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诵读,感知丰富意蕴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是统编版教材中年级段的重要文体,寓言虽然短小,但其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还是深受学生的欢迎。其中,统编版教材中就编选了小古文的寓言文本,如何打破小古文体裁的壁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参透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呢?笔者尝试运用借读促思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比性阅读,初步把握寓言的文体特征
  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重要过渡期,语文学习需要历练他们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直至学会表达信息的能力。教学之初,教师首先出示《守株待兔》《龟兔竞走》这两篇小古文,并引导学生将其与普通类文本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了小古文的两个不同点:其一,小古文语言简洁,篇幅非常多,很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的不一样;其二,这些课文讲述的都是自己知道的故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已经积累的经验,相机揭示“文言寓言”体裁。他们纷纷交流自己的理解:文言是古代诗人,人们读书和写作的语言,而寓言中的小故事一开始读觉得很好笑,但读完之后就能够深受启发。
  小古文的学习,由于学生已经对其中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地感知,在导入环节中,其实并不需要依照固有的套路展开教学,也无需每次都播放音乐、欣赏图画,教师可以根据的教学需要及时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文本和体悟道理的内在欲望,为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维性朗读,深入感受文言的独特音律
  由于小古文很多的语言表达与当下的规则有着不同,我们需要站立在儿童的视角,展现出有趣味、有意义且富有情趣的语言。因此积极诵读,应该成为学习的首步。初次诵读,要从正确入手,做到字正腔圆,读出小古文的音律节奏。
  首先,小古文以文言的方式表达,其内在的音律和节奏之美是非常鲜明的。所谓的音律,包含了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学会划分好节奏,用自己本身的理解,尝试在语义表达的转折处停顿、换气处停顿或者是虚词处停顿,并在自主划分之后进行朗读和交流。其中,虚词的停顿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徐建顺老师在其论著《声音的意义》中就曾经指出:“虚字可以采用长读和重读的方式。”比如这篇课文中的“而”,就是属于典型的开音结尾的读音,就可以在停顿处进行延长处理,通过对比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将“而”延长之后,小古文独有的韵味就出来了,尤其是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魅力,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感受高低不同的音调,有急有缓的节奏,触摸小古文的节奏韵律。
  其次,小古文语言独特的表达规律和顺序,常常会给学生的理解和诵读带来较大的障碍。这种障碍的消除,不仅需要学生的反复诵读,同时还需要将文本中的语言皆若出于学生之口。因此,教师要强化文本的内在资源,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将文本之意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之中。比如,教学“因释其耒而守株”,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相机理解“释”“耒”的意思,在理解了大意、消除了障碍之后,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句话。此时的诵读目标,已经不再是感受其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了,而是要读得适切,能够做到语气、语调的综合,使得文本中的语言,就如同是自己内心意识中想要表达的话,自然而流畅地表达出来。
  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其中,朗读是基础,也是保障,是落实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要在诵读上多下功夫,与小古文的语言形成深入而综合和对比,不断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三、深入性思考,洞察寓言文本的内在意蕴
  古代寓言故事,从内容上来看,总是以夸张的手法,讲述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初读寓言故事時,很多学生理解之后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但此时他们只是停留在最原始的认知状态,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笑”,将其作为深入探究的基础,真正探寻文本的内在价值,领悟寓言表达之妙以及所蕴藏的深刻意蕴。
  教学这篇《守株待兔》时,教师就尝试从学生的学情入手,紧扣学生的“笑”:同学们都笑得很开心啊!其实,你们跟课文中2300多年前的宋国人一样,他们也笑了。你们有没有想过,大家是因为什么而发笑呢?学生的回答是非常精彩的:有的学生想到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天想着不劳而获,这是不可以的;有的学生认为一次经历,只是一种偶然,这里的主人公居然把偶然的事情当成了必然,真是好笑……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提炼:看来,寓言不仅仅有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还包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他版本教材中的《守株待兔》都直接将寓意揭示了出来:不想劳动,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而小古文选自古典书籍,为了尊重原著,编者并没有进行改写和处理,因此寓意并没有直接呈现,而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不仅形成了丰富而多样化的理解,同时还在探究和汇总之下,提炼出了小古文的特点。
  教学至此,很多教师便开始鸣金收兵,其实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认知规律。对于小古文而言,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思维历程:整体感知,理解大意—洞察内容,体悟哲理—再次回归,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了大意、体悟了哲理之后,进行这样的教学引领:结合自己的理解,梳理这篇小古文中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洞察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过程中,明晰写作要素。比如,这篇课文的起因: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语文教学要切记上成过于理性的训练课,而导致趣味性地丧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难点突破的方式,重新来理解课文中较难的生字词。比如“折颈”“复”等。教师可以先从动作入手,摸摸自己的颈部,了解到颈部,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脖子,然后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折”字的意思,从而突破“折颈”的意思;而对于“复”字的教学,教师出示了四种解释,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语境进行理解,学会合理选择。
