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問题是促进学生的知识得以升华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当突破一个个问题的同时,数学学习也会变得充实,知识体系也将日益丰富.本文主要从“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开展问题教学的策略、“问题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三个方面来探讨问题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问题教学模式;改造;研究活动
  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到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问题教学模式”在这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笔者结合现在教育改革的形势及“问题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望同仁们赐教.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1].关于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的观点和实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策略,教育学研究者罗伯特·亚格尔(Robert Yager)提出:要寻求和使用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引导课程和整个教学单元;要接受和鼓励学生观点的创新;使用学生的思维、经验来推动教学;使用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去精制他们的问题和回答;鼓励学生互相挑战各自的观念和概念;使用强调合作、尊重个性和使用劳动技能分配的合作学习策略;鼓励用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尊重和使用学生所提出的所有观点[2].
  “问题教学模式”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并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思考与解决中提升自己的认识,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开展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问题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数学的概念教学、公式和定理等教学和章节单元复习教学等,“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引发争议”的内容的教学更适合用问题教学的模式,这样的内容有利于触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二)“问题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问题教学”的过程中的主要程序和教师、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三)“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问题是促进学生的知识得以升华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当突破一个个问题的同时,数学学习也会变得充实,知识体系也将日益丰富,这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因此,好的问题串是问题教学的精髓,不同的课型教师要设置不同的问题串,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1.新授课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巧”
  在教新人教2013年第1版八年级上册“角的平分线”这一节时,笔者对该课的主要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问题 (八上教材第49页)思考: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和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
  导出如下问题串(供学生思考、解决):
  问题1 请同学们试试将本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
  设铁路与公路交叉处的位置为点O,铁路的位置为OA,公路的位置为OB,要在S区找一点P建一个集贸市场,即在∠AOB内找一个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并使OP=2.5 cm(比例尺1∶20 00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问题转化中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问题2 你知道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吗?
  问题3 猜想是否正确呢?(并由此导入新课)
  问题4 尝试证明猜想.(由此归纳出这定理.)
  问题5 (定理运用)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
  变式1 上题中,若已知BD=CD,DE⊥AB,DF⊥AC,BE=CF.求证:AD平分∠BAC.
  变式2 上题中,若已知AB=AC,AD⊥BC,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D,E,F.求证:DE=DF.
  设计意图:通过多变使学生在运用定理中,深刻理解定理运用的条件,加深对定理因果关系的掌握.
  在“问题”的设计时,要有层次感,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继续深挖的潜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从知识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等角度去启发思考,引导、鼓励学生去克服重重困难,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设问,把问题化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发表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时间.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学法进行归纳,对问题的解答、评价、反馈上升为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意识.
  2.复习课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分“层”
  对已学知识的复习,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特点,因此,“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对教材例习题的改造和延伸,设计问题时要突出层次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充分关注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上一节初三“180° 90°的半角模型”中考专题复习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1)认识模型:新人教2013年第1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63页图.
  “180° 90°的半角模型”:点O处有相等的边OA与OE,该点处有“180° 90°”的大角含半角.
  (2)改编成题:如图,点O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又是正方形A1B1C1O的一个顶点,正方形A1B1C1O绕点O旋转,OA1,OC1分别交边AB,BC于点E,F,连接EF.   (3)多问:
  问题一:探究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追问:你能用多种方法证明吗?
  问题二:探究AE,CF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问题三:试探究两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怎样变化?并说明理由.
  问题四:当BE为何值时,△BEF面积最大?
  同问:△OEF的面积最小为.
  问题五:当BE为何值时,EF的长最小?
  同问:△BEF的周长最小为.
  追问:在问题二到问题五的解答中,你能否分别用“代数法”与“几何法”证明你的结论?
  问题六:求OE长的取值范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设问揭示模型带来一般性的规律,在问题解答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中选优”的意识,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4)图形处理——局部化: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ACB=90°,AD=BD.
  设问:若BC=6,AC=8,连接CD.
  问题一:求AD的长.
  问题二:求CD的长.
  问题三:求证CD平分∠ACB.
  问题四:试探求AC,BC,CD三者存在的数量关系.
  问题五:连接AB,与CD相交于点O,图形中有几对三角形相似,请分别写出.
  问题六:分别求出AO与CO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设问旨在揭示模型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又能揭示出该四边形的特性,由此带出对新人教2014年第1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87页例4的拓展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图形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成,选材要立足教材,对题目的改造要适度,不可冲淡必要的“双基”训练,成为新的“题海”.另外,层次要分明,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更多收获;题与题之间的关联度要强,在解题过程中既熟悉所学,又不断创新,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问题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局限性.在一些短程序化操作或规定性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就不能仅用问题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正负数的符号、算术平方根的符号等符号的教学;规定式公式,如a0=1(a≠0)等公式的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数学公理的教学.这些时候我们都是无须讨论它们是对是错的,无法去探索为什么的.此外,问题教学模式需要的活动时间长,在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环节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动脑、动手、相互配合、深入探索,这可能会挤占学生解题操练的空间和时间.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模式”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存在诸多好处,但在操作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平衡利弊,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高效、合理?望本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同行们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培德.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永辉.浅析“问题—探究—问题”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Z].
  [4]陈立军.以问题引领过程,让概念自主建构[J].数学通报,2014(4):31-33.
  [5]崔保常.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25.
其他文献
【摘要】主要针对高中成绩在中等的学生,让他们对解圆锥曲线大题有一定方向性的认识,理清解题思路.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解题思路的补充参考价值,对老师有教学参考价值,希望老师先将复杂问题简化,先解决主要矛盾,使题有一定的规律感,最后再使之丰满、提升.  【关键词】圆锥曲线;韦达定理;设而不求  很多高中学生觉得求解圆锥曲线大题很困难,这让我们陷入思考:求解圆锥曲线大题难在哪?它和初中的几何题有什么不同呢?
随机微分方程的樣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善于總结化难为易
【摘要】数學教学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是教学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内容教师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对所教内容心中有数.而且对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也要有所了解和把握.这就是说教学要对教材的把握做到瞻前顾后,“鱼和熊掌兼得”.  【关键词】教材;方程;案例;把握  【案例1】在培训时,我听了典型案例中一节解方程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始终引导学生们以天平原理理解方程,
【摘要】数学直觉是直觉思维在对数学知识理解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也被称为合情推理.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数学直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中学教学不能忽视学生数学直觉的培养.本文以卡布列克运算为例,阐述了从数学直觉发现结论,到演绎推理证明结论,再利用数学直觉发现新结论的完整过程,这样的过程正是数学得到发展必须经历的.  【关键词】数学直觉;卡布列克;黑洞数  直觉思维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指对一
【摘要】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而基于自主导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其教学的节奏便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致高中数学教学亦未能满足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将基于自主学习模式下,该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与效率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望能切实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导学;策略  当代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为了改变传统学生在学习
【摘要】 数学“综合与实践”操作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做”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梳理”中积累思想方法.  【关键词】 综合与实践;活动经验;数学素养;度量意识;应用意识;思想方法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操作性、活动性都很强,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乐于动手,喜欢参与,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落实.
【摘要】优秀的作业打开了一片天地,让学生展示精彩;精心批改激励学生们不断进步收获成功.本文主要分析了让小学数学作业成为另一种有效的操作实践和常态的价值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价值体验;思考  今天,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善于交流、知识丰富、习惯良好、阳光向上、全面发展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考虑对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逐渐走向成熟,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较好的体现,从而使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课程目标也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 课程改革;中学数学  【课堂实录】  一、精心设置问题,开启学生思维  师:谁能说说具有怎样特征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生: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或多个多边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要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化.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