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汽艰苦造车记

来源 :世纪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17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 年2 月, 毛泽东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回国的专列上载着斯大林送他的吉斯牌防弹轿车。吉斯轿车是当时世界上的顶级豪车,但毛泽东真正相中的则是出品吉斯的斯大林汽车厂。
  参观该厂时,看到一辆辆汽车驶下装配线,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与苏联谈判商定的1950 年首批50 个援建项目中, 包括了建设一个现代化载货汽车制造厂。苏联方面给予了保证: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设备,中国就有什么设备;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样的生产水平,中国就有什么水平。对于毛泽东来说,这个礼物的分量,远远大于私人座驾。
  斯大林下令必须保证中国工厂成功
  1950 年3 月初, 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筹备组。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美国福特公司任工程师的孟少农调入筹备组,他感到非常惊喜,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竟然这么快就要造汽车了。20世纪上半叶,连年战乱使中国难以研发制造汽车,所谓汽车厂只有组装功能, 孟少农1946 年回国后只能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无实战之地。
  筹备组成立后,孟少农等人跑遍全国寻找厂址。建车厂需要雄厚的供电供水实力和大量钢铁资源,只有东北符合条件。沈阳和哈尔滨的城区已经很拥挤,没有空地,长春过去则是一个政治中心,工厂不多。经实地考察,选定了长春孟家屯,那里原是关东军驻扎地点,残存了一些被炮火破坏的大楼,经过简单整修就可以成为建厂指挥中心。当时整个长春只有两辆汽车,都是美国吉普,中苏专家就乘着它们勘察厂址。
  苏联动员了汽车、外贸、电站、机器、铁道等8 个工业部门参与援建。工厂设计由苏联汽车拖拉机设计院总承包。斯大林下了死命令,必须保证中国的工厂十分成功。苏联工业部领导人告诉孟少农,这是最高权威人士的命令,这个项目必须成功,不可靠的设备和援助不能给你们。
  凡是苏联有的,都原样置办一份,有的机器连苏联都是第一次试制。比如专门为一汽设计了一台压制解放卡车车架大梁的压床,重达3500 吨。苏联没有这么大的车间能够铸造这台机器,斯大林汽车厂盖了一个36 米跨度的超大型车间,铸造出的第一台压床给中国, 第二台才自己用。苏联铁路系统全线总动员,一切列车为这台设备让路,到满洲里后,因为中苏铁轨不同还换了车皮。结果到哈尔滨时却由于体积过大无法通过桥梁,只好又绕道大庆以西,才终于将这个庞然大物运抵与莫斯科相距1 万多公里的长春。
  全国支持长春三年建厂
  1953 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元年。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 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 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打下工业基础。建成长春汽车厂并生产出汽车,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内容。原计划四年建成,时间表已经非常紧张,但苏联专家评估后却认为努努力三年也有可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通报全国,责成有关部门给予最大支持。
  1953 年, 从全国各地调来了数千名干部和技术工人,不少科长是由县团级干部担任。数百名北京、天津、上海的大学生毕业被分配至此,还有许多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自愿回国到长春参加汽车厂建设。孟少农晚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帮助。政府发文指示某某地必须支援多少人。否则,我们就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召集那么多人。”当时长春人口不足十万,满目疮痍,气候苦寒。一汽副总工程师陆孝宽回忆说:“在南方的传闻中, 提起长春是谈虎色变。
  但毕竟是建设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汽车厂,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仍以调入长春为荣。”1952 年, 李岚清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被分配到正在筹建中的一汽工作,他只知道要去长春市委报道,厂子具体地址等信息都是保密的。李岚清回忆说:“一汽第一代青年职工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刻苦学习中度过的,下班之后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大家都在苦攻俄文和技术知识。”苏联派来了大批专家手把手带徒弟, 厂里举办俄文速成班。苏方还提出一个实习生留学培养方案,列出了从生产到管理各个部门所需的人员清单,上至厂长、处长、车间主任,下至工段长、调整工,拟全部送到斯大林汽车厂实习。每人每月发700 卢布补助, 相当于苏联工程师待遇,还给置办了皮大衣、呢大衣、毛料大衣、毛料西服等行头。
