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研究学校工作中的教育教学现象,确定研究课题,然后组织教师开展各式各样的研究、调查、总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体作用,是这项工作的具体研究者。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参与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来,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那么教师如何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三个步骤。
确立个人课题,参与学校研究课题
学校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
教师个人课题与学校课题最大的区别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研究的内容,解决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个人课题与学校课题的联系在于:学校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时,会根据研究内容将课题进行分解,形成多个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组,由科研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组长,每个子课题组由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师参与研究。同时,教师们根据学校课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拟定个人微型课题,向学校教科室申报,教科室对教师个人微型课题进行指导和分類,将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师们划分到各个子课题组,参与学校课题研究。也就是说,学校的课题研究是自上而下的,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是自下而上的,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并且在研究中体现实效性。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
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是上好“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实验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都是以“今天我开课”和“每月一次教科研活动”为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实验课的展示平台。另外,在“每月一次教科研活动”中担任主评的教师,也需要针对上课教师的个人微型课题和课堂教学情况,撰写课题研究实验课评课稿。
教科室为这项活动制定具体要求如下:
1.上课教师重点围绕自己的微型课题设计教案、上课、说课。
2.主评教师全程参与,先听试上课,然后结合上课教师的微型课题撰写评课稿。
3.说课稿、评课稿必须以“小论文”形式撰写,即有题目、有小标题、理论(40%)联系实例(60%)。
4.说课稿、评课稿先由上课教师、主评教师于活动前一天传给所在子课题组组长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修改或重写。
5.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教案、说课稿、评课稿(电子稿)交到教科室。
教科室将这些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及时上传学校网站科研平台,对优秀的教案、说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推荐参评或发表。
展示教育素材,积累教育科研资料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比那些专家学者具有更天然的优势,就是直接面对学生,或许我们说不出教育学方面的大道理,但我们掌握着最真实、最新鲜的教育素材。一节课上发生的教育教学实例,通过理论文字的加工,就是第一手课题研究资料。因此,教师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教育教学的实践案例,以备不时之需。
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填写《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手册》,将个人研究课题中的理论学习素材、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论文、反思等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存档,并定期组织子课题组长进行检查。同时,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将每学期公开课、教案、论文等参与评比、发表的获奖情况及时更新,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的阶段性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从教书匠逐步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撰写研究论文,总结教育科研成果
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在一位位教师的个人科研成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必须善于总结科研成果。对于教师来说,撰写研究论文是总结科研成果的最好方式。
提起撰写研究论文,很多教师怵头得要命,望而生畏,总觉得那是专家应该做的。其实,教师的研究论文和专门研究人员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课题就是教育教学中困扰我们的问题,研究的对象就是学生、自己和课堂,研究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研究的成果就是学生的发展、质量的提高,把整个过程用文字表述出来就是成果(论文)。我们常说教师即专家、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
教师只要把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解决方法、取得的效果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稍加标题修饰就是一篇很好的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意识,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至少做到每学期一总结,更甚者每月、每周进行总结。
研究,是教师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积累,是教师成长必备的基本素养;总结,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勤于研究、善于积累、认真总结,以便更好地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做出成果,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养。
确立个人课题,参与学校研究课题
学校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
教师个人课题与学校课题最大的区别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研究的内容,解决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个人课题与学校课题的联系在于:学校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时,会根据研究内容将课题进行分解,形成多个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组,由科研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组长,每个子课题组由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师参与研究。同时,教师们根据学校课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拟定个人微型课题,向学校教科室申报,教科室对教师个人微型课题进行指导和分類,将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师们划分到各个子课题组,参与学校课题研究。也就是说,学校的课题研究是自上而下的,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是自下而上的,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并且在研究中体现实效性。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
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是上好“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实验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都是以“今天我开课”和“每月一次教科研活动”为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实验课的展示平台。另外,在“每月一次教科研活动”中担任主评的教师,也需要针对上课教师的个人微型课题和课堂教学情况,撰写课题研究实验课评课稿。
教科室为这项活动制定具体要求如下:
1.上课教师重点围绕自己的微型课题设计教案、上课、说课。
2.主评教师全程参与,先听试上课,然后结合上课教师的微型课题撰写评课稿。
3.说课稿、评课稿必须以“小论文”形式撰写,即有题目、有小标题、理论(40%)联系实例(60%)。
4.说课稿、评课稿先由上课教师、主评教师于活动前一天传给所在子课题组组长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修改或重写。
5.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教案、说课稿、评课稿(电子稿)交到教科室。
教科室将这些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及时上传学校网站科研平台,对优秀的教案、说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推荐参评或发表。
展示教育素材,积累教育科研资料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比那些专家学者具有更天然的优势,就是直接面对学生,或许我们说不出教育学方面的大道理,但我们掌握着最真实、最新鲜的教育素材。一节课上发生的教育教学实例,通过理论文字的加工,就是第一手课题研究资料。因此,教师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教育教学的实践案例,以备不时之需。
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填写《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手册》,将个人研究课题中的理论学习素材、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论文、反思等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存档,并定期组织子课题组长进行检查。同时,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将每学期公开课、教案、论文等参与评比、发表的获奖情况及时更新,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的阶段性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从教书匠逐步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撰写研究论文,总结教育科研成果
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在一位位教师的个人科研成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必须善于总结科研成果。对于教师来说,撰写研究论文是总结科研成果的最好方式。
提起撰写研究论文,很多教师怵头得要命,望而生畏,总觉得那是专家应该做的。其实,教师的研究论文和专门研究人员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课题就是教育教学中困扰我们的问题,研究的对象就是学生、自己和课堂,研究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研究的成果就是学生的发展、质量的提高,把整个过程用文字表述出来就是成果(论文)。我们常说教师即专家、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
教师只要把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解决方法、取得的效果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稍加标题修饰就是一篇很好的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意识,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至少做到每学期一总结,更甚者每月、每周进行总结。
研究,是教师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积累,是教师成长必备的基本素养;总结,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勤于研究、善于积累、认真总结,以便更好地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做出成果,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