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文要编写提纲,阅读课文时,要分段写段意,归纳中心,总结写法,这些都要用到概括。概括就如同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去掉老皮,最后留下最嫩的“核心”,那也就是最好吃的精华部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让分段或概括中心思想,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交流,同学们基本上还能完成任务,如果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很快就能做完,对于概括能力差的同学来说,总觉得是很难的事,不知从何处下笔,这种概括能力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
问题的原因出现在哪里呢?1.从小学生的年龄看,小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和大脑发育不够成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难以概括出最主要的本质东西,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发展。2.从阅读的角度看,有的同学不善于阅读,看文章都是粗略浏览,不能对此文全面准确的理解,所以无法概括出文章的段略、中心。3.从表达的角度看,由于学生阅读量小,虽然心里也明白文章的意思,但怎样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知却不行,影响了概括能力。4、从训练的角度看,现在仍然存在老师只注重了讲课文,讲的让学生明白了,没有让学生悟出来,总结出来,表达出来,缺少了这方面的重点训练,所以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处于萎缩状态。针对以上情形,还需要教师平日在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寻求方法,寻找策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以下做法:
一、 初读课文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因此,要从整体入手,抓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几方面特点,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 再读文章,从结构入手概括思路
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 课题入手,概括思路。
有的课文从题目上就能看出文章的脉络。例如课文《飞夺泸定桥》,通过“飞”和“夺”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个是抢时间,一个是攻天险,开头写原因,最后写结果,文章思路很清晰。
(2) 从中心入手,概括思路。
有的写人的文章,中心在结尾一句话概括出来了。抓住这句话去分析文章,作者的思路清晰可见。例如《挑山工》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高度赞扬了挑山工勇往直前,向着目标奋斗的精神。教学时,启发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从中心入手,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
(3) 依据问题,概括思路。
有的文章比较长,因此,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或自设几个问题,概括作者的思路。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感知全文后,提出几个问题,1.总理工作的条件怎么样?2.总理工作的分量怎么样?我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有什么感想?根据这三个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即可概括出文章的思路。
(4) 找总结词,概括思路。
有些文章按“总述----分述”组材。关键是让学生感知全文内容时,找准总述句,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文章一开始先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中间讲四季的美景,最后一句讲:“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宝库,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抓住了总述句和总结句,我们阅读文章,就可以概括全文的思路了。
(5) 抓住因果,概括思路。
任何一种写事的文章或者通过一件事写人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事情内部的因果关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如:阅读《草船借箭》一文,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意刁难,结果是:诸葛亮妙计借箭成功,周瑜自愧不如,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因”“果”各概括为一段,经过为一段了。
(6)画出图示,概括思路。
写游记的文章,作者一般是抓住游览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阅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找出作者先后游览了哪几个景点,画出游览的路线图。
(7) 合并小节,概括思路。
一篇文章有若干个小节,但是总有几个小节的意思相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后,让学生先总结出每节的意思,而后再把意思相近的小节归纳合并,思路就清楚了,这种方法,是在阅读教学,最先培养学生概括思路的方法。
3.细读文章从语言入手,概括内涵
所谓细读,就是逐段阅读课文,读懂每一句话,对语言文字进一步推敲品味。通过阅读、分析、品词析句,揣摩编者的写作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涵的能力。
4.再读课文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的中心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有的文章要告诉人们某个道理,有的文章要赞扬某一人物的高尚品德,有的文章要揭露、批判丑恶落后的东西,有的文章要介绍、说明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现象,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一篇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中心,才能说明对文章的理解了。教师培养学生读懂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从题目入手,概括中心。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个题目的中心词----“美丽”,就概括了文章的中心。通过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体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引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
(2)从中心句入手,概括中心。
大多数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或在中间部分有点名中心的句子。这样的句子称为中心句。在文章中起统率作用。阅读文章,从理解这些句子入手,就可以较容易概括中心了。
(3) 从体裁入手,概括中心。