  从1952 年开始, 苏方多次催促赶紧签订实习生合同,甚至不签合同也行, 先送人过来,不然学成回国后就赶不上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但国内各种政治审查、组织批准程序十分严格,实习生筛选效率较低, 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3 年底才送出几十名实习生。1956 年,由李岚清带队的最后一批实习生赴苏,至此一汽送去总共500 多名实习生。
  毛泽东拒绝“冠名”
  既然是全盘学习苏联,起初很多人建议厂名也学斯大林汽车厂,叫毛泽东汽车厂。这个名字很快就传开了,但毛泽东本人最反对用领导人名字来命名城市街道和企业。1953 年6 月中旬,一机部汽车局派人将一封密件送到筹建中的长春汽车厂,副厂长郭力打开一看,是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车厂终于有了正式的厂名。第一汽车制造厂,这个名字寄托着毛泽东的希望, 有了第一,还会有第二第三,中国将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一家工厂奠基题词。
  奠基典礼原计划在1953 年7 月初举行,但长春从7 月1 日起就天天下雨。廠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瑛回忆,他们只好与长春军用机场和军队航校气象站联系,请求他们透露“天机”,帮助选个晴天举行典礼。长春部队首长十分重视,特意与北京军方气象部门沟通对照,以便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预报, 最终预测7 月15日上午晴天。
  7 月15 日上午, 果然晴空万里,一汽破土动工。6 名青年共产党员身穿厂里统一配备的短袖白衬衫,将刻着毛泽东题词的汉白玉基石安放在基座上,李岚清是其中一员。典礼在中午12 时结束, 就在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时,忽然天降暴雨、雷电交加, 主席台还没来得及拆除,台下就瞬间变成一片汪洋。   在一片荒野上,三年时间内不仅要建成年产3 万辆4 吨载重车的综合性汽车厂,还要建起容纳四五万人居住的生活区及配套基础设施。从基层干起后来当上一汽厂长的李刚说过:“鞍钢的项目虽大,但它是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一汽项目是平地起家,更为艰巨。”按照东北地区的气候规律,深冬季节“猫冬”不施工,但为了实现三年建厂,必须在千里冰封的冻土上挖掘,在寒风刺骨的高空架钢筋。熬过1953 年冬天,1954 年夏季多雨, 三个月降雨44 天,大雨中也一直坚持施工。
  1954 年冬天, 苏联专家基列夫想了个办法,用火车头喷出的蒸汽在封闭厂房中取暖。铁道部部长吕正操给予支持,从全国各地调来8 辆蒸汽火车头送至长春。
  天价“解放”车
  为适应全国工业建设需求,一汽受命优先生产载货汽车,车型按苏联专家建议选择了吉斯150。吉斯150 是苏联在二战后投产的新型卡车,是根据战时从美国租借来的通用卡车等车型改良组装的混合产品。一汽的解放卡车在吉斯150 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使之更符合中国的道路状况和运输需求。“解放”这个名字在建厂初期就定下来了。斯大林汽车厂提出,希望中方给卡车取个牌名,以便标在设计图纸和车头模子上。一机部部长黄敬等人列出“解放”“前进”“胜利”等多个名字作为候选,呈交毛泽东后,他圈定了“解放”。车牌字体取自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的报头。
  1956 年7 月13 日,距离建厂三周年还有两天,一汽兑现承诺,装配出第一辆“解放”卡车,14 日装配出第一批共12 辆。14日上午召开庆祝会后,400 多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坐上披着红花的“解放”卡车,组成报捷车浩浩荡荡驶过长春主干道,全城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市民夹道欢呼。
  1956 年国庆节,第一批“解放”汽车参加了阅兵式,随后被摆在天安门广场前展示。“解放”正式投产后非常抢手,要有政府批件才能买到。孟少农回忆:最初定价是14000 多元人民币,大约有20%的利润。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工资大约四五百元,普通家庭的月支出大约三四十元,“解放”车也可算是天价了。
  “东风”驶进中南海
  1956 年4 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在会上说:“什么时候我们开会能坐自己生产的小轿车来就好了。”虽然解放车很快诞生,但他更盼望国产专车早日取代苏联轿车,这毕竟更加关系到国家形象。
  1958 年2 月13 日,毛泽东到一汽视察,他问厂长饶斌:“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呀? ”此时一汽对小轿车的研发组装已经开展近一年,设计参照法国的西姆卡和德国的奔驰190。毛泽东视察后,一汽全厂大动员,组成突击队,23 天昼夜奋战,突击组装出了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
  1958 年5 月21 日,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铁道部派专用车厢把东风牌小轿车从长春运至北京。列车进站后,闻讯而来的群众和记者将“东风”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借助站台服务人员帮助,“东风”根本无法驶离月台。按照计划,“东风”先在北京主要街道展示一圈,然后驶向一机部、中南海。
