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特殊成员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童年的记忆里,偶尔会晃过一道迅疾而去的影子,它时不时地勾起我那些早已淡化的儿时过往。它就是奶奶豢养的一条狗,且有名字:顺风。
  养狗在农村不是新鲜事,新鲜的是给狗起名字。我不明白,奶奶为什么把“顺风”这么好的一个名字给了一条狗。因为年龄小,甚至对于顺风这两个汉字的含义都不甚了解,所以,就更弄不明白长辈对于家里的成员名字所赋予的含义或者隐晦的寄托了。
  不管奶奶有着怎样的想法,反正,农村的狗都没有名字,唤狗时嘴里发出的“吆吆”声代替。能给家狗起名字,奶奶在她们女人堆里就很不寻常。有了名字的狗,跟人一样,与那些没有名字的狗就区分开来,在同类中就自然显示出它的不凡来因为有了名字,人家唤狗或者嘴里发出“吆吆”的特殊信号时,几乎所有的狗都飞奔而去……因为大凡这样的情况,都有好事情在等待,不抢的话,那肯定是死狗。对于这个群体生存才是第一。
  因为顺风有名字,主人没有唤它,它自然不会跟着那些同伴去瞎搅合。这并不说明它不饿。顺风没有跑,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围着奶奶身边转圈,希望得到主人“你也去吧”的大赦。但是,奶奶绷着脸,就是不发话。于是,顺风转几圈,用湿润的鼻头拱拱奶奶的裤脚,时不时提醒主人。奶奶不为所动。顺风看到无望,就悻悻地趴到主人脚下,把嘴巴插到前胸的长毛里,眼泪汪汪委屈地盯着主人。好像在伤心地质问,为什么?为什么??
  每到此时,奶奶就心软了。招呼我,凯,去炕头上的乌盆里掰块棒子饼子给顺风。
  我很乐意执行这种慈善的行动,于是,呼哨一声,顺风仿佛早就预料到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一下跳起来,抖落身上的土屑,扎起的狗毛犹如一头威武的小狮子一样耐看。我对于奶奶的命令往往是执行过度。有时把整个棒子面饼子全部扔给顺风,它料定这不是主人原来的命令,对于小主人的恩赐自然喜出望外。它会嘴爪并用,把整个饼子折断,然后衔起那多余的快速跑出去找个安全的地方藏好,立马返回再吃那剩下的半块干粮。
  这个时候,奶奶也恰恰从外面返回,好像有意监督我这常常拿鸡毛当令箭的小孙子的。看到顺风不慌不忙啃着地下的干粮,就佯装呵斥我,你这小东西,是不是又多给它了。
  看不见的事情,那谁承认?奶奶,咱可不能冤枉人。还煞有介事地用小手指指地上的顺风。意思太明白不过了,你自己看呗——哪有多给?
  奶奶撇撇嘴笑骂着说,人小鬼大。你俩能瞒得过我?!我还真不明白,奶奶能掐会算?比诸葛亮都神唻。奶奶说,神你个头!她大概也不是真生气,毕竟,这干粮没有便宜人家的狗。她把谜底揭开:顺风我了解,饿了吃相能这样安稳?之所以心平气和的样子,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它准备了存粮,所以才不慌。
  我似乎明白了,说,奶奶,顺风跟人一样聪明嘛!奶奶的话叫我记了一辈子。她却答非所问:有的人不如狗;有的狗强过人。
  顺风只吃剩饭或者专门给它准备的菜面子。一改狗家族的劣根性。因为不接触那些异味和腐败的东西果腹,顺风的特殊器官没有被污染或熏坏。的确,顺风无论视觉还是嗅觉抑或平时的表现越来越与众不同。
  一次,奶奶集市上买来的一挂猪肉从菜篮子遗落到地下,因为有什么急事情,就匆匆放下篮子出门了。大半天回家,远远看到顺风趴在大门一侧,偶尔一二只狗凑过去,都被它毫不留情地打败并轰走。奶奶很奇怪,走进一看,这才明白缘由。原来顺风守护者那金贵的猪肉,半天没有离开半步,它的忠诚感动了主人。当奶奶把半盆的熟食犒劳它的时候,看到它前腿弯曲着不敢着地,近前拿起一看,吓了一跳。顺风前腿窝下撕咬开一道口子,因为毛是黑的,还以为是被水打湿呢。这下可把奶奶疼坏了,她知道,顺风为了保护这块猪肉,不知道跟多少饿狗搏斗过……最终,那块遗失的美味没有丝毫损失。
  从此以后,奶奶不但自己不骂顺风,就是别人偶尔呵斥它的时候,奶奶都是不乐意的。她会不悦地说,你们生下来的时候,我咋没听到你这么大声呢!
