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哈曼
  拉哈曼!
  拉哈曼?
  他是谁?
  它是我无意识中喊出的一个人的名字,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时我正在厨房里帮老婆剥葱。——天黑了,那是我往阳台上看时注意到的。
  拉哈曼!
  只是一晃而过的阴影。
  可我知道:
  在我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就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
  可是,仅仅是因为喜欢,我希望他诞生!
  在无知无觉中诞生……
  假若
  假若我能活一百岁,我就能看一百次月亮,每年一次。
  假若我能活八十岁,我就能看960次月亮,每月一次。
  假若我能活四十岁,我就能看14400次月亮,每天一次。
  事实上,尽管我活到了五十六岁,却只看到了一次真正的月亮,就在今晚。
  在我的心像结冰的池塘一样安静的时候,月光像水波一样荡漾——只是,有一点忧伤,就像在临终之时……
  对面房间里的灯熄了。
  雷阵雨
  世界忽然变得安静了。原本很大的东西突然缩小了,原本很高的东西突然降低了。
  钟舌静止不动。
  在恐惧遍布的大地上,唯有一棵莽撞的小树却获得了力量——它从一群颤抖的名人身边开始往上生长。
  尽管它能感觉到自己每长高一寸,就枯萎一寸,但它还是义无反顾地往上生长、生长……
  理智输给了盲目。
  在纷乱的天空与昏暗的大地之间出现了一段空白。
  直到第一声炸雷将它击倒在地,它——几乎是欣慰地看着自己在燃烧,直到变成一截木炭。
  事情并没有完结,当大地重归宁静——在这棵小树曾经躺倒的地方,它留下的树影慢慢复原,最终形成一棵大树,长久直立!
  一年当中
  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一些日子,风从幽暗的山谷吹来——我返身向后,在某一处山口迎住它们:
  小小的风,像忧伤的火焰舔着我。
  听啊,兄弟们,是我独自迎住它们焚烧。
  留下吧,风信子,大麻,茴香,鸟儿的羽毛,狐狸的毛发……
  让它们带着身上的尘土留下,然后——从我身上剥开它们吧!只是把忧伤留下,把这一刻的风留下。
  倘若岁月要带走所有的日子,我请求留下这一天:
  四十年前母亲在这一天疼痛,生下我。
  那是十月的一天,刮着风,杨树的叶子飘进门槛……
  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一些日子,风吹着我,借助于它,我回忆起诞生的日子,回忆起母亲的疼痛。
  黄叶飘进门槛。
  远山传来野兽的低吼——
  人们都知道:我活着,我思考,但不知道我内心吹刮的风,这都是因为什么?
  这连续地吹刮,这无休止地摩擦都是因为什么?
  “在我的体内有一座眼泪的仓库,里面饲养着悲痛的鸟群……”
  蚕豆
  母亲,三十年后,我还记得那天上午的事,我跟你去种蚕豆,端着一只破碗。碗里的蚕豆黑得像乌金,每一粒上面都有两条黄色的曲线勾出嘴唇的俊模样。
  你走在前面,打着裹腿,手里提着生锈的铁铲。
  那年你还不到四十岁,却穿着黑布衫,前襟被风吹起——
  土地发热了,山顶上冒着热气,我跪在你下种的地方,画上圆圈,插上一根芨芨草。
  竖起的芨芨草都是风向标,引领着黑暗中的蚕豆——它们要在土里睡上十多天,小嘴里才能呶出胖胖的嫩芽。
  这过程是多么漫长啊,生的过程从来都是这样,要耗去许多的等待。
  妹妹闹够了,从山坡上奔下来,手里攥着红梗子草,还有打拉拉秧。她的肚子饿了,把头拱在母亲的怀里,用脏污的小手抓挠母亲的胸脯。
  母亲累了,搂着妹妹坐在田埂上,转过头盯着远处的山坡,那儿,有一头牛正在吃草一
  好半天,母亲一动不动,目光里全是忧郁。
  向西,再向西,太阳一路热过来。
  在我的头顶,天空弯成一张弓。
  某些时日
  某些时日,我就是一颗纯粹的心,在它柔软的部分,有一只蝉蜕轻轻呜叫。
  我的心,在一只蝉蜕看来,就是一枚有缺口的树叶。其实它不懂,在如此深邃的月夜,每样东西都会留下缺口。
  在我心仪的白昼,太阳以我喜爱的方式旋转,把阴影投在山坡上。
  从粉红色的油菜花地,群鸟飞来落满我的全身。
  它们以为我就是草垛了,啄着,拨拉着……干燥的草籽从裂开的硬壳里脱落。
  这就对了,我就是芳香的草垛,在冒着青烟的农舍的边上为鸟儿举办一场盛宴…
  秋天
  秋天,在你随便站立的地方都有黄叶静静地飘落,你是人,在你站立的地方世界输给了你,它是遍地衰败的黄金。
  在你如此真切地体验到生命的悲伤的时刻,它几乎就是一场风吹着一座空林。
  你的眼球還有你健康的肤色都被长风慢慢漂白。你的心即使在快乐的时候也带着一丝苦味。那干透的花萼悄悄裂开,黑色的草籽簌簌飘落。
  收割后的土地,即使在病着的时候,也舍不得遗弃心形的果实,尽管微小。
  我的心带着备尝甘苦的甜蜜承受风吹,那从西方吹向东方的风向着村庄。那归家的草捆和柴筐都比平时轻快……那因生活的重负而过早弯曲的农夫,脖子上挂着基督,受难的样子成叉状。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肉体和灵魂同为一体,人的理智、情感、价值感这些我们通常认为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是人这一精神性的有机体、有灵性的肉体的局部功能。情感、理智、价值感等既独具功能,又互相依存,互相关联,但又必须依托和维护作为一体的“人的肉体和灵魂”的生命有机体,灵魂的组成部分才具有存在的前提和理由。知识学习所致力发展的理智,是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唯一。教育要着眼于让理智与“肉体和灵魂”一体的生