  “东风”驶进中南海,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赶出来迎接,说明天一早再把车送来,放在怀仁堂草坪上展览几天。杨尚昆发现车头有排英文字母,问“这是啥子意思? ”饶斌解释是拼音“东风”。杨尚昆说,这不大好,人们认不得,还以为是外国车呢。他建议换成汉字。大家觉得有道理,明天一早就要给中央领导看车了,刻不容缓。
  首先,“东风” 两个字找谁写? 有人提议从毛主席“东风压倒西风”的题词里提取,于是一汽一行人赶赴人民日报社,报社领导一听这个创意欣然支持,指示摄影室以最快速度按一汽要求尺寸影印出毛泽东“东风”二字手迹。拿到手迹又迅速找到灯市口一家汽车修理厂,厂里师傅一看是国产第一辆小轿车,都很兴奋,彻夜劳作,用矬刀矬出“东风”并电镀,把车头七个拼音字母卸下来,洞眼补漆,重新打眼镶配汉字。
  第二天一早, 小轿车镶着“东风”车标驶进了中南海,停在怀仁堂门前。怀仁堂正在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间歇中央领导人都抢着围观。周恩来围车看了一圈后打开机器盖子看发动机,问了句:“这发动机是抄奔驰190的,对吧!”带队的产品设计处副处长史汝辑说“是”。周恩来说:
  “世界上的汽车都是互相抄的,但要抄得巧, 得有些改变才行,原样照搬, 人家会提出意见来的,比如发动机的气阀室盖就可以改改形状嘛。”毛泽东在散会后的一个傍晚出来看车了,他绕着车反复端详,并和林伯渠一起上车,绕怀仁堂兜风两圈。下车后,毛泽东连连说:“好呀,好呀,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 ”
  红旗CA72 进京献礼
  东风小轿车只有一辆,没有投入量产,这辆车现存一汽博物馆。中央向一汽下达了新任务:赶在国庆十周年庆典前生产出高级轿车。
  1958 年,一汽以“东风”为原型, 参照1955 年美国克莱斯勒轿车,设计生产出了著名的红旗CA72。“红旗”与“东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造型更具民族风格,内饰更为华贵。
  1959 年国庆节前夕,30 多辆红旗CA72 运送至北京,其中有两辆敞篷检阅车,中隔墙上装有供检阅人专用的扶手。这次进京献礼,红旗背负着一汽全厂的三个托付:一是让两辆敞篷车成为国庆阅兵检阅车;二是让其他红旗轿车参加国庆游行,接受毛主席检阅;三是请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看车,让一部分中央领导在节日中坐上红旗。之所以会给出这三项任务,是因为北京汽车厂也生产出北京牌轿车和敞篷车送到中央,与“红旗”形成竞争之势。共和国十年大庆非比寻常,两家都想一展风采。阅兵指挥部专门组织了一场对比试验:按照检阅路线行驶, 出故宫大门,过金水桥,穿过天安门广场。“红旗”走得非常稳,比武胜出。红旗轿车参加游行演练也获得批准。一汽的目标达成了两个。
  第三个目标是让中央首长节日期间坐上红旗轿车,要做到这点,一得让首长相中,二得在国庆前拿到牌照。一汽兵分几路, 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警卫局、总参装备部、外交部等部门提供看车试车服务。各部门都很欢迎,都提出要跑起来试试。当时长安街车很少,可以开快车,但许多领导要求跑八达岭、十三陵、潭柘寺,路遥知马力。到薄一波家试车时,薄一波提出跑天津。恰巧當时北京牌轿车也要同行试车,红旗轿车开足马力,屡屡超车,没有发生故障,又一次抢尽风头。一机部副部长汪道涵看车时一高兴忘了时间,突然想起来得赶去机场接外宾,身边另一位领导说:“坐他们的红旗去吧,每小时160 公里。”汪道涵到达机场时, 非但没有迟到,还提前了不少时间。
  当时红旗轿车还有很多问题,开起来还是有危险的,因此,北京市公安局车务科迟迟没有通过牌照申请。1959 年9 月27日, 眼看还有三天就是国庆节了,一汽厂长饶斌向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反应情况,得到万里的支持,30 多辆红旗轿车全部拿到了牌照。10 月1 日,10 辆崭新的CA72 红旗轿车在国庆10 周年庆典上亮相, 国内外竞相报道“中国第一车”。
其他文献
贺炳炎,1913年出生,湖北松滋人,开国上将;廖汉生,1911年出生,湖南桑植人,开国中将。1936年后,他俩曾4次搭档,在同一部队分别担任军事、政治主官,经历了长征、抗日、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带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今第七十二集团军),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次搭档:一个当师长,一个当师政委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次年2
期刊
李先念出身贫寒,只念过3年私塾,是在革命斗争和丁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说:“我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什么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一切都是学来的。”“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恩来直接指导的,毛泽东是我一辈子的导师。”“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  1909年6月,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人私塾读书,12岁因家贫辍学当
期刊
