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任你行”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hczw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锦囊妙计
  
  1.写好三种文体的文章。
  这里谈的三种文体,指记叙文、议论文和“另类文”。要写好记叙文,得在“叙”上下工夫,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写出小小说,你便显得技高一筹,令阅卷者叫绝;对于不善写文章的考生来说,可以在“一事一议”上下一番工夫,扣住话题,借用故事,阐发哲理,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要写好议论文,得在“深刻”上下工夫,要跳开人云亦云,必须要写出两个以上的层面,要让阅卷老师能感觉到你的文章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层层递进;如果实在无法把握“层进式”,至少,你得很好地利用正反对比的“并列式”结构,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另类文”是指记叙、议论以外的具有明显新颖形式的文章,如论坛主题跟帖、专家访谈、实验(调查)报告、诊断书、数学题解析等等。考前,考生须对这三种文体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
  2.备好几个有文化内涵的材料。
  从以往的满分作文来看,小作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考场上显得游刃有余,文学类和历史类材料在他们的笔下往往是汩汩流出,既让人感觉其知识丰富,又彰显文化素养,很受阅卷老师青睐。考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外资料,请不要忽略我们已经拥有的丰富材料,十二年寒窗,我们从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很多丰富的知识。历史、语文教科书中的材料,其实是我们很好的备考材料,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能信手拈来,会让阅卷老师备感亲切。考生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3.学会多料一用和一料多用。
  在作文中,考生常常“多料一用”,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堆砌材料的基础上,使文章显得厚实。但考生常常感叹无料可用,那不妨换一种思路:一料多用。可以说,一个材料可以适合写很多话题,关键看考生会不会分析材料。分析材料,考生要抓住材料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来说,抓住某一主体,至少有三个角度可供分析:正面、反面、正反结合。考前多做这样的训练,既活跃自己的思维,又生发感悟,提高认识,这样离“见解独到”就不远了。
  4.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考前与其写多篇作文,倒不如平心静气地把写好的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每次修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在某一个方面有质的突破。如果发现文章实在是平庸之作,连自己都不欣赏,就得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修改的周期可以长一点,以一周为宜。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能收到两点效果,既积累了写作的经验,更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5.多个话题形成一文。
  考前可以把多个话题当作文章的关键词,用串话题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而且字数越少越好。这样做的目的,是启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以前后贯通,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强调或者突出不同的方面而已。这是阅读和写作中比较高的境界,考生要尽量达到这种境界: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应对任何话题的境界。
  6.关注生活,预测话题。
  作文命题虽然尽量回避生活的热点,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要关注热点。比如“八荣八耻”是热点,考生可以联系过去做过的许多作文试题来思考,这些试题是否与之相关。多关注生活,多思考生活,积累素材,增加感悟,提升境界,也许高考作文题目早在你的头脑中思索过了。
  
  二、陈题佳作
  
  1.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年前,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一只小鸟突然飞进正在进行激烈比赛的赛场,非常不凑巧,简直就像是一滴雨水正好掉进瓶子里一样,被击打得飞速腾空的网球,正好打在小鸟的身上,小鸟当场落地身亡。击中小鸟的那位运动员,立即中止了比赛,走到小鸟跟前,当着那么多观众的面,为自己的这一过失,虔诚而毫不犹豫地跪倒在那只小鸟的前面。
  我被那位运动员感动了。在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中,谁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闪失或过错,这并不奇怪。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闪失或过错,只要能够真诚地责问自己,忏悔自己,你便是一个有高尚道德和高贵情感的人。可惜,如今人类许多高尚、高贵的道德和情操,已经几乎被我们用自己的手斩尽杀绝。情操的高贵,逐渐被物质价格和包装的昂贵偷梁换柱;道德的高尚,更是被污浊和卑下理所当然和公然地替代。
  要求:①以“面对过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2.佳作展示
  
