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b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可见,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的优劣关系到运动技能学练目标的达成,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高低等。课堂中如何有效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
  一、关注身体素质敏感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速度、力量、耐力等各方面素质都有发展敏感期,教师在体能练习中,应根据每个水平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有针对性地组织体能练习,发展学生体能。以速度素质为例,7~11岁是动作速度的敏感期;9~12岁是反应速度的敏感期;位移速度敏感期男子是7~14岁,女子是7~12岁。那么,要想速度快就要抓好7~14岁这个黄金阶段,超过14岁以后肌肉收缩速度增长减慢,速度素质的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又如,笔者执教初中八年级学生(13~14岁),此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增长加快,男生肌肉力量增大,女生脂肪逐渐增多,心率减慢,肺活量增大,生理机能逐渐成熟,这个时期是发展学生一般力量和一般耐力的敏感期,此时体能练习就应以发展全身肌肉力量为主,但强度不宜过大;耐力练习以有氧练习为主,发展心肺功能。笔者在课堂中采用低强度间歇训练法,增进学生体能。如,体能练习1min平板支撑→原地跳起投篮动作20次→仰卧收腹举腿30次→立卧撑20次→仰卧蹬车轮→原地跳起空中转体360°(左右各5次),以上动作随音乐节奏不间断循环进行2~3次。此方法以有氧练习为主,发展学生全身肌肉力量,促进了一般力量和一般耐力的素质提升,发展了学生体能。
  二、体能练习贯穿课堂始终
  实践中,一些体育教师将约10min的课课练,当成了提升学生体能的主渠道,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学生的体能发展应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体能的增长。例如,在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求学生单手肩上托举实心球(大小臂成直角)听教师讲解;在教师提问时,谁要回答问题需要托举实心球过头上,方可竞答,这样的竞答方式比原地站立回答效果好,还锻炼了臂力,促进了体能发展;学生自主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投掷区域,每4人为1组在区域内进行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抛出后,小组长下达口令,学生统一跑至实心球落地处,采用双脚夹球的方式从场地两侧跳回起点,跳出练习区域后下一组继续练习。这样的练习既保证了课堂的练习密度,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技能学习中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量身定制
  在体育教学中不难看出,学生体能各有不同,有的耐力素质好,有的力量素质强,有的柔韧素质棒,有的速度快,有的协调性、灵敏素质好……对此,笔者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特点,量身定制体能发展方案,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开学初,笔者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特点进行分组,将身体素质“短板”相同的分在一组,并根据“短板”制订体能训练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如,在身体素质“课课练”环节,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不同的身体素质练习项目,各小组结合自己小组身体素质“短板”加强练习。其中针对下肢力量不足的学生安排蛙跳、收腿跳等下肢力量练习;针对上肢力量不足的学生安排俯卧撑、斜拉低单杠等上肢力量练习;针对腰腹力量差的学生安排收腹举腿、仰卧起坐、背起等腰腹力量练习。
  四、补偿式体能练习
  体育课的新授教材往往运动负荷较低,或者锻炼了某一方面的身体素质,这时可利用身体素质“课课练”补偿其他方面的体能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在技巧前滚翻教学中,学生体能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协调性为主,學生的运动负荷低,耐力素质得不到充分锻炼,此时,教师可利用身体素质“课课练”,播放莱格尔跑音乐,让学生按音乐节奏进行往返跑练习,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学生体能,弥补课堂教学中体能练习的缺陷。
  五、啖以重利,以情化能
  体能训练对学生自觉行为有较高的要求,练习中规则意识、自律意识、拼搏精神等都是决定体能训练效果的条件,缺少了这些条件,体能训练就会大打折扣,学生敷衍了事“走过场”,出工不出力。如何将体育品德渗透于体能训练中,激发学生自主行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目标激励机制,点燃学生体能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武术教学中,笔者采用一、二、三段位晋级的形式创设比赛情境。其中“一段位”是能够完成套路动作,且扎马步在3min以上,获得“一段位”以上的学生可以参加全校武术展示大赛;“二段位”是能够较熟练地完成套路动作,且扎马步4min以上,俯卧撑标准动作男生连续15次、女生10次,学生可以参加区级武术比赛;“三段位”是能够熟练完成动作,且扎马步5min以上,俯卧撑标准动作男生连续20次、女生15次,仰卧起坐50次/min,学生可以参加市级武术比赛。以上获得不同参赛资格的学生会给予不同的奖励。学生在练习中有了目标,有了参与比赛的欲望,体能练习中的自主行为、拼搏精神等体育品德就会逐渐凸显。
其他文献
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体育教师可以跨越时空,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  一、网络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阅读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网络阅读已成为教师日常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微信公众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5月21-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成都市温江区承办的“2018年十城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培训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耿培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专业学组
体育课堂因学科的特殊性时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理清影响体育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如,外界环境、教材内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运动负荷等,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流行元素”融入体育课堂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在此以教学器材、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教学音乐4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介绍。  一、将“流行元素”融入教学器材,吸引学生关注  (一)现象分析 
“以方法为教学内容”是近年来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充分体现了《纲要》“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的核心理念。本次九城区活动的主题是依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所构建单元的适切性,研讨各课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课时之间“方法”的关联性、教“方法”策略的合理性及改进意见等。在本次活动的评课环节,观摩教师结合2节课例及单元练习方法的展示,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意见比较
一、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水平二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瑜伽运动引进教室,丰富室内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教学中,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享受瑜伽带来的平静和谐,学生通过互助学习,鼓励同伴,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
一、坠球机介绍  坠球机是网球教学中重要的教具之一,它可以代替教师人工喂球工作,保证每次落球点的准确性与统一性,不仅有利于组织大班教学、降低教师教学难度,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坠球机设备分为支架、装球器和滚筒3部分。装球器是核心机构,长0.59m、宽0.49m、高0.54m,使用时需安装在支架上。支架高度可调高低,最高可调至2m,滚筒共2只,每只长度约1.3m,安装在装球器两侧。坠球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首都学校体育工作向科学化发展,提升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体育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借鉴,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良好的科研氛围,2018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
一、投掷学习单元构建的依据  George Graham明确表明了运动必须思考的几个范畴:最内层的分类,也就是位移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和非操作性动作技能;各种动作技能的内容性规定,如,可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投掷、持球等;动作技能的可能性变化,如果技能轮按照箭头的方向向左或向右转动,动作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动态的变化,如,位移性动作的跑步是单纯的位移动作,如果联系运球,这种位移性动作便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审议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改革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要抓好“三个落实”,坚持和创新体育教学研究,尤其是体育校本教研至关重要。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在学校中”的研究。体育校本教研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武器,以学校体育领域内发生的现象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身育人”的学科理念,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整堂课的学练之中。首先,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高难度技能项目的教学简单化、趣味化。其次,教师注重教学推进和学法指导的给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培养主动学、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