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预设”与“生成”这两个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点击率较高的热词。众所周知,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既精彩又有效,就必须在备课时对动态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预设。作者以小学数学“九义”教材四年级“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为例,从三方面阐述精心预设的具体做法。
一、准确把握教材
教师在备课预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才能用好教材,更好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1.读懂课标,理清教材的知识领域编排主线,熟读《教师用书》相关内容,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对问题情境的呈现、每一道习题的安排、教材内容的结构、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的旁注、留白等内容都应该心中有数。如,“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教师用书》是这样讲的:“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教材出示了一个码头卸货的情境: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三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等候时间包括卸船时间)最少呢?这里卸货顺序的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列方案,要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学生可以计算出每种方案中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各是多少,从而找出最优的卸货顺序。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本节课中“等候时间”这个概念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中一般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与卸货时间不能等同,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怎样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呢?本课教学重点是:计算等候(停留)时间总和,从不同方案的选择中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是:通过体验、理解、感悟“等候时间”及“等候时间总和”,探究顺序与“等候时间总和”的关系,进一步渗透优化意识,实现合理安排。由此制定出本节课例3的教学目标为:
(1)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卸船”简单事例,体会统筹安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能力。
(3)懂得珍惜时间,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用好主题图,设计好练习、板书。
本节课例3的主题图是码头卸船的情境图,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观察主题图时要注意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三艘船同时到港准备卸货,“调度员”说:“只能一艘一艘地卸。”同时要设计好有梯度、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及简洁明快的板书。
二、全面了解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如,本节数学广角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数学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中优化和对策论的思想和方法。在学习了“烙饼”和“沏茶”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学生对合理安排、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主要解决“码头卸货”的问题,这一内容实际上是运筹学中的一个分支——排队论问题,它是现代物流学的基础理论,通过合理安排船只的卸货顺序从而缩短所有船只等候(停留)时间的总和,从而使码头泊位资源得到最大化流通和利用,也减少不同船只的等候(停留)时间,达到统筹兼顾、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通常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习惯,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培养、纠正。
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态度,对任课教师的感情。
4.了解学生的学习路径。
全面了解学生的途径可以是:课前访谈;课前问卷(前测);经验与分析;把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三、精准预设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师在备课预设时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需要精准预设教学过程,写好教学预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节“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例3的教学预案如下:
1.实例体验,引出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例“体育课后,又热又渴想喝水”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上完体育课我们总感觉到又累又渴,这时特别想喝水,请看,张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桶水(出示饮水机),这个饮水机有一个特点,只有一个龙头可以接水,老师要请两个同学上来接水喝。
(2)设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两个同学拿了什么杯子接水?谁先接谁后接?第一个同学接水时,第二个同学在旁边做什么?
(3)思考:刚才他们安排接水顺序是大杯子先接,小杯子后接;那么,還可以小杯子先接,大杯子后接,这两种接水的顺序哪一个的安排更合理一些呢?这里面可隐藏着一些数学秘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合理安排(三)的内容。
2.组织探究,发现结论。
(1)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生活中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很多,比如到理发店理发,到餐馆就餐,到车站买票等,再比如在繁忙的码头上同时来了三艘货船要进港卸货(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分析卸货顺序,发现不同的卸货方案,相互交流、发表不同的观点。
(3)举例分析、计算等候时间的总和。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三艘货船都卸完货,他们一共等候了多长时间呢?C船的等候时间是1小时,B船的等候时间是5小时,A船的等候时间13小时,把三艘货船各自的等候时间合在一起,就是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总和(19小时)。 师:六种卸货顺序的等候时间总和一样吗?哪种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少?哪种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多?
(4)分组合作,计算结果。
同桌合作在小白板上计算其中一种方案的等候时间总和。四人小组交流,重点展示,其余矫正、评价。
(5)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生:通过观察6种卸货的顺序和等候时间总和,发现:A—B—C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多,C—B—A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少,把用时少的排在前面,用时多的排在后面,就能使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
师:但要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条件:排队的人一定要同时来到,而且只有1个负责人时可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
(6)现场采访,升华认知。
师:选择C-B-A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能节约时间。
生:……
(7)前后呼应,回归应用。
师: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两种接水顺序的等候时间总和是否一样呢?在数学研究中,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对一些数量可以进行假设,假设大杯接满水要10秒,小杯接满水要5秒,那么两种接水顺序的等候的时间总和各是多少呢,我们比赛算一算。
生:分两部分计算,板书算式并讲解。
3.拓展运用,巩固升华。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就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码頭卸货需要合理的安排,我们生病了,到医院就诊也需要合理安排,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作业。
师:本节课主要解决的是“码头卸货”的问题,这一内容实际上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排队论,它是现代物流学的基础理论,这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最早研究运筹学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都和数学家思考的很接近了,真了不起!
