期刊
一、案例描述    虽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近二十年,但苏教版教材《鲁迅作品选读》我还是第一次教。《我的第一个师父》是选自《且介亭杂文末篇·附集》中的一篇散文,读大学时,我曾看过,只记得文章写得很有些趣味:我的师父——一个出家人竟然有着不寻常的“恋爱故事”,并娶妻生子有了家室,而且两个儿子相继出家后也有了家室。  备课时,我先静静地细细地认真地将课文读了两遍,发觉文章虽然写得很有趣味,师父、师母、三师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渠道,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目标导引,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目标导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期刊
研究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要求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和背景,让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到结论的得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归纳猜想、推证结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各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方兴未艾。本文以自己的教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探究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是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探究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
期刊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促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点拨法就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 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课堂上,如能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设疑点拨,那妙处肯定是无穷的。 
期刊
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该量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如何使学生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从实验原理出发解决电阻测量问题,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电阻定律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电阻定律:R=ρL/S。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金属丝)、米尺、游标卡尺。实验时先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再用游标卡尺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进而求出横截面积S,由R=ρL/S算出R。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创新能力是评定人才素质的最高标准,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于激烈竞争中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兴趣 创新动力 创新方法 创新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兴趣是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创造
期刊
唐诗宋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诵读。为了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我将语文教学与古诗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诸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在多年的跌打滚爬中,我觉得在古诗文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当孩子们对某一方面内容感到
期刊
“創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党和国家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每位教师都应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教育意识    初中政治课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过去的初中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