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层次不一,写出来的作文也参差不齐。经过对比研究,我发现,学生写作水平与自身、家庭、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而进行了细致探究,希望能找出具体原因,寻求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157
一、问题分析
初中作文考察学生写作,思考,书写,构思等综合能力。以云南省2018年中考题“[ZZ(Z] [ZZ)]二三事”为例。单从题目开看,考点清晰,考察学生审题、思考、表达的能力,既能兼顾大众,让考生有所思有所写,也对优秀学生具有选拔性。因而考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比如《胡同二三事》,讲述小小胡同里的浓浓乡情,题材新颖,视觉独特;《我与父亲的二三事》由一个“麻袋”引申家庭重担,表现贫困子弟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诗词二三事》列举了李白、曹操、辛弃疾的诗词,从自我到家国,阐述当代中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作文题,我们感受到了当代中学生的所思所想,也从中寻找到了民族希望与正能量。
当然,作文中也表现出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审题不清,题目要求“二三”事,但写一件事者有之,泛泛而谈者有之,文题不对者有之,抄袭材料者有之,不知所云者亦有之。同一时代,接受同样教育的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作文差异之大呢?
二、影响学生写作差异的因素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语文学习程度如何,其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因而,透过考题,我们也能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把握,试题能够反映出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现象,考生答题情况与自身、家庭、社会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一)自身因素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以文字有序地表达思维成果的活动过程,是人们对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表达和传播。”所以,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影响着写作的内容和表达效果。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开朗,接触的朋友广泛,认知也相对较广。加上平时也经常参加培训,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这类孩子与其他的孩子相比,有着更为丰富的自身体验,生活的宽度和广度都要高于其他人,因而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相比更能表达自我对社会的认知。
另外,自身的阅读也影响着写作。对于“阅读”与“写作”,学术上一直存在着两极之辩。以叶圣陶先生作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而教学实践中,又有了诸如“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等新的观念。但是,无论是“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最终都指向,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能写出“林语堂二三事”的学生,一定阅读过与“林语堂”有关的书籍。而这样的阅读,增强他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增加着学生的自我认知。
同时,管建刚在《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提出,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训练学生的“心灵力”。“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活,就有永不枯竭的写作的源泉”。优秀作文中“胡同二三事”“我与父亲二三事”这样的文章便是学生日常留心生活的体现。
(二)家庭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千差万别,最终写作也呈现不同层次,然而,终其原因,学生的差异还来源于家庭的差异。例如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再加之父母善于引导,学生便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参加社会活动、阅读大量书目、留心周围生活,最后写出能表达自我的文章。而相反,如前文所述,学生生长在一个充满冷暴力或是分裂的家庭当中,学生可能就会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自身能力较强比较优秀,或者受家庭因素影响过重而自我堕落。
(三)社会因素
生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视野。生活在乡村里的孩子,或许不知道“共享单车”为何物,同样,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大多也不知道“插秧”如何操作。这本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是,近年来,农村生活日益优越,农村孩子中“不思进取”的现象比比皆是,“辍学”、“早恋”、“群殴”等事件公然出现在了中考作文中,父母“打工”“赌博”,自己与爷爷奶奶居住等现象更是寻常。
这样的孩子都聚集在学校中,学校环境,交往环境又互相作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容小觑。
三、自己教学中忽略的问题
作文题干要求中有一项“说真话,抒真情”很关键,阅卷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文章文辞华丽,文笔优美,但是通篇读下来却缺乏真情实感,诸如写《诗词二三事》《语文二三事》《歷史二三事》之类,文章选材新颖,表达优美,辞藻华丽,不难看出,学生平时积累深厚,作文训练较多。但却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真实的情感,文章略显空洞。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视野、能力达不到那么高的层级,但是又刻意追求,就容易出现这些现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还是应该引导学生写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争取在情感表达方面有所突破。
四、今后要改进的措施
第一,正视了学生的写作与自身、家庭、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后,在班级内部积极倡导和谐的班级、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认识自己、开发自己,认识生活、开掘生活,感悟自然、社会和人生。
第二,多给孩子们关爱,做孩子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时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发现孩子们的文章魅力。
第三,作文指导因人而异,语文老师的职责应该是教会孩子表达他自己,而不是让孩子说老师的话。教学中应多引导孩子开口说,动手写。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描写力”、“架构力”、“打磨力”。
写作是自我表达的过程,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否表达清晰有条理,便成了衡量标准。有了这条准绳,我们便要去积极探寻影响学生表达的因素。当然,本文所见的三个因素也仅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希望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找更多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张筱南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管建刚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2013.7重印)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157
一、问题分析
初中作文考察学生写作,思考,书写,构思等综合能力。以云南省2018年中考题“[ZZ(Z] [ZZ)]二三事”为例。单从题目开看,考点清晰,考察学生审题、思考、表达的能力,既能兼顾大众,让考生有所思有所写,也对优秀学生具有选拔性。因而考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比如《胡同二三事》,讲述小小胡同里的浓浓乡情,题材新颖,视觉独特;《我与父亲的二三事》由一个“麻袋”引申家庭重担,表现贫困子弟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诗词二三事》列举了李白、曹操、辛弃疾的诗词,从自我到家国,阐述当代中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作文题,我们感受到了当代中学生的所思所想,也从中寻找到了民族希望与正能量。
当然,作文中也表现出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审题不清,题目要求“二三”事,但写一件事者有之,泛泛而谈者有之,文题不对者有之,抄袭材料者有之,不知所云者亦有之。同一时代,接受同样教育的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作文差异之大呢?
