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迷糊糊地蜷缩在巴黎飞往圣地亚哥的飞机座椅上,上一段中国和法国间东西半球的时差还没倒完,马上又在倒法国和智利间南北半球的时差了。老实说,提着箱子登机前,对这即将踏足的“遥不可及”的连直航飞机都没有的南半球国家充满兴奋与好奇,脑袋里再也想不到复活节岛石像、樱桃、三文鱼和佳美娜葡萄酒以外的任何东西了。
机舱里的空气都洋溢着西班牙语爆米花般的腔调和语速,登机时熟悉又安全的法语都去哪了?我在座椅上挪了挪,环顾四周,突然有种电影《迷失东京》里,美国来的电影明星在繁华的东京因语言而迷失产生的寂落感。殊不知48小时后,当我站在阿尔博图阿戈斯蒂尼国家公园的树林间,听到融雪透过山石滴落在溪涧的叮咚声;在佩里峡湾听到冰川融化时巨大冰块堕入海中的轰鸣声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过来,理解这个世界的美,是不需要去懂一门语言的,美本身便是所有生物都能理解的“语言”。
圣地亚哥初体验:英语在这儿行不通?
10月下旬,正值南半球的春。然而也许太过靠近南极圈,冬意并没有退去。走出飞机舱的那一刻,我便在寒风的侵袭下扣紧了风衣的纽扣,盘算着住下来后要去买件羽绒服。圣地亚哥机场虽然是智利的首都机场,但无论是海关大厅还是候机厅,设备都挺简陋的,免税店的摆设像是二流百货公司的货架,与上一站巴黎戴高乐机场比起来,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期待,在机场用几十欧元换来几万智利比索,捧着一叠蓝红绿颜色的钞票,我笑得好像个土豪。瞟了一眼路边的自动售卖机,可口可乐卖1000比索一瓶,我立刻堕回地面,金钱这玩意,数字游戏而已。
从机场到圣地亚哥市区狭长的双向三车道高速公路,是一条大直线,几乎没有转弯,一直绵延到市中心也没到尽头,仿佛跟智利从北到南4300公里的海岸线一样长。“幸好你们这时候到达,现在还不塞车,”看起来50多岁的司机用带着浓重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说道,“不然从机场到市中心半小时的路,可以堵上两三个小时。”看来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东南西北半球国家都是一样存在的。我尝试跟他多聊几句,想在没有无线网络查看手机地图的情况下,通过聊天掌握一下周围环境,却发现再也听不懂他带口音的英文了。
车子停在位于肯尼迪大道4700号的酒店,四位数的门牌号,可见这大道有多长。司机连比带画地解释了路的这边是富人住宅区,另一边是商业区。富人区这边,酒店里的设备不错,前台接待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热情的服务让我一下喜欢上了南美洲人。
溜达到肯尼迪大道的另一边,去感受这儿的商业区。商业中心里该有的品牌应有尽有,然而当我开口用英语询问售货员是否有羽绒服时,窘况发生了。看起来20岁左右的售货员男生,面对我睁大了眼睛,挑高了眉毛,摊开双手耸耸肩膀,用爆米花语速的西班牙语跟我说了一堆,然后他窘窘地向旁边店的售货员求助,隔壁的年轻店员也表示爱莫能助。最后他们找来一个50多岁的中年保安大叔,才解决了沟通问题。我有点诧异,在富人区的高级商场中的国际品牌的年轻售货员,居然不会说英语。原来在智利,高等教育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一般的大学仅学费就要400美金一个月,而圣地亚哥的中等工资水平是600美金一个月。所以在智利,有60%的年轻人去技校学技能,只有40%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他说整个智利能流利地说英语的年轻人大概占5%,基本是医生、律师等精英。
蓬塔阿雷纳斯:因葡萄牙航海家出名
本次旅程的重头戏,是在蓬塔阿雷纳斯搭乘一艘名为“南极光”号的游轮,驶往“世界的尽头”。从圣地亚哥乘飞机出发,在窗边往外看,大地从绿色变成黄绿色,再变成黄色,植被越来越少,不时跨过山川与河流。突然机上的乘客都兴奋起来。“快看窗外!”有人叫道。扭头看,不知何时,窗外已是冰雪世界,我们正从巨大的冰川上空飞过。冰川雄美壮丽,高空看真如一个“川”字,中间被河流分割,冰块上也有被风雕琢的细纹,美不可言。旁边的智利人看到我被美呆的眼神,笑笑地用蹩脚的英语说道:“是的,我们的国家就是这么美丽又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有机会从智利最北飞到最南,还可以看到从沙漠到冰川的变化,更加震撼!”