  老矿长的选择
  
  夜深了,老矿长还在床上辗转反侧,明天就是他告老还乡的日子了,可新矿长还没有定下来。他不是没人选:小王做事周到谨慎,矿长叫他办的事没有哪一件不办得漂漂亮亮的;小李眼光较长远,看问题很透彻,许多棘手的问题被他一一化解;小丁虽然不及另外两人聪明,但为人耿直,常常出其不意。选其中任何一人,对另外两人都是不公平的。老矿长一拍脑袋,突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竞选大会前,老矿长将三人叫到跟前,说:“你们都是新矿长候选人,我不需要你们发表什么竞选演讲,”说着他拿出了三份文件,分给了三人,“我让你们先当回矿长,这是对上次矿难伤亡矿工家属的赔偿文件,上级拨款6万元,怎么用就看你们的了。”说完拍了拍三人的肩膀。
  小王下去稍做了些准备,便上了台。刚进会议室,只见台下坐满了伤亡矿工的家属。可小王一点儿也不紧张,定了定神,便开始了他的讲话:“各位家属大家好,我现将给你们的抚恤金进行了划分:50%打算用来买养老保险,保证老人生活;30%用来给孩子们交学费;还有20%给你们手头活用。”看来小王的表现没让矿长失望。
  轮到小李了,他清了清嗓子,说:“我打算用给你们的抚恤金做一个基金会,将这些钱拿去做一些小风险的投资,每个月返还你们一些。我保证,你们最低拿到的总金额将超过原来的120%!”台下掌声雷动,家属们似乎对此很是受用。
  该小丁发言了,只见他一脸为难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这钱我不能给你们。”台下一片躁动,老矿长对他的话也大惑不解,但小丁还在继续,“上级虽然拨了抚恤金,可没拨下加固矿井的费用。各位大伯大婶的儿子,弟弟妹妹们的爸爸,我的好同事,就是因为在不安全的矿井中工作才会死于非命。而就在我讲话的同时,我的许多同事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着。我现在是愧对你们,但我不想在将来对着他们的家属说着同样忏悔的话,不想看到他们的家属流着和你们一样的辛酸的泪。我知道你们生活的难处,但在我能为大家谋福利之前,我只有这样表示我的歉意。”说着深深地鞠了个躬。躁动平静了,取而代之的是轻轻的欷歔。
  老矿长的眼眶也红了,看来,他心中已有了决定。
  3.点评
  根据现行高考作文的考查现状,有人说:写小小说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此语很有见地,尤其对那些只会叙事而不会抒情议论的考生来说,这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写好小小说,必须解决好小小说写作的关键:有情节、设悬念、释悬念。只要叙事,肯定有情节,毋庸置疑,关键看情节是否一波三折或悬念迭起。上文的小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老矿长很难确定接班人……“一拍脑袋,突然有了主意……”,此处设置悬念一;紧接着在第二段,老矿长用处理赔偿金的问题作为标准来选拔新矿长,释前一悬念,又生新悬念;“小王”和“小李”的发言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新矿长的人选已经有了结论,小丁“为人耿直”,也似乎暗示他的发言不会超过“小李”,但读者此时恰恰期待“小丁”能“出其不意”,这便是小作者巧妙设置的悬念二;小作者对“小丁”出场的描写,似乎证明他注定要失败了,可小作者先抑后扬,出奇制胜,很巧妙地扣住话题,来了180度的转折,只有“小丁”敢于面对过失,且想办法改正过错,真正做到“出其不意”,看起来“小丁”的决定愧对部分人,可“小丁”的形象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回头看看,读者发现:小作者在层层铺垫,“小丁”的获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出此类文章,获得高分也应在情理之中。
  