摘要:从问题设置、命题情境、答题能力、学科素养、评价依据等角度来看,高考政治卷中的议题式试题有其自身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考引导教学,落实到一线教学课堂,可以从精设议题、精构情境、精彩互动、精准评价四个角度探索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试题;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满足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将从教学资源库的目标确立、内容构建、效能提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15-04  隨着信息
杨静龙 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诗,在《当代》《钟山》《花城》等刊物发表小说,多次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提名奖。  问 号   他正在写一首诗,诗句从浑身伤口和笑嘴中奔涌而出。   他姓姒,一个古老而高贵的姓氏。知道他姓氏的人很少,他的名字却家喻户晓,国人尽知。   他以耒耜为笔,蘸四野汪洋为墨,在九州赤寰恣意挥写,沸腾的热血洇润着他无与伦比的
摘要:教育应立足生活,回归自然。无锡市阳山中心幼儿园在“回归自然”的理念引领下,追隨幼儿“自然天性”,形成探究型主题活动的操作理念;顺应幼儿发展的“自然需求”,确立探究型主题活动的课程内容;创新“自然方式”,拓宽探究型主题活动的活动途径;提炼“自然艺术”,优化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回归自然;探究型主题活动;幼儿天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知行合一是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中职学校如何让知行合一、做学互融、学用贯通成为教学现实,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海门中专为例,对“做学教合一”视域下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凝练,具体阐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推行特色项目试点、打造现代学徒课堂等实施路径,体现以实际行动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专业教学;产教融合;项目试点  中
孤独,在母亲的夜晚走丢之后。那流于一地的,不是月影,就是星斜。  母亲已经返回土地,和一株野草结成姐妹。我为她掌灯前行的那个日子,天空有雨,织成一张白色巨网,捕捞故乡上空所有交织的悲伤。  再回去,故乡就邈远得像一座古寺。  所有的门都已关闭,所有的床铺都已塌陷,厨房的灶臺蛛结尘蒙,那只硕大的黑猫早已逃之天天。  父亲一个人拄着拐杖,试图向寂静的房间发出一声问候。再没有什么鸡鸭吵闹、猫狗往来,母亲
摘要:審美素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历史学科具有深广的育人价值,蕴含独特的美育功能,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包括审美注意、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审美趣味与理想的审美素养,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彰显历史学科的特有魅力,实现历史教育的本质诉求。  关键词:历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利教益学”,只有把握编写意图,更新教学观念,增强整体意识,充分聚焦学情、差异、内核,实现文道、单元、要素融合,基于活动充分让学,基于项目走向深度,基于体系合理延展,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用好统编教材,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价值突围。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聚焦;融合;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9094
咳嗽于冬天的文字  一张纸也在颤抖。感冒于冬天的风寒,也是生活的歌唱。  咳嗽如火的嗓子似乎站在生活深处,成为火焰的一部分。喝过水的喉咙也喝着一个冬天的孤寂。  不能被风吹得说出失败。要在它的热烈之中找到至高点。可以是发烧的体温,温热得似乎也可将思想发酵。我的记忆也可以是一场发烧的秋天,结满灿烂的果实。  感冒。咳嗽。身体里无力表达的都在冒着虚汗。冬天的符号也就是这些咳嗽的声音,在高处,或在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