  这还了得。谁都知道奶奶偏向顺风,当着她老人家的面,谁还敢造次。我妈有次跟我开玩笑说,你奶奶拿顺风比你亲!
  我们也不拿它当家狗看待,它的地位的确上升到了家庭成员。奶奶叫顺了嘴,有时就把我叫做顺风,把顺风叫成我。比如,她揉面腾不出手来的时候,会叫我帮她干点零杂。顺风给我舀瓢水。外面的鸡不安静的时候,她首先想到顺风,就急忙唤道,小凯,你去看看是不是有黄鼠狼?
  我们全家人对于奶奶的这些失误,也习以为常,特别是我毫不介意。
  顺风特别喜欢跑,而且跑得飞快,也许奶奶因为这个缘故给它起了这个名字。它是一条狼狗,全身乌黑乌黑的,黑得发亮,两只耳朵耸立在脑袋两侧,尖尖的虎牙,大大的眼睛,看起来特别威风,就宛如二郎神身边的哮天犬。
  我从小便喜欢狗,狗是有良心的。狗活得率真,坦诚,不会虚情假意,狗的眼里没有权势,没有财富。它不会因为你有权,你有钱就去巴结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就咬你。狗与狗之间也不会互相攀比。给他住楼房和住草窝是一个样的。
  在狗的眼里,人和人是一樣的。它不会把你区别对待。他只在乎你是生人还是熟人以此来做出反应。不会有人的小心思和坏心眼在里面。人们常常说狗仗人势,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对狗的侮辱,狗哪里懂得属于人类的市侩,这大概是讽刺那些仗势欺人的小人的。就狗的这些品性习性来看,哪有不让人喜欢的道理。
  忆起顺风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河滩农家的一座普通院落,两扇红色的大门,围墙是用黄泥堆积起来的,墙顶栽满玻璃渣子,听大人说是用来防盗贼的。那时候治安没有现在这么好,小偷小摸的大有人在。说起防盗贼,那还是养只狗最保险,所以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狗。穿过了大门便是两栋房子,在房子两侧各有一间小屋,是用来放置农具和杂货的,然后再西南角有个棚子,那是家里耕牛的住所,再然后便是顺风的小窝了,坐落在牛棚的东边,与老牛做个伴,省得孤单。
  记得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的我还在上小学,有一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干,便跑到屋后奶奶家去玩。我突然发现屋子里多了一只小东西,走过去看了看是一只黑色的小狗。   当时它还眯缝着眼,走路也不是很利索,正在那喝着芝麻糊,弄得满嘴都是,可爱极了。我又蹲下凑得近一点去观察。它一身乌黑发亮的毛,两只小巧的耳朵,最为特殊的便是它那双有灵性的眼睛,和他对视几秒后,发现它的眼睛水汪汪的,眼泪也随之晶莹的挂在眼角。甚是让人着迷。渐渐的,顺风也长大了,身子骨更加硬朗,身体慢慢撑开。尤其是那一对耳朵直耸耸地立着,就像一把张开口的剪刀,随时可以把四周的动静捕捉把危险剪除。铺散开的爪子也更加锋利,尾巴翘得像把东洋刀,显得非常地高傲。要是有人惹它不开心,它就会耷拉着脑袋向我诉苦,博取同情。
  每当我放学回家总要经过奶奶家,顺风总会跑出来,“汪,汪,汪”地叫。用嘴咬着我的裤腿往奶奶家拽,当我想甩开它的时候,他总会发出呜呜的叫声,用闪烁的大眼睛看着我,以此来达到它的目的,使我不得不跟着他走。往往这时候我都会陪它玩一会然后再回家写作业,这也是我在上学劳累的同时,上帝让我得到的一些额外补偿。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给顺风洗澡,当时农村的水是不花钱的,一到夏天孩子们都会光着膀子喷水玩。人要消遣,狗当然也知道玩耍。我拿着水管往它身上浇水,它使劲的晃动身体,把水珠溅得我全身都是,由于狼狗的毛非常光滑,一甩身子,水珠就飞溅到四处,太阳一晒,一会就干了。落汤鸡一样的顺风顷刻又变得威风凛凛。
