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转化“忙”与“闲”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才能忙世人之所闲。”(《幽梦影》清·张潮著),偶读这句话,似茅塞顿开,回味良久。
  中学教师的工作是繁忙而艰辛的。当下学校严峻的招生竞争、沉重的升学压力直接转嫁在了教师密致的课时安排、繁重的作业批改、严苛的质量评析、细密的规范要求等日常工作上。困于名缰利锁,教学早已堕为教师身心的苦役。
  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找学生谈心往往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硬性任务,不仅要完成,而且需精益求精。老师们往往终日勤有余劳,心无偶闲,拖着耳提面命的疲惫,结束一天的工作。如此,哪还有什么进德修业、读书写作的时间与精力?
  不仅如此,日复一日反复、高强度、高密度地操劳,在不知不觉中老师们被逼仄了眼光识见,粗糙了心性觉悟,磨钝了棱角锋芒,失落了理想锐气,消退了精进动力。这是可怕的磨损。青春的血肉、抱负、狂想,曾今的凌厉卓发、犀利尖锐,一天天化为迟钝、缓滞、平庸,任时光的风自行吹拂与摆布。那新鲜的求知心态、丰沛的知识涵养,深厚的学术积淀,温润的人文情怀,则渐行渐远。
  所以,一味埋头苦干的教师,惟其兢兢业业、俯首帖耳、任劳任怨、不避苦累,反倒越来越显得拘谨、固执、狭隘、浅薄。他们的思想认识,年复一年,仅只在经验的表层滑翔。而读书、思考、写作的习惯与功力,则在日复一日的操心劳碌中,耗散殆尽。即便偶有所感,也难以深入系统地总结成文。
  这便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学教师上课神采飞扬,写文章却枯涩粗糙;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思想却几近空白。在摸索了基本的教学规律之后,他们的教学艺术也遭遇发展瓶颈,难以突破提升。对于学者型教师,对于能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升华为教育思想,进而用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的名师们,他们敬佩倾慕之余,却又只能望洋兴叹。
  虽说“修行在各人”,虽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可是,在艰辛繁忙的工作之余再逼抑自己枯坐冷板凳,生活的生机与生趣何在?生命的健康安乐何享?再用粗疏的励志名言去苛责,恐怕是难有说服力了。
  惟有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指导思想。是什么吞噬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几个琐碎的拼音符号、几个挖空心思的错别字、几个故作高深的成语、几个陷阱重重的病句选择,执意于纠正学生简单的错别字、不规范的标点、不通顺的句子、不工整的书写,果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吗?
  倒是教师,“三日不读书,便觉其面目可憎”(黄山谷)。以干枯的说教、狰狞的面孔鞭策逼压学生的勤学苦学,真是两败俱伤。所以,教师自身的进德修业,进而改善课堂教学,提升人格魅力,才是教学质的飞升之根本。
  如此,教师何妨松动眼前的攫分意念,适当“疏懒”?学生能自己学习、自我纠正、自行总结的,绝不越俎代庖,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教师适当关注、抽查、指导。这将极大解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出其不意的创造性。教师要做的,是合理设计活动、流程、要求,指导学生的自学互助。事实上,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名师钱梦龙、魏书生等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故此“懒”绝非慵懒,绝非沉溺于口目声色之娱,而是给自己赢得了难得的清闲。不慕虚名,不求功利,不为外物所拘,不为功名所累,清心静性地栖居于自己的园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乐意看的,想自己着意想的。身心俱适,心境如此悠然,可以静观心潮的起伏、聆听心灵的籁音。顺心顺性、率情而为,如风行水上,不落言筌。
  避开了喧嚣时氛的清闲,自然润养了宁静思考的时间与灵韵。静默涵咏,坐于方寸之间,心弛千里之外,思绪或翻飞驰骋、或缭绕盘旋、或铺展漫溢、或凝集聚合,无拘无束,倏忽变幻。
  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一文中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萧条淡泊、闲和宁静,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惟其心思澄明空朗,才能心旌摇荡、游目骋怀、上天入地、追古抚今;惟其凝神专一,致虚守静,才能穿透物象,于细微处见精义,于深邃处显灵光。这种物我两忘,化融于天地宇宙间的神境,正是处于“高峰体验”这一生命极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
  因此,面对繁杂的教学事务,教师需艺术地转化“忙”与“闲”,为自己赢得“清闲”的时空,从而蓄养丰厚的学识、孵养崭新的思想、陶养温润的诗情,教学与研究并进,锻造魅力四射的课堂。
  如此,不仅成全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也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境遇,真正博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让我们再次回顾王栋生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如果教育把全部精力都用于专研高考,非常可惜也非常可悲。如果教育者太现实了,必然走向庸俗。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中学)
其他文献