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是智利最南端以及南部最大的城市,是智利历史上仅有的两个自由贸易港口之一。它作为通商港口的优势,吸引了许多移民。一度风行美洲的“淘金热”和后来的“牧羊热”,使它一举奠定了今天的地位。1927年它曾被命名为“麦哲伦市”,但很快又被改回现在的名字。如今在蓬塔阿雷纳斯市区靠海的地方,还是有一座雄伟的麦哲伦纪念碑。纪念碑前摆放着几束鲜花,纪念这位勇敢的开拓者。然而在这个南部最大的城市,看不到高楼大厦,没什么现代化的痕迹。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方还是以铁皮屋为主,铁皮上涂着不同颜色的油漆,别有一番风味。据说以前这些铁皮屋只涂红色的油漆,因此蓬塔阿雷纳斯也有个别名叫“红屋顶”。
极地航行:完全线下生活
“南极光”号停泊在蓬塔阿雷纳斯最大的港口内,是一艘三层高的中型豪华游轮。眼光独到的运营者25年前就开发了这条航行在麦哲伦海峡的探索之旅航线。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码头登船处一个三层楼高的鲸鱼尾巴雕像:据说海狮、海豹、企鹅和鲸鱼,都能在航程中见到。可遇见鲸鱼得攒很多运气,刚好赶上它浮上水面换气才行。为了不留遗憾,大伙涌去和大尾巴合照,智利人见到,边笑边打趣道:“拍吧,拍吧,这就是你们此行见到的唯一一条鲸鱼。”游轮缓缓离岸,一段时间后,大家的手机纷纷失去了连接信号。询问船员Wi-Fi密码,才发现想法太幼稚,船上根本没有网络连接。就这样,完全线下的生活开始了。刚开始时还略不习惯,而当坐上冲锋艇,与团友们一起进行第一次登陆探索后,我放下了手机,拿起了单反和笔记本,全心沉浸在线下的真实世界。
橡皮艇划过漂着浮冰的水面,风嗖嗖地刮过,夹杂着海水打在脸上咸咸的,非常冷,有种打开冰箱速冻格,把脸埋进去的感觉。除了橡皮艇的马达声和风声,四周一片寂静,大家似乎都沉浸在自然的美中,不愿破坏这其中的宁静。我们登上的是阿尔博图阿戈斯蒂尼国家公园内的安斯沃斯湾的浅滩,这片浅滩覆盖着亚极地气候的植被,主要是苔藓类植物和一些矮矮的树丛。工作人员兼讲解员让大家聚拢,自己趴在一块石头上,对着两片颜色不同的苔藓开始跟我们解释起不同时代的植被特征。他对这片自然的热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感觉他熟悉得能叫出这些苔藓各自的名字。远处是绵延的达尔文山脉的融雪正缓缓溜下山崖。枯竭的河道中间仅有一条小溪,但从河道的宽度,可以想象夏季这里水流有多湍急。虽然行走在原始丛林里,但我们没在地面遇到任何动物,只有远处的山顶盘旋着一只老鹰。一切,都在悄悄地苏醒。极地之声:大自然的交响曲 漫步在安斯沃斯湾的亚极地树丛中,听到融雪穿过山体,从岩石尖接连滴下,叮咚错落有致地打在泥地上的小水洼里。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洒在脸上,配着这一曲小步舞曲刚刚好;站在佩里峡湾冰川对岸的石滩上,几块千年冰块躺在浅湾里散发出幽幽的蓝光。突然对面一块巨冰从冰川上裂开来,轰地砸进了海里,轰隆隆隆一声巨响,像打雷,激起波浪阵阵拍打在海滩上。这是冰川的交响曲,慑人心神,又壮丽绝美;坐在摇摆的橡皮艇上,在距离福霍德湾数米的海面看名叫阿尔法(的雄海象,带着它的家人懒懒地在晒太阳。它看到几艘橡皮艇上的人举起长枪短炮对着自己拍个不停,并没有挪动自己5吨重的身躯的意思,只是象征性地长叫了一声打个招呼。这浑厚的叫声,宣告着它是南极圈大号手的身份;漫步在马格达雷纳岛,成群结队的麦哲伦企鹅从身边摇摇摆摆地走过,它们发出近乎鸭子和公驴一样的叫声。