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布朗“平反”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ou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3月22日下午,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该校名誉教授。
  此前布朗常以惊世骇俗的言论而著称,如“谁来养活中国”,曾遭到中国政府、舆论的普遍反驳。因而,有外国媒体把这次聘任解读为中国对布朗的“平反”。
  布朗在聘任仪式后接受采访时说,他并不介意以往的评价,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采纳他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所以,布朗对他个人的研究在中国受到的待遇感到满意。
  
  1994年的预言
  
  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布朗以《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轰动世界。
  《科技日报》原社长兼总编辑林自新与布朗相识于1982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此后成为朋友。林自新说,从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后,中国人与他就开始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论战。
  布朗当年分析了中国和国际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预言中国将因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全面都市化和工业化造成耕地流失、环境恶化和水源稀少而日益难以满足人口不断膨胀下的温饱需求。中国人口预期将在2050年达到15亿。
  随后布朗得出结论:在1990—2030年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中国的经济繁荣将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由于中国的大量进口,世界市场粮价将大幅度上升,进而剥夺第三世界的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人口的食品权利,加剧世界的贫困问题。
  布朗还认为中国的粮食危机就是全球的生态危机,会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第一个反驳布朗观点的人是胡鞍钢博士。”林自新说,1994年9月,胡鞍钢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當时的美国国务卿就预言,中国无法养活5亿人,事实证明这个预言破产了。布朗的预言也同样会破产。
  胡鞍钢说,中国有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而布朗低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潜力。
  而当《瞭望东方周刊》再次询问胡鞍钢10年后对布朗的看法时,胡表示,这几年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毕竟那是10年前的事情,他对目前布朗的新言论没有接触,不方便发表观点。
  
  激怒中国
  
  布朗的观点在中国几乎遭到一边倒的抨击。
  1995年2月,应挪威首相之邀的布朗在奥斯陆环境部长会议上再次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继续对中国粮食的未来表示悲观。
  当时参加会议的中国国家环保局长解振华当面发言驳斥,认为布朗对中国粮食问题的分析是毫无根据的,并且同时在大会上宣布:中国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林自新回忆,从这时开始,中国人不断回击布朗的报告,有政府官员,也有学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长周光召和农业部部长刘江。
  1995年夏天,布朗受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就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一批中国专家辩论。辩论会开了两天。根据新华社报道,布朗承认中国的粮食缺口比他预料的要小。
  “但也没有改变布朗对中国粮食问题的看法。”林自新说。
  在这次访问中国期间,布朗曾经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高层领导人和农业部长见面,讨论中国的粮食问题,但都没有下文。当时,惟一愿意与布朗见面的是时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涧生,之后,两人成为了朋友。
  当年10月,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教授访问美国的时候,专程到华盛顿拜访布朗,对于周光召与布朗见面的原因,林自新认为就是因为布朗提出了“中国无法养活中国人”的结沦。周光召当面对布朗在书中作出的“中国有司可能会引起世界性粮食价格上涨”的判断表示怀疑。
  1996年10月24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文章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认为,之所以当年产生这么一致的声音,和当年的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1994年,中国正处在美国等西方世界国家的打压之下。”刘志仁认为,当时对政治上的考虑大过了对科学的考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待科学家要有科学的态度”
  
  “对待科学家要有科学的态度,我当时赞成布朗的观点。”也正因为这样,刘志仁当年被现在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评价为“中国的布朗”。而在学术界,对于布朗的批判则一直持续到去年。
  “相对于布朗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中阔人似乎对布朗先生的动机更感兴趣。”国内一位农业问题专家评价说。
  中国自1999年起。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似乎也正一步步印证着布朗预言中的某些结论。
  “布朗虽然不太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顶测有缺陷,但他提出的问题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刘志仁曾于1995年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布朗90年代底对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预测,这些预测现在看来,全那验证了。”刘志仁说,布朗所称的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土壤恶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粮食增长率的递减等,现在看部是面临的严重问题。
  也正是基于布朗的预言一步一步地在中国实现,布叫到访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刘志仁认为,布朗的研究有科学的道理,讲了很多前沿的观点,这样一个科学家,在日本一直受到较高重视,成为了日本农业方面的顾问。但是在中国,布朗近几年才逐渐被接受。
  林臼新回忆,为了表达对布朗学术的支持以及对他的尊敬。2003年,上海大学聘请布朗为名誉教授。
  2004年5月,布朗受国家环保局邀清出席“科学发展观世界环境名人报告会”,斥在会上发言。
  2004年,中央党校开办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主要内容为统一省部级干部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在研讨班上,由人民出版社推荐的布朗著作《B模式》作为研讨班的5本教材之一供省部级干部学习。
  
