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动因的学术力作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界多从经营史方面研究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一书则是从文化视角研究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因,展示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风采,视角独特,史料翔实,结构合理,创新性强,不仅拓宽了经济史研究的领域,而且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文化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
  
   国内关于近代民族企业史的研究,大多注重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组织学、行为学等多学科方法,比较客观地剖析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与发展历程,主要考察企业的资本、设施、人事制度、市场营销、利益所得与分配等经营史方面,而对企业制度建设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更少。外国学者在此方面研究虽取得不菲建树,但主要是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企业发展,如何处理与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外国企业争夺市场等问题,同样未能对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经济史家对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强调不仅有成长,而且现代部门的成长尤其快速。那么一个落后的企业体制,又如何能带动现代部门的发展呢?这就促使企业史的研究者们对中国近代企业史进行重新审视。因此,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探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因,就成为经济史研究的前沿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研究虽有一些成果涌现,但只局限于某个企业,或整体的某个方面,尚无通关性的、系统研究的成果面世。
   林德发教授的专著《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鉴别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和比较分析,详细阐明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发展状况、形成原因及历史定位,揭示了企业文化是近代民族企业身处逆境、曲折发展的重要动因,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本书选用了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和宋棐卿创办的东亚公司的大量史料作为研究的基础,同时引用荣家企业、“永久黄”企业集团、刘鸿生企业、大成纺织染公司、启新洋灰公司、德大纱厂、华新纱厂、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宝元通公司等著名民族企业的资料作为辅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曾被人们忽视已久的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风采。
   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文化界定为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制度,而不是作为一种“泛文化”概念进行研究,这有利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便于深入挖掘近代民族企业文化发挥巨大作用的深层原因。(2)从文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动因,揭示企业文化是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身处逆境、曲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3)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指出正是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使近代民族企业在逆境中节省了大量交易费用,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揭示出企业文化与近代民族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联系。(4)阐明近代中国企业虽无企业文化一说,但按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去分析,其先进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皆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基本一致,只是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认为中国近代企业只存在企业文化现象,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观点,缺乏有力的证据。(5)通过中日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比较,阐明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并不低,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皆与日本近代企业文化十分相近,并且有些方面更显优势,只是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魅力没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总之,该专著从文化视角对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动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示了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风采,彰显了近代民族企业家高超的领导才干和无与伦比的管理智慧,总结了他们创建企业文化的宝贵经验。在当前大力提倡开拓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往往关注的是现代成功企业的具体做法,而忽视了我们的近代民族企业中其实也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其中暗含着许多现代最新的企业管理理论。虽然今天的社会环境、经营条件、企业家素质等有所不同,但企业文化的原理是相同的,仍可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全书所采用的史料数据非常丰富,立意新颖,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逻辑性强,是一部优秀的社科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水县临安镇农村财务管理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农村财务“双代管”在制度、体制、监督和理念四个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开展好该项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水县临安镇;农村财务“双代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
期刊
摘 要:以蒂蒙斯模型为理论出发点,从不同行业收集了几个大学生创业个案,并对其进行了访谈,列举了其中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的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蒂蒙斯模型;平衡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22-02     通过将近半
期刊
摘 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湖北省县域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9年湖北省的71个县市进行了实际监测与评价,完成了对选中的县市发展程度的排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差距较大,部分县市
期刊
摘 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就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等,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一体化速度和程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基于理论及实践的分析,认为,体制与机制障碍严重牵制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能在一体化制度方面有所创新,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必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聚焦1978年前后,结合当时的世界背景和历史因素。通过研究中日长期贸易协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等的经济政策,以及林乎加日本考察团在政治经济上发挥的积极影响,再结合邓力群访日归国报告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以1978年作为时间转折点,试分析在此转折点前后中国政府对日经济政策态度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林乎加;中日关系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支持和贡献不断增加,二者的关系不断密切。对乌鲁木齐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选取2000—2008年乌鲁木齐国民生产总值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时序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理论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房地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是带动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为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后勤集团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辽宁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为例,通过对激励机制运行模式分析,以期对高校后勤管理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11-02    
期刊
摘 要:专职理论教师和来自实践部门的兼职教师共同出现在刑法学教学课堂中的双师教学模式有助于弥补传统理论教学的单一性缺陷,符合公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比例,建立兼职师资库,加强双师互动,吸收反馈信息等方式开展双师教学。目前应在师资培养、时间保障和经费投入上下工夫,以保障并完善双师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师教学;公安院校;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一、目的:
  观察头体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Ahworth评分、CSI临床痉挛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寻求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二、方法:
  本研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与评定标准》和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共观察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
摘 要:“十二五”期间,传统农业地区鉴于经济转型的要求和压力,文化产业将在区域发展实践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宁陵县是典型的中原农业区,同时具有葛天文化的积淀,在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担任重要角色。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方法,深入研究宁陵县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对“文化立县、旅游活县”战略提出建议,验证其在促进现代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