这小号般响亮的叫声,与它们小小的、可爱的身躯和外表极为不符。这些小生物好奇心很强,也不怕人,大多数会停在一两米的地方,斜着脑袋盯着看你。个别特别好奇又大胆的小家伙,会走到你身边,用嘴巴啄啄你的裤腿,再摇摆地走开。这么一啄,仿佛是不同物种间灵性的交流。联想到之前听到的大自然的音乐,我对于人类、生物和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感知的大门,进入无需语言也能表达的世界。在岛上打开一瓶智利的长相思白葡萄酒,此刻只想给企鹅也来一只高脚杯,分享这份“开悟”的喜悦。
智利葡萄酒:新世界里的旧世界
除了大自然的美,行程中值得欣赏的另一种美,是智利葡萄酒的美。尽管在现今葡萄酒市场上,智利被划分为新世界葡萄酒,她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却已有450年之久。由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近20多年来,智利的葡萄酒才重新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作为新世界葡萄酒中的“旧世界元老”,远离欧美大陆,加上进出口檢控严格,智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根瘤蚜虫病毒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曾一度成为智利葡萄品种代表的佳美娜,源自法国波尔多地区。后来波尔多的佳美娜大片灭绝,反而还要从智利引进葡萄藤枝条以恢复生产;智利地形的多样化,使得葡萄农能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栽种,收获不同风格的葡萄。在这里有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葡萄园,也有离海岸线最近只有18公里的葡萄园。在智利葡萄酒协会的撮合下,本次行程我们见到了当今智利全国200多个酒庄中的40多个庄主,以及智利葡萄酒界的元老级人物赫尔南德教授。短短三天就在游轮上进行了五次葡萄酒品鉴会以及探讨会,其中一场关于智利标志酒的品鉴和探讨最有趣。
虽然智利葡萄酒产量巨大,但在大多数市场上都被看做是低价的大众消费型葡萄酒,这样的形象对智利葡萄酒的整体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大约20年前,一些坐拥智利最棒的葡萄田的庄园主们,联合起来创造了“标志酒”这个概念。这些酒意味着酒庄拥有智利最好的土壤、设备以及酿酒技术,代表那个地区最高作品的水准。这些葡萄酒的出口价都在100-300美金一瓶的水平,价格相当高。可对于酿酒师来说,这不仅仅是土壤、技术和价格。一个叫帕缇休的酿酒师分享道,以前智利想着做勃艮第风格的葡萄酒,而如今,他们只想做自己风格的葡萄酒。酿制这些标志酒,一方面是智利葡萄酒农的自我学习与进步,他们想让产品质量再上升一个等级;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为智利葡萄酒行业设定一个高标准。这是酿酒师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一步。所以相对于赚更多的钱,他们更愿意听到有人认同他们酿的酒。
站在二楼甲板,我晃着杯中清新、优雅、又有愉悦酸度的长相思,惊喜地发现这不是刚好符合当今世界所喜爱的葡萄酒风格吗?感谢酿酒师的革新与坚持,让这美丽的世界又多了一份美。航行在麦哲伦海峡上,我举杯对着世界尽头的落日,欢快地说了声:“Salud!”