  三、构思剖析
  
  上面的例文为我们写作小小说提供了好的思路。下面以“面对过失”这个话题为例,针对考生在考场上常用的三种构思做些有针对性地点拨:
   1.“一事一议”式结构
  考生写作这种结构的文章,往往在开头破题,指出改过的重要,然后叙述一个故事(此故事一般来源于报刊),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文章的结尾从故事中引申出一个道理:改过的重要性,且与文章开头呼应。这样的文章让阅卷者感觉材料没有新意,认识肤浅,如果字迹潦草,卷面不洁,落入四类文章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考生一定要用这种结构,首先要在“事”上下工夫,选择的“事”应该鲜活,有生活气息,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的事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有了真情实感,便会引起读者感悟和共鸣,感悟是否深刻独到,取决于考生选用和驾驭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有考生选取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老师两次面对自己课堂上所犯错误的不同态度,第一次是遮掩错误,第二次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承认并纠正错误且向全班同学道歉。此考生从这件事中认识到:勇于改过,使这位老师更显出其人格的魅力,这种魅力比老师渊博的学识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这样的材料就贴近考生的生活,考生也写出了真情实感。其实又何止老师如此,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能立足于社会,一个人的人格是否比学识更重要?也许考生无心,但是读者有意,无心插柳柳成阴,此感悟直指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有了这样的感悟,阅卷者给你低分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2.并列式结构
  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常用这种结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种文章得分情况不够理想,其原因有:论述仅有一个层面,不够深刻,围绕论点的论据只求数量,有堆砌之感,缺乏必要的论证,无点题(点明论点)之句等。考生在使用这种结构时,至少可以在事例的选取上下工夫。事例不在于多,而在于有典型性,有说服力。考生可以选择正反对比的事例,对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加以论述,让论证显得逻辑严密。此外,在分析事例加以论证时要围绕论点,多用点题之句,时时告诉阅卷者,你没有偏题,更没有离题。下面这位考生的构思可供借鉴。整篇文章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闻过则喜、有过则改、未萌则戒、见过则劝——来写,且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思路明晰。小标题结构整齐,紧扣话题,态度鲜明。从内容上看,前三个部分写“面对自己的过失”的态度,第四部分写“面对他人过失”的态度。这样的构思结构整齐,分析全面,且体现了考生的人生境界,有力回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处世态度,很有现实意义。
  3.层进式结构
  阅卷者看考场作文,很少看到考生的议论文用层进式结构来写作,究其原因,现在的考生普遍缺乏全面、辩证、深刻地分析事物的能力。不能够针对现象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也就不会见解深刻。2006年《考试说明》中写作的发展等级的第一点就是“深刻”,且具体说明要做到“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而我们有些考生却只能就事论事,写“面对过失”,就谈改过的重要性。如此人云亦云,何来见解深刻?考生要想提高成绩,在写作议论文时,至少要写出两个层面的文章,让自己的论述层层递进而有力,挖掘原因,触及本质,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下面我们以“面对过失”这个话题为例来看看,如何分析才能做到见解深刻。
  分析现象:
  面对过失,人们的态度:知过则改,引以为戒;知过则改,却犯新过;知过则改,重复过失;闻过则怒,掩饰过失……
  挖掘原因:
  人们都懂得“有过则改”的道理,但面对过失,偏偏有人“有过不改”,甚至“面对过失,加以掩盖”,其原因又是什么?——缺失责任心是根本。
  深入本质:
  是什么导致人的“责任心”的丧失?——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重学识,轻人格;重金钱,轻道德。
  寻求对策:
  有什么办法让人拾起“责任心”呢?
  ……
  经过上述分析,考生可以发现:针对现象,我们要寻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便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了。每一个“为什么”的发问,都是逐步深入的,我们只要写出一个“是什么”和一个“为什么”两个层面,或写出两个“为什么”的层面,就是“层进式结构”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考生多留心,多思考,最终要解决问题甚至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四、素材例举
  
  1.语文课本素材(课内)
  a.失街亭,怎斩一个马谡了得?b.祥林嫂之死,谁之过?c.廉颇“负荆请罪”。d.陶渊明辞官归隐南山。
  2.历史和现实素材(课外)
  a.德国和日本对待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b.《三国演义》中曹操杀买酒归的伯奢。c.官员责任“首问制”——引咎辞职。d.霍金坦然承认自己的理论有问题。
  3.名句警句素材(课内外)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b.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
  d.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e.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唐·韩愈《五箴五首序》)
  f.不闻其过,最患之大者。 (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
  g.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
  h.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学》)
  i.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宋·杨万里《庸言》)
  
