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核心课程;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每堂课都向学生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才会让学生主动“动筷”。而在我看来,不仅仅学生是品尝者,我也在和他们一起品尝。有时,学生会转变成奇思妙想的烹饪师;有时,我也变成了煽风点火者。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教学的滋味。
一、点燃那把“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课未授,也要展开准备工作。授课前需要点燃学生这把“火”,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且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材料,了解本课的大致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性、积极性、自觉性逐渐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如今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既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品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原料”的质量
(一)内容生活化
教师应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原则,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生活,对这些生活化的资源缺乏有效地优化,不应只是注重教学的形式,致使教育内容在学生中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获得的实效却不大。再者,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不该只注意教育的即时效果,缺乏课后利用资源,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致使教育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育的持效性则不强……
(二)内容实时化
品社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特别是中高年级,内容非常广泛,对教师的知识量要求高,选择实时性的生活素材能够使教材中枯燥、乏味的知识更加生动化、具象化,同时,结合实时性生活素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当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时事热点素材的采集、社会事件的累计、学生兴趣点分析,在掌握这些教学要素后,教师需要对相关素材进行加工和组合,使其能够与教材内容契合,最终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将社会生活与课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充分打造时代化、生动化、生活化的品社教学课堂。
(三)内容兴趣化
教师依托品德与社会教材,课前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把静态的资源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具体的、易于接受的资源,如:童话故事、生活情景、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发展道德的思维,提高道德认识;化动态的资源引发学生兴趣,煽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情绪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激发动机,并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课中利用资源,实施教学,关注生成资源;课后继续运用资源,让学生把课堂中获得的认识在实践中践行,化为自己的品质,落实到自己的言行,
(四)内容灵活化
大部分品德与社会教师为兼职教师,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没能创造性地活化教材资源,只是以教参上的目标为标准,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范例,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学生虽获得了某些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因为道德知识有其特殊性,要求客观与主观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感性的“懂”上升为理性的“信”。
三、有“佐料”才有味儿
(一)甜
在品社的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学活动有多精彩,活动形式有多少,学生都需要鼓励和赞扬。对学生的表扬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要注意理解学生的体现。良好的品质与优异的成绩都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组成的,只有不断地鼓舞,才能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祢补不足,顺利转优。因此,对学生的情感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情感评价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甜”味。
(二)咸
咸味是百味之王,怎么都不可缺少,就如同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一般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千人一律的金科玉律,更不是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随着教育的改革,原本的“好方法”很可能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逐渐被淘汰。只有根据自己和学生等实际情况,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让教学课堂少不了这“百味之王”。
(三)酸
人们都说“无酸不成味”,在品社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这一味少不了的佐料。我们总是喊着因材施教的口号,却在教学中很难实践。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技能也不是彼此一样,最后也没有考试,效果反应都在平时。这就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弹性化教学目标。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能力弱的孩子,行为、思想有偏差的孩子,及时纠正他们的误区,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注重个性化、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厨师”的水平
作为老师,我们时常教育学生能端正态度,积极进取,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负责。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直言不讳地教育我们也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负责,但我们品社高研班班主任——魏老师,却能让们直面自己身上的不足,不说客套话、虚话,一次次地让我们聆听到这种直达心灵深处的思想的教诲,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有了更完整的解读。也让我感悟到,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己个人的魅力,教育便是徒然的;教师应该是个智者,要拥有一颗儿童的心,静听花开的“花苞”心态,懂得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用自己优雅、幽默、真诚、宽容、感恩、学识等人格魅力影响和引领学生。
五、点缀成花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品社教材千变万化,每节课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头,不同的形式结尾。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可以引人入胜,而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有效把握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可以巩固内容、可以拓展视野、更能升华情感,让课堂的结尾再次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