  院子旁边有条沟,有时候喷水好像满足不了它的兴趣,它便会两腿一蹬跳进沟里凫水,然后四只蹄子灵活地摆动,在水里游来游去,游泳的样子别提多滑稽,它偶尔还会把头扎入水中叨上来一条小鱼。有一次,顺风下水时汪汪地叫了几声然后迅速游上岸,我一看,原来是一只龙虾咬住了它的尾巴怎么甩尾巴都摆脱不了,疼得它嗷嗷叫。我只好跑到屋里拿了个剪刀把龙虾的钳子剪断才救了它。从此以后顺风好像对这件事有了抵触,再也不下水游泳。
  还有一件事,是最值得我回忆的。没过多久,顺风不知道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口吐白沫,死了。
  我心疼的哭了好一阵子。听邻居们讲是狗贩子药死的,想把顺风带走卖狗肉,被村里人撞见,狗贩子跑了。奶奶脸色铁青,拿舀子用水缸里的凉水往顺风嘴里灌。她坚持说,前一条狗就是这样被二大爷给救回來的。顺风大概吃的药物太多了,或者这次人家投的毒药更厉害吧,顺风的肚子灌得跟个气囊一般,终究没有再站起来。
  奶奶竟然放声哭开了,说,肯定是自己的方法不对。
  顺风好歹留了个全尸,我帮着奶奶把它葬在了院子里,然后在上面栽了一颗枣树。自此之后,奶奶再也没养过狗。
  奶奶去世已多年,老院里那棵枣树已然长得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肖静
其他文献
没有鸟的翅膀飞过,这里的天空把自己的身架骨放得很低。地处广袤的苏南平原,尽管我活到了将近不惑的年纪,却无缘一见鹰击长空的豪迈,或者是鹤唳九天的神奇。从窗口向外望去,一群灰不溜秋的麻雀在前面民房的屋檐上蹦哒;黄昏时分,又有一只只墨团般的老鸦在银杏树上聒噪,传播着令人惶惑的预言。只有雁阵经过,才会把这一方天空抬升到原始的高度。  立秋的一场雨之后,暑热渐渐退去,天空被擦拭得越发的明媚与纯净。水稻正由青
期刊
母亲原名宁远香,因五行里缺水,故改名宁水香。小时候我喜欢把母亲的名字反着念。母亲今年七十五岁,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乐观豁达,有一种可爱的天真。虽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年四季还在经营她的那片菜地为儿女们谋福利。我曾用一首打油诗《母亲的扁担》来歌颂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母亲今年七十五/能唱歌来能跳舞/曾用双肩挑起家/如今为了儿女胃/肩挑背扛不嫌累/母亲担水样子美/新鲜蔬菜调味蕾/子女永记养育恩/感念慈母尽
期刊
消解  请允许我  用尽尘世之光,让一条  指向不明的路,提前  被黄土埋没  我愿腾空全部的悲欣,以承接剩下的  那一部分,并就此学会遗忘  在遗忘中埋首于  越来越深的  井。我倚靠我的安宁  让一片香樟叶子,遮蔽内心阴冷  请允许我,省略  中年的背负,一个执念的  一次停顿——  都忘了吧,关于过去的、现在的  关于闪电的——  或许,真正能沉下心  走向未来的,是告别,悬浮在一片风上的对
期刊
知天命  一只鞋在脚,另一只苦苦寻找  像一条小路,拐弯地爱着  笔划暗合掌纹的流水  等影子回家  心在左,靠右侧通行  抱石头补天,把一座山叫答应  心头不长荒草,麦芒穿过针眼  对牛说话  帮比米粒小的蚂蚁搬家  不再害怕一块石头落下砸头  把桃花看白  一双眼睛里捞出水底天  把书读出香味,黑笔写出篮字  卷心菜里打坐  头下垫一本诗集,当枕头  茶叶潜入水底,清风自来  推门,门槛开花 
期刊
