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本文从朱自清《绿》这篇散文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朱自清如何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法。
关键词:析《绿》、手法、妙用
一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巨匠。为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说:“他文如其人,风化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不是靠浓词艳句织就的过眼云霞。就像刘勰所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讳成”。(《文心雕龙·情采》)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是:真诚、含蓄、适度。真诚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细腻,微微泌出,适度就是浓淡相宜,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郁夫在《现代散文导论(下)》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这实在是公允精当的评价。
二
绿是自然界极为常见的一种色彩,同时,又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一株绿草,能使人从风雪严寒中窥见春天的消息;一树绿萌,能教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干渴欲死的旅人,重新唤起生的意志;那么,朱自清是怎样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绿”表现出生动传神,在寸笺尺幅之中,竟然开拓出那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快感和美的享受。
原来,朱自清在描写客观景物时,总是融入自己的感受情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调动各种手法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
《绿》是一篇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记游之作,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但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第三自然段集中写梅雨潭的绿,当然是全文的重点,但是,就把握特点,对景物作个性化的描绘这一点来看,第三段中对梅雨瀑的描写也是很精彩的。
乍一看,梅雨瀑似乎是平淡无奇的。“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远远听来,不过是一片“花花花花的声音”;抬头看去,也不过是“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但这只是粗略的远眺。且看近观的景象。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帐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这一段描写,文字虽然只有三句,但却刻画入微,形神兼备。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它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第一句写瀑布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足见岩面不平,水势也不大。第二句写这绺绺的瀑流又与岩上的棱角急剧地撞击,因而水花四溅,漫天飞舞。这就进一步写出了梅雨特有的奇景。第三句写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如百梅纷落,不但交代了梅雨潭得名的由来,而且画出了山水的精髓,唤起了读者充满诗意的想象。
四
以上写梅雨瀑一段,是以白描为主,而第三自然段写梅雨潭之绿时,手法则迥然不同了。这里,充满了铺张排比,丰富生动的比喻,对比和联想,而这,正是朱自清早期散文写景状物的另一个重要特色。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象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到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一色一但你却看不透她!
以上朱自清采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段,将梅雨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以及柔嫩、纯洁诸种形态,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但这毕竟还是一种比较朦胧的认识,为了使读者对梅雨潭的绿有个更为清晰具体的感受,接下去,文章又联类旁及,把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区的绿色同梅雨潭逐一比较。
我曾见过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我们对于十刹海、虎跑寺、西湖、秦淮河等这些久负成名的风景区的美好印象。经过一番应接不暇的对比,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梅雨潭的绿原来是那样的浓淡适中,明暗得体,以至于竟然无可比拟,从而造成了一种迷人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下面,作者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新奇而动人的想象,在他的笔下层出不穷,令人目眩神摇。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抱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这绿,在作者诗笔的点染下,已似奇异的生命力和源泉了。
所以整个第三自然段,都是围绕着梅雨潭的绿而展开的,他那些别出心裁的比喻、令人眼花缭乱的对比、充满浪漫情调的想象,却象一支支饱醮了颜料的画笔,一遍又一遍地在我们的心头留下它的痕迹,使梅雨潭的绿,从单调到丰富,从模糊到鲜明,从呆板到生动,最后终于活生生地在我们面前浮现出来。
五
浓郁的感情色彩,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有情无景,文章容易流于空泛,有景无情,文章往往显得板滞。所以,历来的文章家都讲情景交融,而此文堪为这方面的楷模。作者写景不是平静地客观地描述,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色彩处处渗透于客观景物之中。文章第一句就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对梅雨潭景色的惊诧、陶醉和爱恋之情,从而定下了全文的基调。结尾一句,几乎是开头的重复,这种重复,是一种认和强调,进一步加强了读者的印象。文中感情的流露更是随处可见:“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我想张开两臂抱住他”、“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我又掬你入口”、“我送你一个名字”等等,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比喻、对比和想象之外,作者在这里还接连采取了呼告,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这就进一步加重了文章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在饱览梅雨潭秀色的同时,从情绪上受到巨大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二O一八年十二月
附:有关文献
1.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2.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3.郁达夫《现代散文导论(下)》