每位品尝者,都有自己挚爱的口味;每位烹饪师,都有自己的厨艺特长。时间的流逝,生活在继续,教育在革新,教学的滋味也日复一日的在变换,我和我的学生既是品尝者又是烹饪师,相信我们都会爱上属于自己的“佳肴”。教育的路途在继续,我对教学的感悟也会越来越多,相信我更努力的走下去。
一、点燃那把“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课未授,也要展开准备工作。授课前需要点燃学生这把“火”,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且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材料,了解本课的大致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性、积极性、自觉性逐渐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如今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既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品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原料”的质量
(一)内容生活化
教师应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原则,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生活,对这些生活化的资源缺乏有效地优化,不应只是注重教学的形式,致使教育内容在学生中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获得的实效却不大。再者,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不该只注意教育的即时效果,缺乏课后利用资源,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致使教育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育的持效性则不强……
(二)内容实时化
品社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特别是中高年级,内容非常广泛,对教师的知识量要求高,选择实时性的生活素材能够使教材中枯燥、乏味的知识更加生动化、具象化,同时,结合实时性生活素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当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时事热点素材的采集、社会事件的累计、学生兴趣点分析,在掌握这些教学要素后,教师需要对相关素材进行加工和组合,使其能够与教材内容契合,最终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将社会生活与课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充分打造时代化、生动化、生活化的品社教学课堂。
(三)内容兴趣化
教师依托品德与社会教材,课前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把静态的资源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具体的、易于接受的资源,如:童话故事、生活情景、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发展道德的思维,提高道德认识;化动态的资源引发学生兴趣,煽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情绪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激发动机,并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课中利用资源,实施教学,关注生成资源;课后继续运用资源,让学生把课堂中获得的认识在实践中践行,化为自己的品质,落实到自己的言行,
(四)内容灵活化
大部分品德与社会教师为兼职教师,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没能创造性地活化教材资源,只是以教参上的目标为标准,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范例,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学生虽获得了某些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因为道德知识有其特殊性,要求客观与主观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感性的“懂”上升为理性的“信”。
三、有“佐料”才有味儿
(一)甜
在品社的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学活动有多精彩,活动形式有多少,学生都需要鼓励和赞扬。对学生的表扬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要注意理解学生的体现。良好的品质与优异的成绩都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组成的,只有不断地鼓舞,才能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祢补不足,顺利转优。因此,对学生的情感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情感评价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甜”味。
(二)咸
咸味是百味之王,怎么都不可缺少,就如同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一般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千人一律的金科玉律,更不是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随着教育的改革,原本的“好方法”很可能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逐渐被淘汰。只有根据自己和学生等实际情况,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让教学课堂少不了这“百味之王”。
(三)酸
人们都说“无酸不成味”,在品社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这一味少不了的佐料。我们总是喊着因材施教的口号,却在教学中很难实践。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技能也不是彼此一样,最后也没有考试,效果反应都在平时。这就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弹性化教学目标。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能力弱的孩子,行为、思想有偏差的孩子,及时纠正他们的误区,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注重个性化、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厨师”的水平
作为老师,我们时常教育学生能端正态度,积极进取,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负责。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直言不讳地教育我们也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负责,但我们品社高研班班主任——魏老师,却能让们直面自己身上的不足,不说客套话、虚话,一次次地让我们聆听到这种直达心灵深处的思想的教诲,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有了更完整的解读。也让我感悟到,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己个人的魅力,教育便是徒然的;教师应该是个智者,要拥有一颗儿童的心,静听花开的“花苞”心态,懂得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用自己优雅、幽默、真诚、宽容、感恩、学识等人格魅力影响和引领学生。
五、点缀成花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品社教材千变万化,每节课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头,不同的形式结尾。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可以引人入胜,而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有效把握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可以巩固内容、可以拓展视野、更能升华情感,让课堂的结尾再次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
每位品尝者,都有自己挚爱的口味;每位烹饪师,都有自己的厨艺特长。时间的流逝,生活在继续,教育在革新,教学的滋味也日复一日的在变换,我和我的学生既是品尝者又是烹饪师,相信我们都会爱上属于自己的“佳肴”。教育的路途在继续,我对教学的感悟也会越来越多,相信我更努力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