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走进美术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课堂教学里,一节四十分钟的美术课,究竟能够出什么样的美术作业,不仅是学校考查教师的硬指标,同时也是教师检验学生美术技能表现性学习好坏最直观和最直接的手段。
  事实上,美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好的创意,没有良好的知识技能配合是不能形成好作品的。尽管我们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并重,但毋庸置疑的是,“双基”教学仍是当下美术课教学重点之一。当下美术课堂,学生有好想法却不能形成美术作品,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是非常普遍的。所以,美术课程若要发展,技能教学始终是绕不开的弯,不得不提。问题是美术课堂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
  让我们先以“同课异构”的湘版七年级上册《花圃》观摩课为例,看看美术课是如何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
  1、赏花、咏花:多媒体图片呈现不同角度、不同构图、不同场景下的真实各类花卉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状态下花的美丽;咏颂历代文人墨客咏花的诗词散文;了解花的象征意义。
  2、欣赏图案花。多媒体展示一朵花的俯视角度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花瓣的特点;欣赏图案花,与自然花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强调骨式。
  3、了解图案知识,了解简化、夸张是图案设计常用的手法;图形置换手法的介绍:相似性的置换和不相似形的置换。
  4、以牡丹花为例,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制版拓印——镂印的制作方法:描稿、镂刻、漏印。
  5、布置作业:以花卉图案,以教师示范的镂印方法完成一张作业。
  以上设计思路是比较连贯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并没有向学生展现出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的镂印制作方法,尽管可以为学生提示出美术形态表现的某种模式化方法,但不是唯一。在此,教师没有相应的为学生提示,美术表现还有其他的方法与形式。
  上述环节完成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事先准备描好的牡丹花卉图形上进行镂刻与漏印。
  对美术表现性的学习,以往教师大多也是先演示作画步骤,后布置作业的,这是美术课技能教学司空见惯的一种模式。所以对这节课来说,很多听课教师认为,此课是很完美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几乎都能够按照老师课前预期目标完成作业。但问题是,这样的美术技能教学方式难道就是我们美术课追求的目标吗?
  在这一课里,教学内容是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切都是在有条不紊情况下进行的。看似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有成效,但就全班学生均按老师规定,以牡丹花瓣为样板,采用镂印方法完成作业这点来看,教师只选择符合个人规定的目标而忽略了其他学生表现的结果,这样的达成目标评价是以牺牲学生个人独特审美个性为代价的。从后面学生作品展示可以明晰的看到这点。大多学生作品是处于一种临摹状态,而且是低水平的模仿阶段,丝毫看不出那种灵活的、天马横空的创造性思维:或者是教师示范作品的翻版,或者是教材中提供的图案,一切中规中距,如同嚼蜡。
  细嚼原因,无非有三点:一是学生的审美水平制约了他们的创作。二是多年的美术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什么美术能力的奠基。三是教师对学生原发性的表现启示不够。
  当然,于美术课程而言,它不是单一的技能传递场所,它实际上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探索不知道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应是在一种自主状态下的主动性知觉。
  以花为主题的教学,通过花卉图案变形、图形置换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创意活动的有趣,以此引导学生美术表现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美术学习心理知觉的。只是在这样的教学主题里引导学生的美术表现,如何看技能教学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在美术课堂里,学科知识、学科技能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学科本体的东西,这也是美术教学中内隐的、核心的教学。为此,教师也常常把能把握好这一主线做为己任。但是,技能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确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而事实上,在美术表现技能的指导过程中,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常态课上,“以技入道”的教学手段,使美术教师常常把专业上的某些“细节”乐此不疲“抠”给学生,而且把一些原本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觉中的“细节”,被美术教师引入到繁琐的讲解、示范以及频繁的练习当中。比如在教授画竹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是以国画笔墨所蕴含的渊源文化知识感染学生,而是在如何画竹的细微处津津有味示范于学生,所以当学生主动性学习被这些“细节”迷惑后,由于对国画工具材料的不熟,出现“怯场”、“顺从”、“不知所措”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这里,并不是说,教师不要技能讲解,而是说最精彩的美术教学应打破常规,走向自由化的艺术教学。常规的教学历来重视的是有意识的学习、可言传的知识、显性的知识,而漠视那种与美术知识、技能学习息息相关的无意识的学习、不可言传的知识、隐形的知识。美术课,特别是技能表现性课程,一定需要的是在了解学生现状下,基于学生们真实生存情景,用真实的作业来表达。所以,学生们要想主动的把握对花卉变形的知觉与表达,美术教师就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在“变化”中求知的学习情景,要尽可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调动其知觉。从这个意义上分析,《花圃》这一课的教学是脱离学生主动知觉本身“事实”发生的课,是不相信学生内在表达能力的、过于虚假表征的课。
