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主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教育者, 让更多的教者和学者体验着快乐。一个“活”字,既精准地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又凸显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当前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活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以革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让教育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让学生们学到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语文课程课标》对低年级写话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即“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基于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尝试着用这种“活的教育”思想打造我的课堂,实现让孩子轻松作文的梦想。
一、取實体情境
“活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生长的教育”。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校园,到街道,去乡村,开拓他们的眼界格局,“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在玩中学,在玩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体会写话的快乐。
大自然赋予孩子们太多的美景,他们会应接不暇。老师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捕捉美景,激发写作欲望。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1.确定观察点
学生一旦投入到大自然中,他们好看、好动、好想、好说的天性展露无遗,带着一股新奇感,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没有明确的观察点,即使有话可说,也会显得语言凌乱,叙述万绪千头,缺乏美感。一年级第二学期,我带学生们出去找春天时,就确定了小河边,花园里,田野里三处观察点。从这三处观察景点学生们可将春天的美景一览无余。如小河边,学生们可看到新绿的小草、柳树,快活的小鱼,嬉戏的鸭子;在花园里,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色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在田野里,可看到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五颜六色的蚕豆花……看了这些美景以后,学生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都抢着告诉老师,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春天。再如,在教学统编教材第二册识字7《操场上》这课时,我首先带着孩子们去操场,引导孩子们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甚至切身参与,然后课堂上针对“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了交流。学生们那兴奋劲儿溢于言表,大家各抒己见,教学效果甚佳。
贴近大自然,走近生活,激发学生们表达的欲望,捕捉写作时机,真正实现趣学,乐学。
2.明确观察顺序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上往下,从前往后,由近及远……老师在安排顺序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得持久、细致,更能激起美妙的联想。岸边那丝丝垂柳,河里那快活嬉戏的鸭子和自由自在的小鱼;花园里五彩的花朵;田野里一望无际的庄稼……都会使学生畅所欲言,浮想联翩。在统编教材第四册语文园地第二题写话练习《我的好朋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观察,然后从整体到部分,由上而下,抓住外貌特点,先说后写,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有了优美的原料才可制成美好的器物”。学生们有了想说的话,有了要说的话,一篇篇文笔清新流畅、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便会跃然纸上,让你一饱眼福。
二、设模拟情境
“改变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借助模拟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我在进行一段看图写话的练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带入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视频,并根据情境,提供句式练习:
汽车上坐满了人,有( ),有( ),还有( )。
提升难度,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
这时上来了谁和谁?什么样子?这时,车上来了( )和( )。只见老奶奶( ),左手( ),右手( ),还领着一位( )。
2.丰富情境,深入观察
当这位年过六旬、拄着拐杖,还牵着小孙女的老人上车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此基础上,我安排学生演一演“让座”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叙说场景,想象丰富场景。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们将让座孩子和老人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并通过合理想象,使画面更加细腻和丰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令人满意。
模拟情境要做到具体而真实,形象地反映事物事件的特点。在这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三、创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就是通过言语描述的情境,以激起学生情绪、情感和想象活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部编教材第二册《彩虹》一课讲的是小朋友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提着水壶到彩虹上洒水为爸爸去浇田,拿着妈妈的圆镜子让她对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让自己的裙子变成一朵彩云。通过对话,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怀。学完课文,有孩子纳闷了:为什么要站在彩虹上洒水?妈妈梳头用的镜子和月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她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些?如果是你,你想到彩虹桥上做什么呢?学生们在语表情境的感召下,都抢着举手,不仅深化了对“体贴懂事,关心家人”含义的理解,更是丰富了学生在这段语境中所表现的情感。绝大多数学生写的话,不仅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情,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四、造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义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通过图片、音乐、视频正确诱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更有神,写出来的话才更生动真切。曾经听实小朱水平老师执教的《声音的联想》让我感受很深。教学中,朱老师通过出示一种声音到一组声音来引导学生想象,小猫为什么叫?小羊、蜜蜂的叫声,打球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你觉得哪种想象最合理?最有意思?最后走进声音世界,让学生们选择哪些声音最能引发你的灵感,再编个故事,学生们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赋予原本单调的声音以灵魂和生机,让这堂课更具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中提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将传授语文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智力素养和非智力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他所倡导的“一体两翼”教学结构中“两翼”(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更是诠释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做法,让学生们收获着课堂教学(“一体”)以外的成果。善于创设多种情境,将“大语文”教学观注入更多的活力,真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爱上写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226363)