4.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关键词:析《绿》、手法、妙用
一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巨匠。为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说:“他文如其人,风化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不是靠浓词艳句织就的过眼云霞。就像刘勰所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讳成”。(《文心雕龙·情采》)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是:真诚、含蓄、适度。真诚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细腻,微微泌出,适度就是浓淡相宜,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郁夫在《现代散文导论(下)》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这实在是公允精当的评价。
二
绿是自然界极为常见的一种色彩,同时,又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一株绿草,能使人从风雪严寒中窥见春天的消息;一树绿萌,能教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干渴欲死的旅人,重新唤起生的意志;那么,朱自清是怎样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绿”表现出生动传神,在寸笺尺幅之中,竟然开拓出那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快感和美的享受。
原来,朱自清在描写客观景物时,总是融入自己的感受情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调动各种手法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
《绿》是一篇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记游之作,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但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第三自然段集中写梅雨潭的绿,当然是全文的重点,但是,就把握特点,对景物作个性化的描绘这一点来看,第三段中对梅雨瀑的描写也是很精彩的。
乍一看,梅雨瀑似乎是平淡无奇的。“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远远听来,不过是一片“花花花花的声音”;抬头看去,也不过是“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但这只是粗略的远眺。且看近观的景象。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帐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这一段描写,文字虽然只有三句,但却刻画入微,形神兼备。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它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第一句写瀑布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足见岩面不平,水势也不大。第二句写这绺绺的瀑流又与岩上的棱角急剧地撞击,因而水花四溅,漫天飞舞。这就进一步写出了梅雨特有的奇景。第三句写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如百梅纷落,不但交代了梅雨潭得名的由来,而且画出了山水的精髓,唤起了读者充满诗意的想象。
四
以上写梅雨瀑一段,是以白描为主,而第三自然段写梅雨潭之绿时,手法则迥然不同了。这里,充满了铺张排比,丰富生动的比喻,对比和联想,而这,正是朱自清早期散文写景状物的另一个重要特色。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象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到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一色一但你却看不透她!
以上朱自清采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段,将梅雨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以及柔嫩、纯洁诸种形态,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但这毕竟还是一种比较朦胧的认识,为了使读者对梅雨潭的绿有个更为清晰具体的感受,接下去,文章又联类旁及,把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区的绿色同梅雨潭逐一比较。
我曾见过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我们对于十刹海、虎跑寺、西湖、秦淮河等这些久负成名的风景区的美好印象。经过一番应接不暇的对比,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梅雨潭的绿原来是那样的浓淡适中,明暗得体,以至于竟然无可比拟,从而造成了一种迷人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下面,作者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新奇而动人的想象,在他的笔下层出不穷,令人目眩神摇。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抱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这绿,在作者诗笔的点染下,已似奇异的生命力和源泉了。
所以整个第三自然段,都是围绕着梅雨潭的绿而展开的,他那些别出心裁的比喻、令人眼花缭乱的对比、充满浪漫情调的想象,却象一支支饱醮了颜料的画笔,一遍又一遍地在我们的心头留下它的痕迹,使梅雨潭的绿,从单调到丰富,从模糊到鲜明,从呆板到生动,最后终于活生生地在我们面前浮现出来。
五
浓郁的感情色彩,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有情无景,文章容易流于空泛,有景无情,文章往往显得板滞。所以,历来的文章家都讲情景交融,而此文堪为这方面的楷模。作者写景不是平静地客观地描述,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色彩处处渗透于客观景物之中。文章第一句就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对梅雨潭景色的惊诧、陶醉和爱恋之情,从而定下了全文的基调。结尾一句,几乎是开头的重复,这种重复,是一种认和强调,进一步加强了读者的印象。文中感情的流露更是随处可见:“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我想张开两臂抱住他”、“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我又掬你入口”、“我送你一个名字”等等,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比喻、对比和想象之外,作者在这里还接连采取了呼告,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这就进一步加重了文章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在饱览梅雨潭秀色的同时,从情绪上受到巨大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二O一八年十二月
附:有关文献
1.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2.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3.郁达夫《现代散文导论(下)》
4.刘勰《文心雕龙·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