  同样的《花圃》课,另一位老师却让学生上的有滋有味。其缘由除了教师教学设计生动和善于调动学生外,更重要一点就是在美术技能表现性的学习上,教师课堂教学摆脱了单一传递的方式,而是在基于学生心理、生理知觉水平上,在基于学生个体文化背景和以往生活经验等唤起基础上的一节探究课。环节不多说,导课大同小异,赏花、了解图案知识这是共性,但在表现性技能学习上,却显示出教师的独特魅力。图案不是依赖单一的镂印法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学具准备的情况,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独立设计图案,并探究性采用任何能想到的手段,完成一幅花卉图案作业。 实际课堂上,学生的“视角”不同,创作的花卉变形也就不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表达展现出来作品的时候,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各种花瓣:有的学生通过拓印方式使花瓣一致,有的以折叠剪纸的形式使花瓣一致,有的是通过揉摺的废纸蘸上颜料使花瓣一致,有的直接是以油画棒直接表现……。众多形式不一的表现手段,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是由学生自主意识出发,是建立在对花卉变形的“直觉”表达基础上。它并没有掩盖学生个人的心理知觉,更没有趋同以往常见的教师某种一致性表现指令,所以作品方显生动。也许这些作业技能表达可能在某些环节上并不完美,但这些作业的事实告诉人们,学生对于美术教材的知觉表达,是建立在自己主动探究基础之上的,这样的作业才是表现花卉变形的事实本身,这也才是基础教育课改下的美术技能性作业的追求!与此,我们不妨回过头在重温一下我们的教学目标。实际上,任何教学都在追求目标的达成,而且相当多的教师更在追求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表现在美术课堂上,就是追求学生作业的表现更加目标化。但是,这恰恰是美术课程最为忌讳的东西,因为个体的知觉本就是独特的,又怎么可能让所有学生作业都一致。两节《花圃》课也有目标的追求,但后者要比前者回归到学生事实本身,前者只获得的是一种虚假的表征。
  基于此,《花圃》这课绘画技能教学目标大致分类达成可以设计成这样的思路:
  1、能较好的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形。
  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艺术形式、手法完成花卉图案的设计。
  3、增强设计意识,在个性的学习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以上三个目标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心理认知水平和思维方法,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或许这样的一节教学可能会使一节课更真实,更有可信度,也更能展示教师的自身能力与水平。
  总之,在当前形式下,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灌输人类浩瀚如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但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充分调动学生知觉的前提下,有意识、有选择的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体验艺术、感悟艺术,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让学生具备一种广阔的胸襟,平和的心境,超越的精神,这或许就是本文论述的特点。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英语教学首先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学习语言先从听听、说说开始,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那么它就应该是有声有色的,所以小学生学习英语阶段宜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有限,课时少,农村小学生接触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教学领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Z+Z”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好帮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多媒体教学还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必
期刊
提要图式期是儿童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感受的时期。本文从图式期幼儿绘画的特点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图式期幼儿绘画的具体指导方法,从而引导幼儿大胆作画,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促进心智和谐发展。  关键词图式期幼儿绘画特点及指导方法    一、引文:    幼儿的涂涂画画,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式期,经历了自我表现的三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幼儿的眼、手、脑协调发展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贯彻和运用情境教学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
期刊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教育中应用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里,从我个人平日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在以往听课中对其他老师在多媒体应用方面的观察,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制作课件费时费力    所有制作过课件的一线教师都知道:制一个好的课件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更是如此,对于一个完好的课件,构思、收集资料再制作,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事实上中学教师本来就比
期刊
新课改是新世纪中学教育的主流。在这轮教育改革中,创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无疑是重中之重。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应成为每个现代人发展的基础性格调。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利用传统的课本、参考书等教学资源外,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远程教学资源具有突出现实意义,也体现了浓烈的时代特色。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景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
期刊
情感教学法;运用与研究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那么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法呢?本人就教材、教法、评价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分析教材    挖掘情感因素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研究教材,挖掘情感,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得到
期刊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我国的新技术革命,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已经显示出重要作用。  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