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助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就要在课堂上落实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实践应用;创新素养
   《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素养教育读本》中指出:“创新素养教育要立足于课堂,把创新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创新素养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问题式教学法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创新素养。问题式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的,就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开展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难易适中,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在课题上寻找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寻找问题、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不同点上寻找问题、在课本结语处寻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取有用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通过看图就可以提取出数学信息,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河岸上有6只小鸭、河里有8只小鸭、地上有7只小白羊、有5只小黑羊。在学生找出这些数学信息以后,老师又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或“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小鸟多几只?”或“岸上的小鸭比河里的小鸭少几只?”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正确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多方面提出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还有学生提出“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多几只?”“水里的小鸭比小白羊少多少?”等这样错误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问题一定要根据数学信息提,先要明確已知信息的数量,再提出恰当的问题,尽量把同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已经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比较简单的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信息,引导学生同桌讨论或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筛选,研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不能千篇一律,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培养能力
   在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减少机械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对于学生自己就能探究解决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去探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课时,要探究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把2017-2020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观察表格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表格学生就可以发现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等信息,再鼓励学生给这些有特点的月份起名,用自己的方法记忆月份的特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去探究问题,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手脑结合,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可能性,教师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枚硬币和不同颜色的球,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探究的氛围。课刚开始时,与同桌轮流掷10次硬币,要先猜猜哪面朝上,再把实际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观察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然后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摸球,再一次感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信息进行探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不能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分析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各个小组中,针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调控。可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实验、举例验证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针对合作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汇报、讨论、交流。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优化”这一课时,在烙饼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要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吃上饼。这虽然是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又很陌生,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讨论交流,想一想应该怎样烙?在学生交流探讨以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用学具来动手操作。4人合作动手实验,在一次次不断的实验中学生最后掌握了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来烙3张饼,那就是可以先烙前两张饼的一面,3分钟后一张饼翻面继续烙,另一张饼拿掉,第3张饼放入,三分钟后第1张饼熟了,可以拿掉,第3张饼一面已经熟了,然后翻过来接着烙,再把第2张饼放在锅里面烙另一面,保证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烙饼的速度是最快的。   在学生掌握了烙3张饼最优化的方法后,让学生烙4张饼、5张饼、6张饼、7张饼,在充实的课堂操作环节中,学生掌握了烙饼最优化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烙奇数饼、烙偶数饼的方法。这样的实物操作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探究中掌握新知,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自愿自发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素养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发展思维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要回归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个环节重在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以安排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安排一些思维性试题,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嘗试从不同角度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安排一些拓展性、开放性试题,开拓学生思维,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课时,在学生学会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这样的课后实践作业。学生脑海中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想象和实际是有差距的,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掌握真知。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测量不规则的、较大的固体物质的体积,延伸到测量较小物质的体积,逐步深化问题。鼓励学生从课堂上的测量方法中获取灵感,认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正确地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取信息,创设想提出问题的氛围,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氛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发展思维,用问题式教学法助推学生创新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旭华,丁思洋.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素养教育读本[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9.
   [3]刘学忠.“互联网 教育”读本[M].宁夏: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科技模型制作是一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能有效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科技模型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科技模型制作;创新实践能力;实施策略   一、学校开展科技模型制作活动的意义   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符合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科技教育不可或缺。科技模型制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健
回首从教的二十一载光阴,青春消逝在三尺讲台上。我是一名平凡的小学数学教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但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今天,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没有成立集团校前,我们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只有本校同年级任教的3~6位老师参加,遇到说课、磨课或者单元教材分析,大家都根据自己所带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情,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借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移动学习平台;绘本阅读   一、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讓学生喜欢阅读,
摘 要:从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并就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与策略   从整体的概念上来说,小学阶段的学困生大多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出现不爱学习、自控力差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发育,在积极的引导下,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思想逐渐应运而生,而“以学定教”理念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以学定教”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顾名思义,“以学定教”是指将学生的学情作为起点,以此来确定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借助“以学定教”模式,有利于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并促使学生达到理想的
摘 要:从加强课内作文训练、重视课外作文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探索习作教学与电影相结合的路径、提高后进生习作水平、家校联合、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七个方面,提出提高班级整体习作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高年级;作文教学;改进方法   一、加强课内作文训练   从习作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平时要树立学习课文为习作做准备的意识,充分发掘课文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句、段训练。单元习作指导时,教师
摘 要: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思考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结合语言文字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
摘 要:借助群文阅读的东风,实现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实现全面发展成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理论   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雖说其发展历程并不算长,但由于较之传统阅读教学,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所以,一经诞生,就备受关注,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而且也赢得了广大一线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助学习的手段。从教学创新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方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能力;培养价值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就要融入创新理念,保障教学活动开展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被动学习,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创建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技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智慧课堂;阅读教学   智慧课堂是利用“互联网 ”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