教科研这个名词,并不是哪个人吃饱了杜撰出来的,更不是形式主义、图慕虚名、提升身价的代名词。尽管世风正浮躁、人心渐不古,尽管我们的教科研气候正在遭受着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官本主义的严重污染,但教科研本身却是永远纯正、崇高的,还是很值得有心人或痴情者去用心追求的。教科研是什么东西?这没什么好回答的。有了学生,有了教师,就有了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教科研。因为,没有教科研的教学活动往往是盲目的、低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够完成课文的准确朗读,又能理解词语,而后获得正向迁移,直至积累运用词语,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低年级词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准字音,了解意思的层面,而是要深入探究,让学生内化文字,提升运用,达到既能理解词语,又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词语,实现词语积累和运用同步,入心入理入情入境。现以几位老师的《画家和牧童》的阅读教学课堂片断为例,试从词语渗透的角度,谈谈
一、材料分析  8A Unit 4 Grammar(I)是对if-clause进行总结归纳。If从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还是较高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话题导入,进行相关训练。在大量信息输入后,让学生归纳其具体的用法。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课堂背景与模式  语法课最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制作精美而有趣的PPT,调动学生的
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小学始建于1905年,是一所闻名遐迩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教育质量蜚声县内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南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海安县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海安县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13年,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周末假期之后返校,笔者检查作业时发现A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大部分都是抄袭的,在准备找他谈话之时,笔者读了他写的周记,内容如下:“每次放完假,我就开始忏悔自己不该玩得昏天黑地的,记得放假前就迫不及待的样子,似乎已预示着我必将荒废这两天的时光,两天的假期让我一过来脑子昏昏沉沉,一片空白,一股对未来的迷茫之感涌上心头。当一次次的誓言没有履行,一次次的保证形同虚设时,我究竟用什么来换回父母与老师的再
借助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是科学小品文的重要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文本等同于文本反应对象作内容或者形式的衍生探究成为当下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常见现象。  一、衍生探究的表现  衍生探究是以文本内容或者是文本的表现形式作为基点而衍生的教学探究。有这样两种表现:  1.内容衍生。基于文本内容的衍生探究,将文本反映对象等同于文本,以文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  一、一部曲———多管齐下,有效参与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他人无法替代,即使教师的中介作用何等出色,但成败的决定权在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教
不知不觉中,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5个年头了,再过十年我也要退休了。关于退休,不少同事都在议论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不少中年教师抱怨说:“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好不容易要内退享受生活了,现在形势下已经取消了内退,还要有可能再多干五年或十年,到时候都老得掉渣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还有个别教师羡慕说:“还是人家医生好,越老越值钱。”的确,教师和医生都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为什么教师的专业发展会缺乏持续性呢
日前,江苏省南通市思想品德学科基地活动隆重举行,作为市教科研中心的特邀嘉宾,海安县紫石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绍进给与会者作了《强化道德践行,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专题讲座。去年,在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校长论坛上,陈校长极具超前意识的《社团成就特色,德育彰显魅力》大会主题发言,获得一致好评,江苏教育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专访。  陈绍进校长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办学理念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做
天真烂漫的孩童在作家冰心的笔下犹如是从魔术匣子里飞涌出的一群接一群的小天使,如何让这些小天使破茧化蝶?实现人生的蜕变,获得新生?这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    用情至深,让爱洒满学生心田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