  布朗的新推测
  
  2005年3月,布朗再次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作出大胆推测,“假设中国经济每年增长8%,这低于中国过去26年平均年增长率9.5%,那么,到203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能够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3.8万美元。所以再用 26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能够赶上美国。”
  布朗同时警告,如果中国的经济模式和美国的近似,消费结构也大致相同,到 2031年,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将从现在的291公斤增加到935公斤,全国的粮食消耗量赵过13亿吨,相当于2004年全世界粮食产量20亿吨的三分之二。原油、煤炭、钢铁消耗量均将超过目前的世界总产量,汽车拥有量也将超过目前全球汽车总数。
  布朗由此作出判断,如果粮食结构、能源结构不改变,中国人均数字赶上美国目前的水平显然会给世界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灾难”。
  此文一出,立刻又引起轩然大波,国内一些媒体以“美国学者用心险恶污蔑中国是消费黑洞”、“中国消费增长造福世界,怎看中国成最大消费囤”等为题对布朗进行抨击。
  但与10年前相比不同的是,这次布朗基于假设的这一推测在中国高层似乎并未引起激烈的反应,同时也没有影响他在 3月22日接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荣誉教授的聘书。
其他文献
2005年5月11日,九位来自科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联名在《科技日报》上发表题为《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的文章,反对“科学警察”干涉科学研究。  该文执笔人之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孙文鹏直言不讳地对《嘹望东方周刊》说,发表的稿子已经过删节,而原文的矛头直指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和以学术打假而成名的方舟子。  “以何祚庥、方舟子为代表的一群人,用的是陈旧的科普知识,把在特定条件下
期刊
胡锦涛与阿巴斯会谈    5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中东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要共同努力,全面发展中巴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外交部:“四国联盟”决议草案损害联合  国改革进程    5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日本等“四国联盟”仓促提出的安理会改革框架性决议草案,其核心内容与许多国家的立场还有很大差
期刊
一份近百万字的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即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省杨凌区——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这份调查报告是由106名博士,在集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调研上万农产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而成的,调研方向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减负增收、医疗教育文化、退耕还林和打工者权益等近10个热点问题。”5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侯军岐在接受《
期刊
2005年的巴黎,处处烙着萨特的标记。  塞纳河边的树绿了,春风中幽幽地带着萨特的独特气息,时淡时浓,似远犹近。  萨特生于1905~6月21日,死于1980年4月15日,2005年是萨特100周年诞辰和25周年的祭日。从3月至6月,法国和世界各地都举行丁许多纪念活动。  6月21日,在巴黎索邦大学将由法国官方举行正式的纪念仪式,同时举行连续两天的大型讨论会。法国国家图书馆3月起举办题为“萨特和他
期刊
宋法棠书记的办公室大而简朴。座椅左侧的矮桌上,5部电话整齐地排列着,其中一部连通中南海的“红机子”显示着这里主人的身份。  9个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粗粗看去,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资治通鉴》、《全宋词》、《危机处理手册》、《人生感悟》等等,还有一本反映贪官李真最后自白的书《地狱门前》。  报架上有5份报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和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宋法棠家乡的报纸。他
期刊
台湾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性问题。它所涉及的不是国家的一般利益、局部利益、暂时利益,而是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全局利益、核心利益、最高利益。  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彭光谦少将,最近就此问题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迎战“分化”、“西化”中国的前线    《瞭望东方周刊》:国际上正涌动着“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暗流
期刊
湖北襄阳,是一个不平凡的县城。 2001年,襄阳县改为襄樊市襄阳区。  人们认识襄阳,不只因为它是《神雕侠侣》里郭靖与蒙古人的厮杀场地,也不只因为“隐居襄阳隆中”的卧龙诸葛孔明,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东西。  2003年,一篇题为《襄樊官场》的报道让人们认识了襄樊乃至襄阳,因为那一年,由襄樊市原市委书记孙楚寅一案牵出了74名官员,其中就有两任襄阳的原区委书记谢光国、陈治华。  近年来,中央层面的国家审计
期刊
“两岸真正的敌人不是兄弟彼此,而是束缚了中国数百年的落后和贫穷”    5月12日下午5时45分,北京饭店亲民党新闻发布会现场忽然一阵骚动,数十名记者涌向大门边,从一位亲民党工作人员手中争抢刚刚印出的“会谈公报”。  此时,主席台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正在细致地解读这份在两党和两岸关系历史上都将烙下印记的重要文件。他身后橘色的大背景板上,“搭桥之旅”几个大字相当醒目。    最大的收获是与胡锦涛会谈
期刊
在第二轨道上往来穿梭的是各国思想库中的学者。他们所担负的已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和政府官员一样考虑关乎国家命运的政治问题。  早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在帝王身边就有了“谋士”、“军师”的身影。他们直接参与国事,为统治者献计献策。古代“养土”的情况十分普遍,“公子门下,食客三千”就描绘了这一盛况。  然而,现代“思想库”却源于西方。英国于19世纪后期成立了费边社,20世纪初成立了皇家事务研究所,到了2
期刊
4月4日,中房集团北京必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顾海波从新加坡回到北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秘书加印名片。  顾海波是清华大学2003级EMBA房地产班72名学员中的一位。3月28日至 4月1日,房地产EMBA班首次跨出国门来到了新加坡。除了听课和了解新加坡房地产业之外,他们还参观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新达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考察了圣陶沙与克拉码头产业项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和当地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