对小学生来说,常见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应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动作的具体刻画,把握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再说写景状物的文章应从对景和物的色彩、形态、用途等方面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来提炼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四读法”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题的原因出现在哪里呢?1.从小学生的年龄看,小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和大脑发育不够成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难以概括出最主要的本质东西,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发展。2.从阅读的角度看,有的同学不善于阅读,看文章都是粗略浏览,不能对此文全面准确的理解,所以无法概括出文章的段略、中心。3.从表达的角度看,由于学生阅读量小,虽然心里也明白文章的意思,但怎样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知却不行,影响了概括能力。4、从训练的角度看,现在仍然存在老师只注重了讲课文,讲的让学生明白了,没有让学生悟出来,总结出来,表达出来,缺少了这方面的重点训练,所以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处于萎缩状态。针对以上情形,还需要教师平日在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寻求方法,寻找策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以下做法:
一、 初读课文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因此,要从整体入手,抓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几方面特点,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 再读文章,从结构入手概括思路
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 课题入手,概括思路。
有的课文从题目上就能看出文章的脉络。例如课文《飞夺泸定桥》,通过“飞”和“夺”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个是抢时间,一个是攻天险,开头写原因,最后写结果,文章思路很清晰。
(2) 从中心入手,概括思路。
有的写人的文章,中心在结尾一句话概括出来了。抓住这句话去分析文章,作者的思路清晰可见。例如《挑山工》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高度赞扬了挑山工勇往直前,向着目标奋斗的精神。教学时,启发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从中心入手,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
(3) 依据问题,概括思路。
有的文章比较长,因此,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或自设几个问题,概括作者的思路。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感知全文后,提出几个问题,1.总理工作的条件怎么样?2.总理工作的分量怎么样?我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有什么感想?根据这三个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即可概括出文章的思路。
(4) 找总结词,概括思路。
有些文章按“总述----分述”组材。关键是让学生感知全文内容时,找准总述句,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文章一开始先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中间讲四季的美景,最后一句讲:“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宝库,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抓住了总述句和总结句,我们阅读文章,就可以概括全文的思路了。
(5) 抓住因果,概括思路。
任何一种写事的文章或者通过一件事写人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事情内部的因果关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如:阅读《草船借箭》一文,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意刁难,结果是:诸葛亮妙计借箭成功,周瑜自愧不如,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因”“果”各概括为一段,经过为一段了。
(6)画出图示,概括思路。
写游记的文章,作者一般是抓住游览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阅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找出作者先后游览了哪几个景点,画出游览的路线图。
(7) 合并小节,概括思路。
一篇文章有若干个小节,但是总有几个小节的意思相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后,让学生先总结出每节的意思,而后再把意思相近的小节归纳合并,思路就清楚了,这种方法,是在阅读教学,最先培养学生概括思路的方法。
3.细读文章从语言入手,概括内涵
所谓细读,就是逐段阅读课文,读懂每一句话,对语言文字进一步推敲品味。通过阅读、分析、品词析句,揣摩编者的写作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涵的能力。
4.再读课文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的中心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有的文章要告诉人们某个道理,有的文章要赞扬某一人物的高尚品德,有的文章要揭露、批判丑恶落后的东西,有的文章要介绍、说明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现象,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一篇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中心,才能说明对文章的理解了。教师培养学生读懂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从题目入手,概括中心。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个题目的中心词----“美丽”,就概括了文章的中心。通过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体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引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
(2)从中心句入手,概括中心。
大多数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或在中间部分有点名中心的句子。这样的句子称为中心句。在文章中起统率作用。阅读文章,从理解这些句子入手,就可以较容易概括中心了。
(3) 从体裁入手,概括中心。
对小学生来说,常见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应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动作的具体刻画,把握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再说写景状物的文章应从对景和物的色彩、形态、用途等方面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来提炼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四读法”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