  对于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充分整合和运用学生之前诵读所形成的基本经验,进行意思的选择,在学生形成语感之际,推动故事的复述。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上的连环画,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将故事情节与鲜活的图片进行整合理解,引导学生在诵读、背诵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复述,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地生长服务。
  古语说得好:“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寓言虽然短小,但其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还是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就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积极思考、不断探寻的过程中,感受小古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感受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路小学(221700)
其他文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洲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自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杭州上任途中和弟弟苏辙(字子由)分别后,六年来没有见过面。熙宁七年,苏轼请求调往北方,能够和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掌书记的弟弟苏辙更近一些。后来苏轼被贬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密州虽离齐州不算太远,但两年多来,他们也,没能见上一面。对久别弟弟的思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苏轼满腹
期刊
一    唱几声粤戏或京剧  写几排行书或狂草  哺我乳汁喂我食粮的母亲  它的名字叫汉语  我是她象形会意的儿子  是她方言俚歌的儿子  我的胸腔里有甲骨文滚烫的血液  我的嘴唇边有北方话呼啸的风声    二    多少年来,我说出了北方相声、四川龙门阵  我唱出了闽南的歌仔戏、陕北的信天游  我还吼出了声母的花开和韵母的春天  而我愧对母亲,浩博的汉语啊  我缺少黄河浩荡的肺活量  缺少长江洪
期刊
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学生们都想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笔者认为,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不仅要在文章的立意、语言上下功夫,更应该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做到有条有理。文章的结构有很多,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等。其中,并列式又是较为简单。比较容易操作的一种。并列式结构模式的实用性很强,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记叙文(并列几件事)、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均可使用。这种结构可以使
期刊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给其妻子的一封绝笔信,现已选人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语文版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阐明了个人的幸福要服从革命事业的道理,抒发了愿为革命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者写这封信时,绝不是要做文章,更不是为了写一篇流传后世的作品。然而此信却成为一篇“天下至文”,近一个世纪以来,感动了几代人,激励了
期刊
汉字是中国人心灵上绽放出来的花朵,是中国人心灵的造化,是中国古代的高科技,字形藏意,字音通理。正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指出,汉字具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世界上,任何哪一种文字,都无法与中国汉字媲美。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十分自豪地说:“中国汉字的存在就是中国的强大。”目前,孔子学院在全球好些国家挂牌成立,汉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影响全球。作为中国人应该引以为自豪,作为汉字的传人,我们
期刊
桂,一作“木樨”,一种常绿灌木,原产于我国。因桂花香气馥郁,尤以中秋时节为最,古人形容中秋佳景,便说“桂子飘香”。  古时传说月宫中有桂树,便将月宫称为“桂宫”。又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宫为“蟾宫”。如李俊民《中秋》诗:“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古时科举考试中,称登科为“蟾宫折桂”。《晋书第五十二卷·诜列传》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
期刊
苏教版小语教材,不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诗意,而且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这些文章。口诵之,朗朗上口,字字珠玉;心会之,则意味深远,境生胸中。这些文章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材料。巧用教材,着眼听说读写,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一、凭借配乐朗读,强化听的训练    语言的感悟、理解、表达、交流,
期刊
一直不理解查尔斯王子为何不爱风华绝代的黛安娜王妃。偏偏一生难舍“又老又丑”的卡米拉。  黛安娜如一朵怒放的牡丹,出身贵族,风姿绰约,魅力无边地征服英王室和广大民众,王妃的三围是35—28—35(英寸),标准的魔鬼身材,美丽不可方物。卡米拉呢,举止随意,不修边幅,打猎之后一身臭汗,可以不洗澡就套上晚礼服去参加晚宴。永远蓬松凌乱的头发,永远野豁豁的性格。  但是,黛安娜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让王子爱上她,
期刊
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所要教学的语文基本知识以及基本能力,还包括适当的语文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统编版教材每单元都出示了语文要素,犹如是“水中投石”的圆心,在学生的思维湖泊中荡漾起无数水波,激起阵阵涟漪。下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谈谈如何以本课的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形象”为中心,让学生的思维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一
期刊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范例”效能,在训练、迁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学生随文练笔的训练,呈现出“语文要素明”“练写密度大”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通、统整,丰盈学生的表达过程,将随文练笔化身成为习作先锋。  一、聚焦范例,在回顾方法中迁移练笔  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