江边  古老的招魂术:驳船  无声滑行,露出舱顶和机械臂……  一声汽笛,被其看不见的用途吞食。  ——甲板又变暗了,浓雾中的未来,  没人知道该怎样使用它。  莫名的阵痛,在燕子的剪尾中  维持着我们对生活的感觉。  远方都相似,被描述控制,  ——有翅膀的东西都已接受了控制。  船队继续前行,它们斑驳的立面  断壁一样在眼前移动,构成  一条江,和滑动的时代新的关系。  有时没有雾,旅途更漫长
期刊
石径斜  瘦小的身躯在山体上游动  每一缕阳光都皈依于小碎石子,像一些故事  指引我步入迷途。  哦,脚掌袭击了一座山的万古愁  知了懂我,远一声近一声的惶恐  一条路能敲出钟声般的悲怆  一条路的壮美,让一座山的风骨无可救药  回声善良而低婉:庙宇中,歇过众生的虔诚与脚趾  黑鸦与落日归隐。翅膀去一块石头后面哭泣  还要相信,用脚步丈量过的光阴,幸福而孤绝  我要数着石头下山  去漫长的惶恐里,
期刊
当“第三代”诗歌美学式微,诗人们纷纷转向时,于坚表现出了对日常之诗的坚守,这让他在1990年代末的论战中自然地成为了“民间写作”的发言人之一。1990年代是于坚的写作“更注重语言作为存在之现象的时期”,他相继创作出了《对一只乌鸦的命名》《0档案》《飞行》等诗,1999年创作的《在诗人的范围以外对一个雨点一生的观察》也是能体现于坚诗学理念的代表之作。从1980年代开始,一直到新世纪的诗歌创作,于坚所
期刊
我的童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度过,与今天的孩子相比,条件相差很远。童年虽已远逝,但回忆起来,格外亲切,仿佛就在昨天。  童年时,游戏很多,玩耍为主。那时,隔壁哥哥姐姐领着我们,变着花样玩,各种游戏层出不穷。抓石子儿。午后,三五个小伙伴,在树荫下席地而坐,比赛抓石子儿。枯枝树叶随手一扫,就是一个比赛场所。先抛一个石子,再抛两个……眼睛和脖子,随石子的抛上落下不停摆动。一二个小时,就在你追我赶中一晃
期刊
自打小路上了高中以后,清菡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宝贝儿子身上。她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多改变:在家不开电视,不通网络,不接待来客。儿子做功课的时候,清菡也捧着书本坐在客厅里陪读,确定儿子已经睡着了,清菡才敢上床。为了宝贝儿子能考上心仪的学校,清菡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级职称。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清菡淡然一笑:为了孩子啊!  小路的作息时间与生活就像机器的齿轮一样周而复始,很有规律,可是一到节假日,这样的规律就会
期刊
余三丁从宣传报道表彰会场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大势不妙,陪同来参加会议的镇领导大为光火,黑着脸对他说,回去后要深刻检查。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余三丁一下子呆在了会场,说实话他觉得自己该骂,一年来,他这个临时宣传员居然没有在市报发表一篇新闻稿,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的错误,所以他对领导黑自己两眼表示理解。余三丁走神的时候,镇上原先的宣传员也是他的启蒙老师黄德胜过来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黄德胜现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