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测试过程
笔者对如东县某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测试,一共有两小题。第一小题分值为4分;第二小题分值为6分,答出一点可以得2分;两题总分10分。
上表是该小学“庆元旦”游艺活动安排表。老师安排被调查班级的张李同学第三节课担任健体馆活动的裁判,问他还可以参加哪些项目的活动?请写下来。
题二:
知识讲座宣传海报
某小学邀请了交警中队的指导员马跃叔叔于1月30日下午4:00在学校阶梯教室为全体六年级同学作“学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学校少先队大队拟写了一则海报准备张贴在校园里。你看到海报后,会提醒他们在海报中增加哪些内容?
二、测试结果分析
题一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表格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张李同学可以参加哪些活动?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表的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首先要从这张图表中众多的信息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张李是五年级的学生,他14:50—15:20这个时间段不能参加项目。所以张李同学能参加的项目应该是两个:两人三足和水中捞月。瞎子敲锣和妙鼻生花只面向1~3年级学生,故张李不能参加。智闯迷宫虽然是1~6年级学生可以参加,但是此时,张李同学正在健体馆做裁判,所以没有时间去参加。因此,这一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两个。有部分学生读不懂此表格中的信息,提取不了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答案五花八门,不够准确。还有的学生读题的能力比较差,只匆匆完成一个答案就以为完成了,说明思维还不够缜密。
第二题的文本形式与第一题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纯文字的描述,要学生自己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添上去。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顾此失彼的,不能面面俱到地考虑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知道要把讲座完整的名称写上去,又忘记了把马跃叔叔的名字写上去。写上了马跃叔叔的名字,又没有把讲座的具体地点写上。所以这一题完全正确的学生只占到29.2%。另外,男生和女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优于女生。
从认识层面看,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教师也表示,非连续性文本目前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会花时间进行专题指导,只有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遇到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三、测试结论
认识的缺失 受传统语文教学影响,首先,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连续性文本”学好了,“非连续性文本”就无所谓,毕竟现在接触的“连续性文本”居多。其次,他们认为目前接触的“非连续性文本”都较为简单,许多题目都是一目了然的,无需系统地学习。一旦遇到比较难的非连续性文本,那也是属于专业领域的知识,作为小学生可以暂时先放一放。最后,在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上,部分教师的认识也有所偏颇,不能真正重视起来。以上这些认识直接导致了对“非连续性文本”本身认识的缺失。
概念的缺失 在2011新课标出现之前,非连续性文本对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全新名词,直到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被写进2011新课标,它的神秘面纱才得以慢慢揭开。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不全面,没有把非连续性文本纳入到教学范畴,对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利用不足。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还是把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练习很少,考试也几乎不涉及,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教材上尽管有所体现,比如每册书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些内容一直没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地重视起来。
类型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应该跟随社会的脚步,呈现形式多元化。当前,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单一的表格、图表,如公交站牌、时刻表、导游图等;二是纯粹的图画、漫画式,如地图、绘本等;三是与信息相关的、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文本集群;四是其他类的,如微博、短信、QQ说说等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我们期待,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有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走进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指导的缺失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把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辅助手段,一般不作系统的阅读指导。即使遇到一些题目,也是告之答案型的讲解,还没有形成如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一样完整的理论体系。
生活的缺失 北师大边玉芳教授指出:“在国际阅读素养评价中,阅读能力已经不再是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将阅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这要求阅读不再是单独的课堂行为,必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教育者关心的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切实需要的阅读技能。”现在的孩子接触生活和社会的机会少,家长的过度保護和溺爱让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缺少生活的锻炼。所以,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接触比较少,导致生活能力比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缺陷。
笔者对如东县某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测试,一共有两小题。第一小题分值为4分;第二小题分值为6分,答出一点可以得2分;两题总分10分。
上表是该小学“庆元旦”游艺活动安排表。老师安排被调查班级的张李同学第三节课担任健体馆活动的裁判,问他还可以参加哪些项目的活动?请写下来。
题二:
知识讲座宣传海报
某小学邀请了交警中队的指导员马跃叔叔于1月30日下午4:00在学校阶梯教室为全体六年级同学作“学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学校少先队大队拟写了一则海报准备张贴在校园里。你看到海报后,会提醒他们在海报中增加哪些内容?
二、测试结果分析
题一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表格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张李同学可以参加哪些活动?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表的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首先要从这张图表中众多的信息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张李是五年级的学生,他14:50—15:20这个时间段不能参加项目。所以张李同学能参加的项目应该是两个:两人三足和水中捞月。瞎子敲锣和妙鼻生花只面向1~3年级学生,故张李不能参加。智闯迷宫虽然是1~6年级学生可以参加,但是此时,张李同学正在健体馆做裁判,所以没有时间去参加。因此,这一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两个。有部分学生读不懂此表格中的信息,提取不了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答案五花八门,不够准确。还有的学生读题的能力比较差,只匆匆完成一个答案就以为完成了,说明思维还不够缜密。
第二题的文本形式与第一题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纯文字的描述,要学生自己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添上去。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顾此失彼的,不能面面俱到地考虑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知道要把讲座完整的名称写上去,又忘记了把马跃叔叔的名字写上去。写上了马跃叔叔的名字,又没有把讲座的具体地点写上。所以这一题完全正确的学生只占到29.2%。另外,男生和女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优于女生。
从认识层面看,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教师也表示,非连续性文本目前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会花时间进行专题指导,只有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遇到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三、测试结论
认识的缺失 受传统语文教学影响,首先,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连续性文本”学好了,“非连续性文本”就无所谓,毕竟现在接触的“连续性文本”居多。其次,他们认为目前接触的“非连续性文本”都较为简单,许多题目都是一目了然的,无需系统地学习。一旦遇到比较难的非连续性文本,那也是属于专业领域的知识,作为小学生可以暂时先放一放。最后,在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上,部分教师的认识也有所偏颇,不能真正重视起来。以上这些认识直接导致了对“非连续性文本”本身认识的缺失。
概念的缺失 在2011新课标出现之前,非连续性文本对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全新名词,直到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被写进2011新课标,它的神秘面纱才得以慢慢揭开。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不全面,没有把非连续性文本纳入到教学范畴,对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利用不足。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还是把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练习很少,考试也几乎不涉及,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教材上尽管有所体现,比如每册书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些内容一直没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地重视起来。
类型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应该跟随社会的脚步,呈现形式多元化。当前,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单一的表格、图表,如公交站牌、时刻表、导游图等;二是纯粹的图画、漫画式,如地图、绘本等;三是与信息相关的、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文本集群;四是其他类的,如微博、短信、QQ说说等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我们期待,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有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走进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指导的缺失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把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辅助手段,一般不作系统的阅读指导。即使遇到一些题目,也是告之答案型的讲解,还没有形成如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一样完整的理论体系。
生活的缺失 北师大边玉芳教授指出:“在国际阅读素养评价中,阅读能力已经不再是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将阅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这要求阅读不再是单独的课堂行为,必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教育者关心的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切实需要的阅读技能。”现在的孩子接触生活和社会的机会少,家长的过度保護和溺爱让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缺少生活的锻炼。所以,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接触比较少,导致生活能力比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