机舱里的空气都洋溢着西班牙语爆米花般的腔调和语速,登机时熟悉又安全的法语都去哪了?我在座椅上挪了挪,环顾四周,突然有种电影《迷失东京》里,美国来的电影明星在繁华的东京因语言而迷失产生的寂落感。殊不知48小时后,当我站在阿尔博图阿戈斯蒂尼国家公园的树林间,听到融雪透过山石滴落在溪涧的叮咚声;在佩里峡湾听到冰川融化时巨大冰块堕入海中的轰鸣声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过来,理解这个世界的美,是不需要去懂一门语言的,美本身便是所有生物都能理解的“语言”。
圣地亚哥初体验:英语在这儿行不通?
10月下旬,正值南半球的春。然而也许太过靠近南极圈,冬意并没有退去。走出飞机舱的那一刻,我便在寒风的侵袭下扣紧了风衣的纽扣,盘算着住下来后要去买件羽绒服。圣地亚哥机场虽然是智利的首都机场,但无论是海关大厅还是候机厅,设备都挺简陋的,免税店的摆设像是二流百货公司的货架,与上一站巴黎戴高乐机场比起来,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期待,在机场用几十欧元换来几万智利比索,捧着一叠蓝红绿颜色的钞票,我笑得好像个土豪。瞟了一眼路边的自动售卖机,可口可乐卖1000比索一瓶,我立刻堕回地面,金钱这玩意,数字游戏而已。
从机场到圣地亚哥市区狭长的双向三车道高速公路,是一条大直线,几乎没有转弯,一直绵延到市中心也没到尽头,仿佛跟智利从北到南4300公里的海岸线一样长。“幸好你们这时候到达,现在还不塞车,”看起来50多岁的司机用带着浓重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说道,“不然从机场到市中心半小时的路,可以堵上两三个小时。”看来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东南西北半球国家都是一样存在的。我尝试跟他多聊几句,想在没有无线网络查看手机地图的情况下,通过聊天掌握一下周围环境,却发现再也听不懂他带口音的英文了。
车子停在位于肯尼迪大道4700号的酒店,四位数的门牌号,可见这大道有多长。司机连比带画地解释了路的这边是富人住宅区,另一边是商业区。富人区这边,酒店里的设备不错,前台接待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热情的服务让我一下喜欢上了南美洲人。
溜达到肯尼迪大道的另一边,去感受这儿的商业区。商业中心里该有的品牌应有尽有,然而当我开口用英语询问售货员是否有羽绒服时,窘况发生了。看起来20岁左右的售货员男生,面对我睁大了眼睛,挑高了眉毛,摊开双手耸耸肩膀,用爆米花语速的西班牙语跟我说了一堆,然后他窘窘地向旁边店的售货员求助,隔壁的年轻店员也表示爱莫能助。最后他们找来一个50多岁的中年保安大叔,才解决了沟通问题。我有点诧异,在富人区的高级商场中的国际品牌的年轻售货员,居然不会说英语。原来在智利,高等教育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一般的大学仅学费就要400美金一个月,而圣地亚哥的中等工资水平是600美金一个月。所以在智利,有60%的年轻人去技校学技能,只有40%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他说整个智利能流利地说英语的年轻人大概占5%,基本是医生、律师等精英。
蓬塔阿雷纳斯:因葡萄牙航海家出名
本次旅程的重头戏,是在蓬塔阿雷纳斯搭乘一艘名为“南极光”号的游轮,驶往“世界的尽头”。从圣地亚哥乘飞机出发,在窗边往外看,大地从绿色变成黄绿色,再变成黄色,植被越来越少,不时跨过山川与河流。突然机上的乘客都兴奋起来。“快看窗外!”有人叫道。扭头看,不知何时,窗外已是冰雪世界,我们正从巨大的冰川上空飞过。冰川雄美壮丽,高空看真如一个“川”字,中间被河流分割,冰块上也有被风雕琢的细纹,美不可言。旁边的智利人看到我被美呆的眼神,笑笑地用蹩脚的英语说道:“是的,我们的国家就是这么美丽又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有机会从智利最北飞到最南,还可以看到从沙漠到冰川的变化,更加震撼!”