  五、他山之石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云有形,形各有异,如团花簇锦,如狼奔豕突……人有怎样的想象,云就有怎样的形态。
  云有品,品有高下,或纯白明朗,或灰黑阴沉……人有怎样的格调,云就有怎样的品性。
  浮云富贵、过眼烟云、白云苍狗、浮云蔽日、云开日出……说不尽的云聚云散,道不完的云卷云舒。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选自2006年浙江高考语文模拟卷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历史常能“翻案”,经典常读常新。《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吗?《警察与赞美诗》里的苏比是否在赞美诗的乐音里“幡然悔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反间计”是否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天衣无缝”?《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诚?《锦瑟》究竟是什么样的诗篇?……文学经典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开放式结构,引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去欣赏、阐释、补充和创造。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阅读经历和思考,请自选一个问题(可以从上面罗列的问题中选取一个来写,也可以另选内容来写,但必须与文学鉴赏有关),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选自2006年宁波市统测语文卷
其他文献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本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无”,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期刊
当我们不懂爱情的时候却偏要执拗地去恋爱,这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想要寻找恋爱的感觉;当我们真正懂得爱情的时候却发现她竟然就在对方那一抹眼神之中。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从各个角度阐释着对爱情的不同理解,而《对面凝望的眼睛》这篇散文却是选取了独特的视角——眼睛,并借助平白如话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动声色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  从结构上看,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文章开始于风,引入风中
期刊
今年的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试题(原题见本期前面《2006年高考作文题扫描、评析及启示》一文)一改历年来一直倡导并实行着的话题作文,而采用以前进行的阅读材料、自行立意的形式来命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多少出乎广大考生和老师的意料。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吸取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优点,有利于反猜题,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今年的作文试题是比较成功的。现对此次作文试题以及写作思路作
期刊
“高贵”这个词在今天各种浮躁喧嚣的媒体上几乎已被用滥。我的心灵日益麻木,面对一些所谓的高贵却怎么感觉也高贵不起来。刘醒龙先生的文章终于让我从麻木中彻底复苏,重新找回了这个词鲜活的生命力。而高贵,也正如刘先生所说,必须有一种滋养它的墒情,但这种墒情在工业化进程上了快车道的今天,更是像金子一样缺乏。  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叙述中没有高潮,然而处处透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哲理。作者用一条桃花鱼的夭亡忏悔了
期刊
设题者宋宝锁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者设计的世界,倾听智慧的声音是一个人一生都不能终止的姿势,这是我们不用花费一分钱就能够享受到的最为奢侈的盛宴。但是,你必须拥有一个虔诚的姿势,像庄重仪式上的谛听者那样,否则,你将永远被文明放逐,成为灵魂最为野蛮的一员。
期刊
设题者王来宁言:叶圣陶先生是知名的“三大家”:编辑家、作家、教育家。对于自己的成就,他曾经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这是先生的自谦。然而文学大师们却毫无讳饰,郁达夫曾经说过:“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的作品最为适当。”作家阿英也认为,“叶圣陶的散文,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的诗” 。叶老任职商务印书馆期间,迁居于虹口横浜
期刊
理解篇    破解文言实词的对策: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再根据所列选项找到实词所在的文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解释词语的基本方法(比如,借助字形、字音来判断词义,借助对文、互文来推断词义,利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敲词义,通过分析语法关系来确定词义,通过分析修辞方法来把握词义,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来确定词义,等等),以此来确定选项。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实
期刊
一、考题回放与点评    1.全国卷Ⅰ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
期刊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①,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②,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③
期刊
一、以“谈‘补钙’”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点拨] 1.近几年来,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补钙”很是盛行,什么药物补钙啊,食物补钙啊,学生对此应该非常熟悉,因此可以从生活中补钙的点点滴滴联想到社会上的大事,写成以小见大的杂文。  2.把“补钙”作为喻体理解,指补充对人和对社会有益并且人和社会所缺乏的东西,这个意义上的内涵是很多的:如针对社会上有些人没知识没头脑,谈“补知识之钙”;如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