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中“V得C”之补语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eiyo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V得C”式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是研究的热点。关于它的产生时代学术界尚存在争论,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A 、南北朝时期(潘允忠1980、岳俊发1984)。B、唐代新出现(王力1958,杨建国1959,杨平1990,蒋绍愚1994)。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语法结构在元明时期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采用王季思根据明·凌濛初的刻本为主参照各家的刻本、奇本所校注的《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对其中的“V得C”结构进行了穷尽式考察,研究其在元明时期的特点以及其与现代汉语中这一句式的异同。
  
  一、王《西厢记》中“V得C”式的补语面貌
  
  1.动词作补语
  (1)红娘,什么汤水吞得下![第四本第三折](简称四·3,下同)
  (2)我怎肯忘得有恩处?[五·4]
  (3)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四·2]
  其中(1)例中的动词为趋向动词,趋向动词作补语在王《西厢记》中出现两例。而(2)例则是动宾短语作补语,此句中的“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相当于“忘得得”,因为两个“得”语音形式相同,所以把助词“得”略去了。(3)例中是由两个平行结构的动词作补语。
  2.形容词作补语
  在王《西厢记》中形容词补语共出现26例(不包括重叠式的形容词),其中单音节形容词21例,绝大多数(18例)都是表状态的,这是由形容词的性质决定的,以下几例都是表状态的:
  (4)是盖造得好也呵![一、1]]
  (5)因家中无人,来得迟了。[五·3]
  (6)这小贱人道得也是。[四·2]
  另外,还有5例双音节形容词做补语的例子如:
  (7)比着你旧时肥瘦,出落得精神,别样的风流。[四·2]
  3.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
  岳俊发(1984)认为形容词重叠使用作状语始见于宋代,不过用例较少,元代各类重叠式补语开始普遍使用。在王实甫《西厢记》中各种类型的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都已经出现。
  A.AA(的)式
  (8)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二·1]
  B.AAB式:
  (9)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二·2]
  (10)冻得来战兢兢,说甚知音。[三·4]
  (9)例中加“的”(10)没加,加“的”去掉也不影响语义表达。
  C.AABB式:
  (11)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只等做女婿。[五·4]
  4.偏正短语作补语
  在王《西厢记》里“V得C”句式中的偏正短语做补语,有以下三种情况:
  A.修饰语加动词
  (12)脚踏得赤力力的轴摇,手板得忽喇喇无关撼。[第二卷·楔子]
  B.修饰语加形容词
  (13)你看得好仔细着,若是夫人怎了?[三·3]
  C.修饰语加名词
  (14)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一·2]
  5.主谓结构作补语
  主谓结构作“V得C”句式中的补语,出现得很早,不过直至宋代它的特点仍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仍是全句动词的受事。在王《西厢记》中共发现这样的例句13例,占多数:
  (15)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二·2]
  (16)显得文章有用,足见天地无私。[三·1]
  在很长时期内“V得C”句式中主谓结构做补语都保持了这样的特点,不过在王《西厢记》中还是发现了不同于前期的一些特点。
  A.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意念上为全句动词的施事,如:
  (17)唬得我倒躲倒躲!
  (18)想着他临上马痛伤嗟,哭得我也似痴呆。[四·4]
  由于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意念上是全句主要动词的施事,所以它可以提到主要动词前作全句的主语,(17)也可以说成“我唬得倒躲倒躲!”也可以被“把”字提前而脱离补语的范围,比如可以说成“把我唬得倒躲倒躲!”
  B.主谓结构中的主语同全句的主语、谓语动词没有关系,只是同主谓结构中的谓语动词发生关系,如:
  (19)休拜,你是奉旨的女婿,我怎么消受得你拜?[五·4]
  (20)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一·2]
  C.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是全句主语所属的一部分,如:
  (21)小生害得眼花,搂得慌了些儿,不只是谁,望乞恕罪![三·3]
  D.主谓结构中的主语可以用“把”字提前,出现了“得”“把” 结合的句子。如:
  (22)你哄着谁哩,你把这饿鬼弄得他七死八活,却要怎么?
  (23)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二·1]
  6.其他短语结构作补语
  A.并列短语作补语
  (24)都只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四·4]
  (25)虽然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四·3]
  B.介宾结构作补语
  (26)今夜甚睡得到我眼里来![四·4]
  C.代词作补语
  (27)因甚得便病得这般了。[三·4]
  
