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探索初中化学实验的一些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有效教学
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其特点是利用具体直观的实验操作活动进行形象、简单的说明,揭示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则必须根据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引导。以下是我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探索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途径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用建构主义指导实验教学时要注意改变学生知识的结构:在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形成新的知识框架,优化学生知识体系。利用实验课前的导入激发原有知识经验,把前概念的作用发挥出来。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前概念进行家庭实验。如初三教材设有“CO2溶于水”的实验。那么CO2是否溶于水,而且如果可以溶入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师首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举例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日常生活中CO2溶于水的具体实例。比如可口可乐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那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这时教师通过简单提示,就可以把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楚。教师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CO2会迅速逸出,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同学们就会得出“是利用气压的方法把CO2溶于液体之中的”。教师可以把剩下的实验探索交给同学们,请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可利用注射器将CO2注入到盛有水的封闭容器中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与已有的前概念进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也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要求。引导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新的思考,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如教师可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排水收集氧气的实验。在导管口放入集气瓶中的时间进行加热,同时开始收集气体。教师把充满气体的集气瓶标记为A。在A瓶收集满后,紧接着进行B瓶的收集。当B瓶充满后。进行燃烧实验。教师把铁线放入A、B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燃烧。让同学们观察二者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发现,A瓶中的铁线燃烧程度弱于B瓶中的铁线。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两根铁线的燃烧程度不同?
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直接解释原因所在。一定是A瓶中的氧气少于B瓶。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冲突。大家明明看着相同的方法获取氧气。为什么却出现氧气纯度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组探讨或者是动手操作,进行原因分析。可以从集气瓶的密封性不好,或者是时间差异导致的结果,还有可能是材料反应时质量或者数量的差异等多个问题和答案。通过分析和思考,同学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A瓶在收集氧气时,化学反应刚刚开始,产生的氧气不足,参杂着其他气体。而B瓶中的氧气是在A瓶充满之后进行收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所以B瓶中的氧气一开始就是纯净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以及如何判断氧气已经达到纯净要求,可以进行收集了。这样的相关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建立新的学习目标,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學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①问题导入设置问题情境。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③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④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如尝试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①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②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③红磷能不能燃烧?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建构性探究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途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无法进行。造成许多重要的内容无法形象的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许多在现实中无法进行或者反复进行的实验直观的呈献在学生面前。如①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使用昂贵药品等。②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硫酸、硫化物等。③实验步骤复杂,或者容易出现错误的的实验。④微观层面的化学反应,或者物质结构,如分子式、化学键等展示。利用具体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可以避免枯燥繁琐的语言描述所引起的困惑和无聊。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有效教学
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其特点是利用具体直观的实验操作活动进行形象、简单的说明,揭示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则必须根据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引导。以下是我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探索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途径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用建构主义指导实验教学时要注意改变学生知识的结构:在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形成新的知识框架,优化学生知识体系。利用实验课前的导入激发原有知识经验,把前概念的作用发挥出来。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前概念进行家庭实验。如初三教材设有“CO2溶于水”的实验。那么CO2是否溶于水,而且如果可以溶入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师首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举例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日常生活中CO2溶于水的具体实例。比如可口可乐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那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这时教师通过简单提示,就可以把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楚。教师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CO2会迅速逸出,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同学们就会得出“是利用气压的方法把CO2溶于液体之中的”。教师可以把剩下的实验探索交给同学们,请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可利用注射器将CO2注入到盛有水的封闭容器中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与已有的前概念进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也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要求。引导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新的思考,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如教师可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排水收集氧气的实验。在导管口放入集气瓶中的时间进行加热,同时开始收集气体。教师把充满气体的集气瓶标记为A。在A瓶收集满后,紧接着进行B瓶的收集。当B瓶充满后。进行燃烧实验。教师把铁线放入A、B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燃烧。让同学们观察二者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发现,A瓶中的铁线燃烧程度弱于B瓶中的铁线。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两根铁线的燃烧程度不同?
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直接解释原因所在。一定是A瓶中的氧气少于B瓶。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冲突。大家明明看着相同的方法获取氧气。为什么却出现氧气纯度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组探讨或者是动手操作,进行原因分析。可以从集气瓶的密封性不好,或者是时间差异导致的结果,还有可能是材料反应时质量或者数量的差异等多个问题和答案。通过分析和思考,同学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A瓶在收集氧气时,化学反应刚刚开始,产生的氧气不足,参杂着其他气体。而B瓶中的氧气是在A瓶充满之后进行收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所以B瓶中的氧气一开始就是纯净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以及如何判断氧气已经达到纯净要求,可以进行收集了。这样的相关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建立新的学习目标,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學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①问题导入设置问题情境。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③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④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如尝试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①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②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③红磷能不能燃烧?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建构性探究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途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无法进行。造成许多重要的内容无法形象的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许多在现实中无法进行或者反复进行的实验直观的呈献在学生面前。如①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使用昂贵药品等。②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硫酸、硫化物等。③实验步骤复杂,或者容易出现错误的的实验。④微观层面的化学反应,或者物质结构,如分子式、化学键等展示。利用具体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可以避免枯燥繁琐的语言描述所引起的困惑和无聊。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