张爱萍是开国上将。他戎马一生,百战疆场,曾经参加创建人民海军,第一次指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胜利解放一江山岛,亲自指挥并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验及“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创建了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等辉煌业绩。张爱萍还有“儒将”的雅号,在军中获得了“马上诗人”的称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他的诗词既是他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的鲜明写照,也是他人生革命征程的历史见证。  “州
期刊
姚佐唐,1898 年生于安徽桐城。中共早期党员, 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革命烈士。姚佐唐出身工人家庭, 自幼跟随在江南造船厂工作的父亲生活在上海。姚家先祖姚鼐系清朝著名散文家、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侄孙姚莹在鸦片战争时曾在台湾任要职, 击败过英军的入侵,为保卫祖国的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少年时代的姚佐唐, 常听父辈们讲述先祖的轶闻逸事,从小就立志用功读书,准
期刊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和采用国产材料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铁路、公路双层两用桥梁。它酝酿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始建于经济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建成于1968年。在建设过程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工人阶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开创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建设南京大桥的提出  南京地处长江的下游。长江南京段江
期刊
在举国欢庆翻身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1949 年11 月27 日,一批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却在即将解放的重庆,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他们的名字永远定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其中,领导渣滓洞地下党组织的是一位女同志,她叫胡其芬,曾是《新华日报》英文翻译,是国统区中共地下党组织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学生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其芬,原名胡永萱,曾用名胡南、胡启芬,在渣滓洞监狱
期刊
台儿庄大捷,是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前线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地下党员积极努力的结果。当时就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奋战在第五战区司令部,为战役决策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加了战斗。  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夏次叔  台儿庄战役期间,夏次叔在第五战区任李宗仁机要秘书、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总动委) 常委兼组织部长,为李宗仁的智囊。他利用特殊身份
期刊
摘 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实践成果,是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夯实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育人材料,深化了思政課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以其
期刊
彭雪枫,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事学运、兵运工作,参与领导农民暴动, 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1930 年,彭雪枫到中央苏区,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参加东征。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9月,彭雪枫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
期刊
开国上将韦国清,广西东兰县人, 是人民军队著名将领之一:红军时期,在从广西到江西,又从江西到陕北的转战中,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特科团长;抗战时期,他先在八路军里办学育人, 后赴新四军中挥戈杀敌,他从随营学校校长变身为野战部队旅长、副师长;解放战场上,从白塔埠战役攻坚到孟良崮战役打援,从淮海战役牵敌到渡江战役主攻,他从纵队副司令员成长为兵团司令员。在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军事名家的历程中, 韦国清八载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