一、取實体情境
“活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生长的教育”。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校园,到街道,去乡村,开拓他们的眼界格局,“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在玩中学,在玩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体会写话的快乐。
大自然赋予孩子们太多的美景,他们会应接不暇。老师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捕捉美景,激发写作欲望。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1.确定观察点
学生一旦投入到大自然中,他们好看、好动、好想、好说的天性展露无遗,带着一股新奇感,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没有明确的观察点,即使有话可说,也会显得语言凌乱,叙述万绪千头,缺乏美感。一年级第二学期,我带学生们出去找春天时,就确定了小河边,花园里,田野里三处观察点。从这三处观察景点学生们可将春天的美景一览无余。如小河边,学生们可看到新绿的小草、柳树,快活的小鱼,嬉戏的鸭子;在花园里,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色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在田野里,可看到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五颜六色的蚕豆花……看了这些美景以后,学生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都抢着告诉老师,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春天。再如,在教学统编教材第二册识字7《操场上》这课时,我首先带着孩子们去操场,引导孩子们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甚至切身参与,然后课堂上针对“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了交流。学生们那兴奋劲儿溢于言表,大家各抒己见,教学效果甚佳。
贴近大自然,走近生活,激发学生们表达的欲望,捕捉写作时机,真正实现趣学,乐学。
2.明确观察顺序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上往下,从前往后,由近及远……老师在安排顺序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得持久、细致,更能激起美妙的联想。岸边那丝丝垂柳,河里那快活嬉戏的鸭子和自由自在的小鱼;花园里五彩的花朵;田野里一望无际的庄稼……都会使学生畅所欲言,浮想联翩。在统编教材第四册语文园地第二题写话练习《我的好朋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观察,然后从整体到部分,由上而下,抓住外貌特点,先说后写,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有了优美的原料才可制成美好的器物”。学生们有了想说的话,有了要说的话,一篇篇文笔清新流畅、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便会跃然纸上,让你一饱眼福。
二、设模拟情境
“改变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借助模拟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我在进行一段看图写话的练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带入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视频,并根据情境,提供句式练习:
汽车上坐满了人,有( ),有( ),还有( )。
提升难度,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
这时上来了谁和谁?什么样子?这时,车上来了( )和( )。只见老奶奶( ),左手( ),右手( ),还领着一位( )。
2.丰富情境,深入观察
当这位年过六旬、拄着拐杖,还牵着小孙女的老人上车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此基础上,我安排学生演一演“让座”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叙说场景,想象丰富场景。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们将让座孩子和老人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并通过合理想象,使画面更加细腻和丰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令人满意。
模拟情境要做到具体而真实,形象地反映事物事件的特点。在这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三、创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就是通过言语描述的情境,以激起学生情绪、情感和想象活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部编教材第二册《彩虹》一课讲的是小朋友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提着水壶到彩虹上洒水为爸爸去浇田,拿着妈妈的圆镜子让她对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让自己的裙子变成一朵彩云。通过对话,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怀。学完课文,有孩子纳闷了:为什么要站在彩虹上洒水?妈妈梳头用的镜子和月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她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些?如果是你,你想到彩虹桥上做什么呢?学生们在语表情境的感召下,都抢着举手,不仅深化了对“体贴懂事,关心家人”含义的理解,更是丰富了学生在这段语境中所表现的情感。绝大多数学生写的话,不仅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情,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四、造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义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通过图片、音乐、视频正确诱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更有神,写出来的话才更生动真切。曾经听实小朱水平老师执教的《声音的联想》让我感受很深。教学中,朱老师通过出示一种声音到一组声音来引导学生想象,小猫为什么叫?小羊、蜜蜂的叫声,打球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你觉得哪种想象最合理?最有意思?最后走进声音世界,让学生们选择哪些声音最能引发你的灵感,再编个故事,学生们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赋予原本单调的声音以灵魂和生机,让这堂课更具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中提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将传授语文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智力素养和非智力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他所倡导的“一体两翼”教学结构中“两翼”(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更是诠释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做法,让学生们收获着课堂教学(“一体”)以外的成果。善于创设多种情境,将“大语文”教学观注入更多的活力,真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爱上写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2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