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好的记忆力,可是很多学生抱怨说记不住单词,记不住词组,学过的语法也记不住,或者记住一段时间又忘记了。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读勤记。自觉主动地学习,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关键词】 记忆 遗忘规律 过度记忆 记忆规律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好的记忆力,可是很多学生抱怨说记不住单词,记不住词组,学过的语法也记不住,或者记住一段时间又忘记了。而词汇量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像文盲一样,看不懂句子,读不懂文章。而语法的记忆也很重要,一个句子中没有生词,却看不出结构,会错误地理解句意。
1. 学生记忆中出现的问题
有的学生不爱朗读单词以至于单词的发音是错误的或者根本不会读;有的学生会读单词,但跟单词的意思联系不上,有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把单词的意思记错了。有时候叫学生起来翻译句子,因为里面有几个单词不认识,就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记单词时往往喜欢临时抱佛脚,在教师检查单词前背一下,应付教师的检查,检查是应付过去了,但所记的单词也很快忘记了。还有很多的学生在记单词时,只记其中的一个意思,而其它的意思就没记,一词多义的现象也成为学生的记忆难点。
学生普遍反映记词组比记单词更难,因为词组的意思并非里面几个单词合在一起的意思。有时一个单词搭配不同的介词、副词或名词等,可以构成几个词组,学生记忆起来会觉得困难,例如turn可以构成几个词组:turn up, turn down, turn in, turn away, turn on, turn off。而英语中像这样的词组还有不少。有的词组的意思比较多,记住这多个意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例如:break up 有“打碎;结束;(关系)破裂;解散”等意思。
2. 分析学生的记忆
记忆是一个对刺激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根据材料在记忆中所保持或存储的时间长度,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记忆。教师们都希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中的记忆是长时记忆,而且存储时间更长一些更好。
学生们的单词、词组与语法的记忆都属于语义记忆,即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它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包括关于词的知识。
词优效应相互激活模型认为,人在对词的辨认与识别过程中,有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参与加工处理。在对单词的再认过程中,存在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当单词的字母的刺激信息,通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来影响对单词的激活,这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当来自单词的刺激信息,通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来影响字母基本特征水平的激活,则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在单词识别中,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是紧密联系且相互作用的。
3. 提高学生的记忆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学习不够认真自觉,虽然知道记单词、词组的重要性,但花的时间不多,没有养成经常记单词的习惯;有的学生记单词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只在检查前背一下;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听写单词时想方设法地舞弊。早自习朗读单词时,不认真跟读,或者根本就没读,以至于不会读单词,这样根本就无法根据发音记单词。上课时,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讲,没能理解语法知识,以至于没记住一些语法现象。对某些重点词语及语法现象没有做笔记,没过几天就把教师讲的知识忘记了。因此良好的学习态度与随之产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了解遗忘规律。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很多学生只注重了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学生的记忆由记忆开始时的瞬间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记忆,听写完后很快就忘记了,这种记忆就是短时记忆。因此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中的词义、语法意义理解的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最终形成长时记忆。
注意过度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记忆叫过度记忆。但很多学生在记忆单词、词组的过程中,刚刚记住了就不记了,然后很快又忘记了。与此相反,有些儿时反复吟唱的歌曲,许多年后仍然能清楚的唱出来,尽管这期间有很长时间没练习;有些儿时反复听过的童话故事,许多年后还记得其中的故事情节,这都是过度学习的作用。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但过度记忆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积极思维,深刻理解重点、难点。再有,运用过度记忆法并不是不分主次,一律“过度”,而是对有难度的单词、词组和语法知识。另外,还需说明,过多的过度记忆可能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以至注意力涣散等。这是影响记忆的不利因素。所以过度记忆要适度。
总而言之,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记忆规律,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读勤记。自觉主动地学习,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且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梁宁建. 当代认知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关键词】 记忆 遗忘规律 过度记忆 记忆规律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好的记忆力,可是很多学生抱怨说记不住单词,记不住词组,学过的语法也记不住,或者记住一段时间又忘记了。而词汇量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像文盲一样,看不懂句子,读不懂文章。而语法的记忆也很重要,一个句子中没有生词,却看不出结构,会错误地理解句意。
1. 学生记忆中出现的问题
有的学生不爱朗读单词以至于单词的发音是错误的或者根本不会读;有的学生会读单词,但跟单词的意思联系不上,有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把单词的意思记错了。有时候叫学生起来翻译句子,因为里面有几个单词不认识,就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记单词时往往喜欢临时抱佛脚,在教师检查单词前背一下,应付教师的检查,检查是应付过去了,但所记的单词也很快忘记了。还有很多的学生在记单词时,只记其中的一个意思,而其它的意思就没记,一词多义的现象也成为学生的记忆难点。
学生普遍反映记词组比记单词更难,因为词组的意思并非里面几个单词合在一起的意思。有时一个单词搭配不同的介词、副词或名词等,可以构成几个词组,学生记忆起来会觉得困难,例如turn可以构成几个词组:turn up, turn down, turn in, turn away, turn on, turn off。而英语中像这样的词组还有不少。有的词组的意思比较多,记住这多个意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例如:break up 有“打碎;结束;(关系)破裂;解散”等意思。
2. 分析学生的记忆
记忆是一个对刺激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根据材料在记忆中所保持或存储的时间长度,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记忆。教师们都希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中的记忆是长时记忆,而且存储时间更长一些更好。
学生们的单词、词组与语法的记忆都属于语义记忆,即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它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包括关于词的知识。
词优效应相互激活模型认为,人在对词的辨认与识别过程中,有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参与加工处理。在对单词的再认过程中,存在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当单词的字母的刺激信息,通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来影响对单词的激活,这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当来自单词的刺激信息,通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来影响字母基本特征水平的激活,则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在单词识别中,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是紧密联系且相互作用的。
3. 提高学生的记忆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学习不够认真自觉,虽然知道记单词、词组的重要性,但花的时间不多,没有养成经常记单词的习惯;有的学生记单词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只在检查前背一下;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听写单词时想方设法地舞弊。早自习朗读单词时,不认真跟读,或者根本就没读,以至于不会读单词,这样根本就无法根据发音记单词。上课时,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讲,没能理解语法知识,以至于没记住一些语法现象。对某些重点词语及语法现象没有做笔记,没过几天就把教师讲的知识忘记了。因此良好的学习态度与随之产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了解遗忘规律。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很多学生只注重了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学生的记忆由记忆开始时的瞬间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记忆,听写完后很快就忘记了,这种记忆就是短时记忆。因此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中的词义、语法意义理解的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最终形成长时记忆。
注意过度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记忆叫过度记忆。但很多学生在记忆单词、词组的过程中,刚刚记住了就不记了,然后很快又忘记了。与此相反,有些儿时反复吟唱的歌曲,许多年后仍然能清楚的唱出来,尽管这期间有很长时间没练习;有些儿时反复听过的童话故事,许多年后还记得其中的故事情节,这都是过度学习的作用。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但过度记忆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积极思维,深刻理解重点、难点。再有,运用过度记忆法并不是不分主次,一律“过度”,而是对有难度的单词、词组和语法知识。另外,还需说明,过多的过度记忆可能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以至注意力涣散等。这是影响记忆的不利因素。所以过度记忆要适度。
总而言之,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记忆规律,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读勤记。自觉主动地学习,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且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梁宁建. 当代认知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