二、影响学生写作差异的因素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语文学习程度如何,其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因而,透过考题,我们也能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把握,试题能够反映出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现象,考生答题情况与自身、家庭、社会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一)自身因素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以文字有序地表达思维成果的活动过程,是人们对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表达和传播。”所以,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影响着写作的内容和表达效果。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开朗,接触的朋友广泛,认知也相对较广。加上平时也经常参加培训,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这类孩子与其他的孩子相比,有着更为丰富的自身体验,生活的宽度和广度都要高于其他人,因而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相比更能表达自我对社会的认知。
另外,自身的阅读也影响着写作。对于“阅读”与“写作”,学术上一直存在着两极之辩。以叶圣陶先生作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而教学实践中,又有了诸如“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等新的观念。但是,无论是“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最终都指向,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能写出“林语堂二三事”的学生,一定阅读过与“林语堂”有关的书籍。而这样的阅读,增强他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增加着学生的自我认知。
同时,管建刚在《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提出,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训练学生的“心灵力”。“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活,就有永不枯竭的写作的源泉”。优秀作文中“胡同二三事”“我与父亲二三事”这样的文章便是学生日常留心生活的体现。
(二)家庭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千差万别,最终写作也呈现不同层次,然而,终其原因,学生的差异还来源于家庭的差异。例如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再加之父母善于引导,学生便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参加社会活动、阅读大量书目、留心周围生活,最后写出能表达自我的文章。而相反,如前文所述,学生生长在一个充满冷暴力或是分裂的家庭当中,学生可能就会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自身能力较强比较优秀,或者受家庭因素影响过重而自我堕落。
(三)社会因素
生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视野。生活在乡村里的孩子,或许不知道“共享单车”为何物,同样,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大多也不知道“插秧”如何操作。这本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是,近年来,农村生活日益优越,农村孩子中“不思进取”的现象比比皆是,“辍学”、“早恋”、“群殴”等事件公然出现在了中考作文中,父母“打工”“赌博”,自己与爷爷奶奶居住等现象更是寻常。
这样的孩子都聚集在学校中,学校环境,交往环境又互相作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容小觑。
三、自己教学中忽略的问题
作文题干要求中有一项“说真话,抒真情”很关键,阅卷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文章文辞华丽,文笔优美,但是通篇读下来却缺乏真情实感,诸如写《诗词二三事》《语文二三事》《歷史二三事》之类,文章选材新颖,表达优美,辞藻华丽,不难看出,学生平时积累深厚,作文训练较多。但却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真实的情感,文章略显空洞。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视野、能力达不到那么高的层级,但是又刻意追求,就容易出现这些现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还是应该引导学生写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争取在情感表达方面有所突破。
四、今后要改进的措施
第一,正视了学生的写作与自身、家庭、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后,在班级内部积极倡导和谐的班级、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认识自己、开发自己,认识生活、开掘生活,感悟自然、社会和人生。
第二,多给孩子们关爱,做孩子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时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发现孩子们的文章魅力。
第三,作文指导因人而异,语文老师的职责应该是教会孩子表达他自己,而不是让孩子说老师的话。教学中应多引导孩子开口说,动手写。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描写力”、“架构力”、“打磨力”。
写作是自我表达的过程,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否表达清晰有条理,便成了衡量标准。有了这条准绳,我们便要去积极探寻影响学生表达的因素。当然,本文所见的三个因素也仅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希望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找更多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张筱南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管建刚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2013.7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