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法抗拒的命运里自我迷失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生》通过对高加林、刘巧珍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下,不同人物命运的变化。在复杂的矛盾中,展现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抗争史。主人公高加林的典型性引来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对高加林的形象分析,既要着眼于大的社会背景,也要注意把握人物自身原因。
  【关键词】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不可控的环境里坚持奋斗
  高加林是《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身处社会转型期,其命运有着众多不可抗拒的因素但是他是怀揣理想、渴望有所作为的新青年。在高加林身上,带有一种对城市文明的强烈向往,却又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从高考失利,到民办教师的工作被人走后门顶替,这样的双重打击对一个初长成的知识分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这些失利,是社会的大环境的限制,“当时的情况下,普遍意义上的招工只面向拥有城镇户口的青年,而城镇青年不屑去做的煤炭工人才有可能轮到农村青年。”过于严苛的区分城乡的户籍制度,以权谋私的歪风邪气等,迫使他不得不当一个农民。尽管如此,高加林却并没有放弃奋斗的信念。高加林接受了高中文化的教育,但他工作中表现出的不畏困难的积极勤奋工作带来了生机和起色,他的可贵之处在于突破了农村人固有的思维模式,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及其所处的世界,学会用新的眼光度量人生价值。他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满怀理想,他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勤奋改变贫穷的农村生活。在其任民办教师期间,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忘记充实自己,抓紧时间读书看报,并且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转正。他还大胆地净化水井,反抗父母之命与巧珍自由恋爱;他虽凭借叔父的权势进城,但是在工作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特别是在抢险中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彰显其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这种种表现,都是他在努力向命运抗争的表现,也是他不断追求,努力上进的证明。从高加林这一具有典型性的知识分子身上,很容易看出历史条件对个人发展的制约。诸如城乡文明的差距,社会分工的不同,二元经济结构等均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制约。他在众多的不可控因素的“戏弄”下,却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他人性中最为耀眼的光芒,也是像他一样的新一代的青年面对大环境时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二、在可控的选择里丧失自我
  拥有开阔视野的农村青年高加林不满于农村里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他绝不甘心做一位农民。而客观环境和社会政策的制约让他的理想无处安放,难以实现,他处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之中。他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与斗争。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出版了精神分析引论等著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在弗氏的理论中,人类的心理结构被表述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诱使“自我”满足它的快乐欲望,“超我”以道德原则警告“自我”不能答应“本我”的要求。“自我”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根据面临的环境做出合乎常理的行为决定。据此来看高加林人生道路上的很多选择,不难窥见他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对自我的放逐。高加林民办教师的职务被以权谋私的大队支书高明楼的儿子顶替,当高加林被下掉民办教师后,他内心真正痛恨鄙视那些以权谋私的人,发誓要与之决斗。这时对不正之风的抗争(不排除有对自己前途被毁的报复心理)是积极的,是“超我”使然。马占胜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让他进入县城时,他却欣然接受了。他对理想的追求让他“超我”,不顾道德约束去满足“自我”;高加林的“本我”让他选择接受了巧珍的爱情。“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的气息,强烈地感染了他”,这种性本能在支配着他的选择。他的“本我”在按快乐原则行动的时候,“自我”就开始做出调节了:他后悔接受巧珍的追求。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的选择却还是屈从了“本我”;他抛弃巧珍选择亚萍是内心挣扎,显然,社会道德和良心,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制约着他的行动;“当然,他的良心非常不安,他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但是此时的高加林,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已经使他摆脱了“自我”和“超我”的束缚,而只记得“本我”的需要了。“他咬牙切齿地警告自己:不要反顾,不要软弱!为了远大的前途,必须做出牺牲!”在“自我”的支配下,高加林选择了对他未来发展更有帮助的黄亚萍。
  他可以选择坚守土地义正言辞地放弃“走后门”的机会,却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抛弃个人道德;他可以拒绝巧珍的示爱,却顺从“本我”接受了他觉得很适合在农村过日子的巧珍;他为了所谓的伟大前途抛弃拯救他于绝望之中的巧珍,选择亚萍……这些他本来可以掌控的选择题,却因为他的个人主义一味地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抛弃道德。表面上看是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质上是丧失自我的表现。
  《人生》通过塑造高加林这个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的典型农村青年的形象,展示了一代农村知识青年的无助与迷茫。毋庸置疑,特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是导致高加林悲剧命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甚至于这种状况在当今仍然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问题。但也应看到,高加林自身对于道德原则的背弃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梁向阳.新近发现的路遥 1980 年前后致谷溪的六封信[J].新文学史料,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得轻松愉悦。究竟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追求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关键词】家常课;讨论;真实;朴实;扎实;丰实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一次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  两年前四月的一个周末,春日的暖阳柔柔地洒进鉴湖小学二楼多功能厅“鉴湖讲堂”内。讲堂内座无虚席,鉴湖小学全体教
【摘要】情感教育,我们将其理解为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学,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其中,情感是动力,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具体到教学中,我认为她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似乎发现了某种乐趣,或是情感上仿佛有了某种寄托或表达途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文即如此。然而,现时中却是许多学生的作文令人难以卒读,失之真情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入”得深厚,“出”得顺畅,个人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为写作储备材料,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跨越时空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从阅读抓起。我认为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在授课方式上都有了一定的转变,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因为都在摸索阶段,方式上五花八门,有时学生也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让学生通过个体间和所属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增强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以此来营造一种学生乐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合作参与;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年来,
【摘要】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要克服对教材、教参、考研员及专家的依赖,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  【关键词】教材;教育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几年的接触,感觉到对于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接受能力较快、发散思维较强的高中生
【摘要】动态的生成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注和激励。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就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顺利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绽放為课堂的生成之花,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出高效课堂的硕果。捕捉生成之花,顺势思维引导,以此展示学生的个性理解。  【关键词】生成;思维引导;个性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澜教授说
【摘要】在童年阶段,阅读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在阅读中,学生便能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打开文化和文明的窗口。他们能够与作者进行交流,而且能够与书籍相伴,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时间久了,学生的精神内涵必然可以得到提升。而且,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成就自身的梦想,在阅读中能够完善自身的梦想。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农村小学的每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那些优秀作品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是每个学生必要且必须学习的。所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论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着手来谈八年级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爱莲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其
【摘要】使作文有看头,最根本的问题是下笔前的构思,如何立意,如何使文章高远独特,有深度,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大量的学生作文,我想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眼看到底,老生常谈。那么,如何使作文有看头,有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我想,最根本的问题是下笔前的构思,设计,也就是立意,立意是方向,立意是标杆,立意是选择。它决定
【摘要】本文以耿文超老师的《将进酒》课例鉴赏为研习课例,作为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淄博)的教学课例,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激发相结合,课堂教学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激活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鉴赏文本、体悟诗人情思的良好学习效果。研习此课例,有助于激发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更多新认知。  【关键词】耿文超;《将进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