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凸显了一些新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做到:科学宣传,使学生懂得语文;创设氛围,使学生亲近语文;革新教法,使学生会学语文;激励褒奖,使学生喜爱语文;形成风格,使学生难忘语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育界的面貌较过去已大大改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也凸显了一些新问题,亟待人们去正视它、解决它。仅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尽管有层出不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斥语文课堂,但当前的语文教学状况和效益似乎并未达到我们的期望值。这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就学生的层面看,真正重视并热情参与语文学习的人很少,相当多的人仍然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可学可不学,甚至觉得它可有可无,他们总是喜欢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攻克数学难题或记忆英语词汇。而教师要么受学生冷淡态度的影响,摆出一副“一切悉听尊便”的样子,应付教学,要么在浮躁心理的作用下“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其教学效果不难想见。很显然,要改变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师生就要共同努力,双管齐下。下面,我就从教师的角度,对如何实施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谈一些认识。
  一、科学宣传,使学生懂得语文
  造成很多学生轻视、厌学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从没有摆正语文这一学科应有的位置。“态度决定一切”,因此,纠正他们错误的认识就成了帮助他们的首要前提。我们有必要抽取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生动的事例,对语文学科做实事求是的宣传广告,要通过引导让他们明白: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是我们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在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培养纯洁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换言之,学不好语文的人,其“做人”和“为学”两方面都不可能成功。
  二、创设氛围,使学生亲近语文
  将对话这一时代精神移入课堂是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法则。据教育学、心理学可知,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获得理想教学的优质土壤,它能使人精神爽逸,思维活跃,兴趣和潜能于不自觉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增强语文课堂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成尚荣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2期上撰文指出,课堂里学的东西,应该让学生带得走,应该伴学生行走,应该不断“发酵”给学生以刺激,提供能量,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教师就要充当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伴学生学习,使他们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革新教法,使学生会学语文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让学生愿意学语文和会学语文,除了利用学生渴求知识的天性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包孕外,还要紧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实际,灵活多变地更新教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四步一环”教学法、“激情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要义复述法”等教学方法。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追求使学生“有进步或发展”,因为这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四、激励褒奖,使学生喜爱语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建立激励机制、实施赏识教育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据心理学可知,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扬。每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问题学生,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作为有责任关爱学生的教师,一定要“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哪怕是那些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想方设法地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随着自信心的膨胀,他们身上的缺点自然会相应地一点点减少,对语文学科和语文学习的好感也就一步步增强了。我曾做过尝试,经常让胆小的学生读课文,让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他们表现出一点点长处,我就故意放大,并纳入平时的学情考核。结果,整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学习语文的热情十分高涨,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形成风格,使学生难忘语文
  有没有形成鲜明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之一。有人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令学生难忘的不是教师精彩的讲解,而是教师个性化色彩浓厚的教学风格;在所有教师中,语文教师稳定而成熟的教学风格又最令学生难忘。可见,对语文教师而言,只有饱览群书,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有效教学,才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有不少语文教师打着新课程改革的旗号,一味追求教学理念的“新颖”和课堂的热闹,把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活动课”,而不是利用教改锤炼教艺,使自己的教学风格趋于成熟和完善,结果师生的互动多了,课堂也似乎更吸引人了,可效果却适得其反。这一不良倾向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通过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改善投资融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从而有效推动基础设施建
摘 要: 本文对中西方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视觉传达 差异    传播的对象是人和人群结构而成的受众群体。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视觉传达中,设计是以单一的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与受众进行对话,如何选择对话的焦点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观众通过与设计作品的接触(视感、听感、动感等途径
摘 要: 实用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用艺术的形式美不仅是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而且是其追求的艺术目的,必须加以重视。内容是事物的内在因素,形式则是表现内容的方式。实用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形式美,而形式美的各种表现则需要依赖实用艺术的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 形式美 实用艺术 多样性 统一性    一、引言  形式美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其中
摘 要: 刺绣艺术以它悠久的历史,合理的实用性,祈求美满幸福的心理要求,质朴的寓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绝,我们要继承和传承这一艺术瑰宝,使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 刺绣 花样 寓意    在民间称为针绣的刺绣,是指用绣针引彩线,按描绘下来的花样,描画在纺织品上,通过刺绣运针,形成的花纹图案。  刺绣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年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周代也有“绣缋供职
摘 要: 问之于学有重要意见,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问答式”尝试,得出其不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自身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答式” 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沉寂多年的中国语文界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我作为一个苦心摸索于语文教学的一员,不揣浅陋,将自己的一点愈见拙笔与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清代学者刘开在《问说
摘 要: 中国传统符号是中国民族文化漫长的积淀,是民族创造智慧的体现,而中国的现代标志设计过多地受西方设计观念的影响,设计缺乏民族性。把中国的传统符号元素应用在标志设计中,如何从中国传统符号中吸取借鉴,是现代标志设计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中国传统符号 标志设计 设计方法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准确精练的形象传达给观众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
互联网企业颠覆手机产业的神化可能并不会出现在智能汽车时代。1886年1月29日,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的小型汽油发动机的交通工具获得了专利,这辆车不久后行驶在德国
摘 要: 古诗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时,拉近与古人的距离,这是有效进行古诗文教学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 诵读 古诗文教学 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优秀的课堂设计能充分激起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使学生在动脑动口的紧张活动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语文课堂是一门综合艺术,说要明理,诵要动情,演要尽兴,写要遒美,绘景要惟妙惟肖,状物要栩栩如生,塑人要活灵活现,展现意境要境界全出,无处不体现出一种艺术的魅力。  一、语言要有艺术性  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它的潜移默化可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在愉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