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是智利最南端以及南部最大的城市,是智利历史上仅有的两个自由贸易港口之一。它作为通商港口的优势,吸引了许多移民。一度风行美洲的“淘金热”和后来的“牧羊热”,使它一举奠定了今天的地位。1927年它曾被命名为“麦哲伦市”,但很快又被改回现在的名字。如今在蓬塔阿雷纳斯市区靠海的地方,还是有一座雄伟的麦哲伦纪念碑。纪念碑前摆放着几束鲜花,纪念这位勇敢的开拓者。然而在这个南部最大的城市,看不到高楼大厦,没什么现代化的痕迹。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方还是以铁皮屋为主,铁皮上涂着不同颜色的油漆,别有一番风味。据说以前这些铁皮屋只涂红色的油漆,因此蓬塔阿雷纳斯也有个别名叫“红屋顶”。
极地航行:完全线下生活
“南极光”号停泊在蓬塔阿雷纳斯最大的港口内,是一艘三层高的中型豪华游轮。眼光独到的运营者25年前就开发了这条航行在麦哲伦海峡的探索之旅航线。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码头登船处一个三层楼高的鲸鱼尾巴雕像:据说海狮、海豹、企鹅和鲸鱼,都能在航程中见到。可遇见鲸鱼得攒很多运气,刚好赶上它浮上水面换气才行。为了不留遗憾,大伙涌去和大尾巴合照,智利人见到,边笑边打趣道:“拍吧,拍吧,这就是你们此行见到的唯一一条鲸鱼。”游轮缓缓离岸,一段时间后,大家的手机纷纷失去了连接信号。询问船员Wi-Fi密码,才发现想法太幼稚,船上根本没有网络连接。就这样,完全线下的生活开始了。刚开始时还略不习惯,而当坐上冲锋艇,与团友们一起进行第一次登陆探索后,我放下了手机,拿起了单反和笔记本,全心沉浸在线下的真实世界。
橡皮艇划过漂着浮冰的水面,风嗖嗖地刮过,夹杂着海水打在脸上咸咸的,非常冷,有种打开冰箱速冻格,把脸埋进去的感觉。除了橡皮艇的马达声和风声,四周一片寂静,大家似乎都沉浸在自然的美中,不愿破坏这其中的宁静。我们登上的是阿尔博图阿戈斯蒂尼国家公园内的安斯沃斯湾的浅滩,这片浅滩覆盖着亚极地气候的植被,主要是苔藓类植物和一些矮矮的树丛。工作人员兼讲解员让大家聚拢,自己趴在一块石头上,对着两片颜色不同的苔藓开始跟我们解释起不同时代的植被特征。他对这片自然的热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感觉他熟悉得能叫出这些苔藓各自的名字。远处是绵延的达尔文山脉的融雪正缓缓溜下山崖。枯竭的河道中间仅有一条小溪,但从河道的宽度,可以想象夏季这里水流有多湍急。虽然行走在原始丛林里,但我们没在地面遇到任何动物,只有远处的山顶盘旋着一只老鹰。一切,都在悄悄地苏醒。极地之声:大自然的交响曲 漫步在安斯沃斯湾的亚极地树丛中,听到融雪穿过山体,从岩石尖接连滴下,叮咚错落有致地打在泥地上的小水洼里。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洒在脸上,配着这一曲小步舞曲刚刚好;站在佩里峡湾冰川对岸的石滩上,几块千年冰块躺在浅湾里散发出幽幽的蓝光。突然对面一块巨冰从冰川上裂开来,轰地砸进了海里,轰隆隆隆一声巨响,像打雷,激起波浪阵阵拍打在海滩上。这是冰川的交响曲,慑人心神,又壮丽绝美;坐在摇摆的橡皮艇上,在距离福霍德湾数米的海面看名叫阿尔法(的雄海象,带着它的家人懒懒地在晒太阳。它看到几艘橡皮艇上的人举起长枪短炮对着自己拍个不停,并没有挪动自己5吨重的身躯的意思,只是象征性地长叫了一声打个招呼。这浑厚的叫声,宣告着它是南极圈大号手的身份;漫步在马格达雷纳岛,成群结队的麦哲伦企鹅从身边摇摇摆摆地走过,它们发出近乎鸭子和公驴一样的叫声。这小号般响亮的叫声,与它们小小的、可爱的身躯和外表极为不符。这些小生物好奇心很强,也不怕人,大多数会停在一两米的地方,斜着脑袋盯着看你。个别特别好奇又大胆的小家伙,会走到你身边,用嘴巴啄啄你的裤腿,再摇摆地走开。这么一啄,仿佛是不同物种间灵性的交流。联想到之前听到的大自然的音乐,我对于人类、生物和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感知的大门,进入无需语言也能表达的世界。在岛上打开一瓶智利的长相思白葡萄酒,此刻只想给企鹅也来一只高脚杯,分享这份“开悟”的喜悦。