4.回顾总结,反思策略。
师:同学们,生活比数学复杂,数学使生活简单。很多事为别人节约了时间,实际上也为自己节约了时间,生活中像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只有勤学善思、站高看远,对课堂教学精心预设,才能让动态的课堂教学有精彩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既精彩又有效的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材
教师在备课预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才能用好教材,更好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1.读懂课标,理清教材的知识领域编排主线,熟读《教师用书》相关内容,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对问题情境的呈现、每一道习题的安排、教材内容的结构、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的旁注、留白等内容都应该心中有数。如,“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教师用书》是这样讲的:“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教材出示了一个码头卸货的情境: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三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等候时间包括卸船时间)最少呢?这里卸货顺序的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列方案,要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学生可以计算出每种方案中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各是多少,从而找出最优的卸货顺序。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本节课中“等候时间”这个概念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中一般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与卸货时间不能等同,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怎样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呢?本课教学重点是:计算等候(停留)时间总和,从不同方案的选择中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是:通过体验、理解、感悟“等候时间”及“等候时间总和”,探究顺序与“等候时间总和”的关系,进一步渗透优化意识,实现合理安排。由此制定出本节课例3的教学目标为:
(1)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卸船”简单事例,体会统筹安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能力。
(3)懂得珍惜时间,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用好主题图,设计好练习、板书。
本节课例3的主题图是码头卸船的情境图,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观察主题图时要注意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三艘船同时到港准备卸货,“调度员”说:“只能一艘一艘地卸。”同时要设计好有梯度、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及简洁明快的板书。
二、全面了解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如,本节数学广角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数学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中优化和对策论的思想和方法。在学习了“烙饼”和“沏茶”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学生对合理安排、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主要解决“码头卸货”的问题,这一内容实际上是运筹学中的一个分支——排队论问题,它是现代物流学的基础理论,通过合理安排船只的卸货顺序从而缩短所有船只等候(停留)时间的总和,从而使码头泊位资源得到最大化流通和利用,也减少不同船只的等候(停留)时间,达到统筹兼顾、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通常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习惯,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培养、纠正。
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态度,对任课教师的感情。
4.了解学生的学习路径。
全面了解学生的途径可以是:课前访谈;课前问卷(前测);经验与分析;把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三、精准预设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师在备课预设时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需要精准预设教学过程,写好教学预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节“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例3的教学预案如下:
1.实例体验,引出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例“体育课后,又热又渴想喝水”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上完体育课我们总感觉到又累又渴,这时特别想喝水,请看,张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桶水(出示饮水机),这个饮水机有一个特点,只有一个龙头可以接水,老师要请两个同学上来接水喝。
(2)设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两个同学拿了什么杯子接水?谁先接谁后接?第一个同学接水时,第二个同学在旁边做什么?
(3)思考:刚才他们安排接水顺序是大杯子先接,小杯子后接;那么,還可以小杯子先接,大杯子后接,这两种接水的顺序哪一个的安排更合理一些呢?这里面可隐藏着一些数学秘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合理安排(三)的内容。
2.组织探究,发现结论。
(1)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生活中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很多,比如到理发店理发,到餐馆就餐,到车站买票等,再比如在繁忙的码头上同时来了三艘货船要进港卸货(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分析卸货顺序,发现不同的卸货方案,相互交流、发表不同的观点。
(3)举例分析、计算等候时间的总和。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三艘货船都卸完货,他们一共等候了多长时间呢?C船的等候时间是1小时,B船的等候时间是5小时,A船的等候时间13小时,把三艘货船各自的等候时间合在一起,就是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总和(19小时)。 师:六种卸货顺序的等候时间总和一样吗?哪种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少?哪种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多?
(4)分组合作,计算结果。
同桌合作在小白板上计算其中一种方案的等候时间总和。四人小组交流,重点展示,其余矫正、评价。
(5)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生:通过观察6种卸货的顺序和等候时间总和,发现:A—B—C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多,C—B—A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少,把用时少的排在前面,用时多的排在后面,就能使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
师:但要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条件:排队的人一定要同时来到,而且只有1个负责人时可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
(6)现场采访,升华认知。
师:选择C-B-A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能节约时间。
生:……
(7)前后呼应,回归应用。
师: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两种接水顺序的等候时间总和是否一样呢?在数学研究中,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对一些数量可以进行假设,假设大杯接满水要10秒,小杯接满水要5秒,那么两种接水顺序的等候的时间总和各是多少呢,我们比赛算一算。
生:分两部分计算,板书算式并讲解。
3.拓展运用,巩固升华。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就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码頭卸货需要合理的安排,我们生病了,到医院就诊也需要合理安排,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作业。
师:本节课主要解决的是“码头卸货”的问题,这一内容实际上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排队论,它是现代物流学的基础理论,这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最早研究运筹学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都和数学家思考的很接近了,真了不起!
4.回顾总结,反思策略。
师:同学们,生活比数学复杂,数学使生活简单。很多事为别人节约了时间,实际上也为自己节约了时间,生活中像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只有勤学善思、站高看远,对课堂教学精心预设,才能让动态的课堂教学有精彩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既精彩又有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