  三、从王《西厢记》看“V得C”句式中补语的发展状况
  
  首先,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开始普遍使用,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要补语成分。元代以前,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还不是那么普遍,而在王《西厢记》中我们发现了各种类型的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并一直延用至今。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同单音节形容词作补语在语法功能上有以下几点不同:第一,可以受“早就、已经、连忙,马上”一类时间副词修饰,单音节形容词不能。第二,可以跟“把、被、给”等介词连用,单音节形容词不可以。第三,重叠式形容词可以作状语,单音节形容词不可以。
  其次,“V得C”句式中“C”表趋向,表结果明显减少直至消失。在王《西厢记》中“V得C”句式中“C”表趋向的用例仅出现2例,见前(1)、(2)。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由趋向动词充任的补语叫趋向补语,现代汉语中的趋向动词直接跟在动词后面作补语,不用“得”字连接。用“得”连接趋向动词作补语表示大概是近代汉语的一个特点。这种带“得”表趋向的“V得C”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蒋绍愚认为这一格式消失的原因是因为它与趋向补语“VC”表达的意思太接近了,以致多余直至消失。同样“V得C”表结果出现的用例也很少,也是因为它与表结果的“VC”比较接近,因此逐渐归化为“VC”,“V得C”的消失又为结果补语结构“VC”增添了一个新的来源。
  第三,“V得C”句式中的修饰语的位置及表比况的结构。
  在王《西厢记》中,我们发现几个例句值得研究:
  (1)好应酬得快也呵![一·3]
  (2)小姐,你性儿太惯得娇了。[三·2]
  (3)你看得好仔细着,若是夫人怎了。[三·3]
  例(1)、(2)这种将修饰语放在动词前修饰“V 的C”句式的结构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现代汉语通常要说成(3)式结构,修饰语不修饰主要动词而是修饰“V得C”中的补语,而在王《西厢记》中这两种格式是并存的。再看下面两个例子:
  (4)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托得环佩叮咚[ 二·4]
  (5)折倒得鬓似愁盘,腰如病沈。[三·4]
  汉语中曾经存在一种补语式,这种补语式由“如……”“似……”等结构紧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按它所表达的意义来说可以称为“比况”补语式。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链。(谢眺)
  皎如玉树临风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
  随着表状态的补语的盛行,比况式就在口语中逐渐消亡了。在王《西厢记》中这种比况式已经开始用表状态的“ V得C”结构替代了,例(4)中虽然没有比喻词,但所表达的意义却和“比况式”相同,而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动词同形容词后面已不再紧跟“如……”“似……” 等结构,而需要结构助词“得”来作中介。也就是今天表状态的“V得C”结构已经完全替代了“比况式”的功能了。如:
  她没有门路,急得像掉进了黑窟窿。(康濯)
  青云阁里黑得象一座古庙似的。(张天翼)
  
  参考文献:
  [1]岳俊发.“得”字句的产生和演变[A].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潘允中.汉语动补结构的发展[A].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杨建国.补语式发展试谈[A].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蒋绍愚 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袁宾等.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上)[M].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1.
  [7]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张美兰.《祖堂集》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王 琇康 健,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引 言    外交部发言人及高级外交官需要代表本国就重大国际问题做出反应、发表看法、表明态度,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语言要求不能直截了当,而必须隐喻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其措词往往是委婉间接、留有余地的。本文试采用“2004年11月4日章启月就美总统大选结果等问题答记者问”作为语料来验证模糊策略的运用在外交辞令中发挥出巨大的功效作用。    二、模糊策略的理论框架    1965年,美国科学家扎
期刊
当今中国社会对数字“8”的崇拜达到了惊人的、狂迷的程度。人们挑选电话号、车牌号、楼房号,为商品定价,交易时的讨价还价,都钟情于选“8”,媒体推波助澜,商家乘机炒作,拍卖所谓的吉祥号,凭空大获其利。人们在安排婚庆、乔迁,开工、竣工典礼和运动会开幕式等重要活动时,也挑选逢“8”的日子。总之,凡涉及数字,必以选“8”为宜、为吉、为佳,这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当然国民心理也能从中得到基本反映。  从
期刊
零、引言  汉字是世界上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距离,面对着瞬息万变的语音变化,汉字仍然显示着非凡的生命力,并且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梳理不断地系统化、范畴化。  我们知道,汉字的系统性表现在形、音、义上,就形与义的系统性而言,《说文解字》是最好的例子。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首创了按部首(指意义上更加概括,使用更加规范的义符)分类部居的方法,将935
期刊
汉语对越南的语言影响牟深。汉越词是指已经融入越语词汇系统,受越语语音、语法和语义规律支配的汉源词。
期刊
零 引言  身为六安人,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在向老师、同学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便隆重推荐家乡的特产——六安瓜片。但是尴尬的事却屡有发生,一些同学总会不依不饶地追问:“六安”的“六”字为什么读“lù”?这实在是一个颇为“简单”的难题。说是约定俗成吧,似乎有搪塞之嫌;想给出一些理据性的回答吧,又实在不知从何说起才好。其实王力先生早在1965年的《论审音原则》中就曾指出“……例如‘六安’的‘六’读“l
期刊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人。乾隆时曾官至刑部尚书。其夙精三礼之学,按《周官》吉、凶、军、宾、嘉之目,因循徐干学《读礼通考》之体例,网罗众说,撰《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五礼通考》详考古代礼制源流,是研究我国古代礼制的重要著作。  《五礼通考》卷243记叙从汉代到明代皇帝田猎之礼,属军礼。其中所涉礼节及田猎之事,多出自二十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期刊
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增词共有5625个(不包括西文词),其中二字词有3681个,占全部字词的65.44%,三字词1010个,占17.97%,四字词810个,占1.35%,五字词76个,六字词38个,七字词6个,八字词2个,10字词1个。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增词大体可分为五大类:百科词、语文词、方言口语词、新词语和一般词。其中百科类1963个,语文类1107个,方言口语类12
期刊
马庆株,1942年生于天津,196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981年到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现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开语言学刊》主编、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天津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院校功能语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学术委员,《汉语学报》《汉语学
期刊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任何事物一样,文字也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成熟阶段是指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系统文字,它是目前公认的汉字系统的源头。但是,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也不是一条单纯的主线,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在汉字起源的萌芽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文字的萌芽是在长江,特别是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完成的。中国考古学的仰韶-大汶口时代
期刊
朱德熙先生(1991)在《词义和词类》一文中再次强调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举出两个例子来向大家说明“如果不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只从对词义的模模糊糊的感觉出发划分词类,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中有一例是“出品”。  “出品”在《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里分成两个条目:  【出品】chū//pǐn 制造出来产品。  【出品】chūpǐn 生产出来的物品;产品:这是本厂的新~|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