智利葡萄酒:新世界里的旧世界
除了大自然的美,行程中值得欣赏的另一种美,是智利葡萄酒的美。尽管在现今葡萄酒市场上,智利被划分为新世界葡萄酒,她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却已有450年之久。由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近20多年来,智利的葡萄酒才重新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作为新世界葡萄酒中的“旧世界元老”,远离欧美大陆,加上进出口檢控严格,智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根瘤蚜虫病毒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曾一度成为智利葡萄品种代表的佳美娜,源自法国波尔多地区。后来波尔多的佳美娜大片灭绝,反而还要从智利引进葡萄藤枝条以恢复生产;智利地形的多样化,使得葡萄农能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栽种,收获不同风格的葡萄。在这里有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葡萄园,也有离海岸线最近只有18公里的葡萄园。在智利葡萄酒协会的撮合下,本次行程我们见到了当今智利全国200多个酒庄中的40多个庄主,以及智利葡萄酒界的元老级人物赫尔南德教授。短短三天就在游轮上进行了五次葡萄酒品鉴会以及探讨会,其中一场关于智利标志酒的品鉴和探讨最有趣。
虽然智利葡萄酒产量巨大,但在大多数市场上都被看做是低价的大众消费型葡萄酒,这样的形象对智利葡萄酒的整体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大约20年前,一些坐拥智利最棒的葡萄田的庄园主们,联合起来创造了“标志酒”这个概念。这些酒意味着酒庄拥有智利最好的土壤、设备以及酿酒技术,代表那个地区最高作品的水准。这些葡萄酒的出口价都在100-300美金一瓶的水平,价格相当高。可对于酿酒师来说,这不仅仅是土壤、技术和价格。一个叫帕缇休的酿酒师分享道,以前智利想着做勃艮第风格的葡萄酒,而如今,他们只想做自己风格的葡萄酒。酿制这些标志酒,一方面是智利葡萄酒农的自我学习与进步,他们想让产品质量再上升一个等级;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为智利葡萄酒行业设定一个高标准。这是酿酒师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一步。所以相对于赚更多的钱,他们更愿意听到有人认同他们酿的酒。
站在二楼甲板,我晃着杯中清新、优雅、又有愉悦酸度的长相思,惊喜地发现这不是刚好符合当今世界所喜爱的葡萄酒风格吗?感谢酿酒师的革新与坚持,让这美丽的世界又多了一份美。航行在麦哲伦海峡上,我举杯对着世界尽头的落日,欢快地说了声:“Sal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