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随笔写作的高原现象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随笔写作高原现象的含义
   随笔写作的高原现象是指在随笔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想写、写不下去、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或稍有下降的现象。
   二、随笔写作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随笔写作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不想写,是懒惰思想作怪。写不下去,是写作积累不够。一是生活积累不够,二是阅读积累不够,三是思想积累不够,四是情感积累不够。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或稍有下降,是对写作规律认识不足。
   三、随笔写作高原现象解决的办法
   1.克服懒惰思想,坚持写下去
   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行的。人太容易做懒惰的俘虏了。制懒唯有用恒。拥有恒的感觉,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只要你克服懒惰思想,坚持写下去,你就一定会走出随笔写作的高原期。
   2.丰富写作积累,开掘写的内容
   (1)生活——随笔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的内容。对生活感受的深浅,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低。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和感悟,才能找到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写出感人的文章,那么应该如何去感受生活呢?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看得细,想得深。看得细就是观察仔细。世上万事万物都不一样。一片树叶飘飘落下,看它在空中的颜色和落到地上以后的颜色就不一样;考试得了高分的学生并不都是喜笑颜开,两人闹矛盾也不都是剑拔弩张。千人一面地写文章,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事物,要看得细,看得真。想得深是说看到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要认真思索,要放出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生活,拥有生活。一个对人冷淡无情的人,是永远得不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的。其次,要学一点哲学观点,学会思维。这样,看到一件事,碰到一个问题,才能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观察和思考。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并解读它,才可能在自己的纸上,用自己的人生画笔描绘生活,写出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是斑斓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哲理。要写作,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生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写作人,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2)阅读——随笔写作的命脉
   在阅读中积淀,这是写作的命脉。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就文章积累的作用这样说过:“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这一番积累了几十年写作经验的精辟的见解,道出了阅读积累的感性作用。知识的储备本来就是潜移默化的,有了大量的输入,才可能有丰富的成长养分。
   (3)情感——随笔写作的生命
   随笔写作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参与的随笔写作,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某日心情好时,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一发而不可收。某日情绪欠佳,脑子里就一片空白,随便怎么“挤”,怎么“憋”,也写不出几个字。怎样培养写作情感呢?随笔写作离不开思想,思想常与感情相伴。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但离不开后天的培养。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会有写作水平的提高,才会出现好的作品。培养情感,就是培养我们的博爱之心,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家乡、爱我们的语言。为美好的幸福的情境开怀大笑;为伤感的痛心的事情痛哭失声。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具体地说,我们该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好的思想,我们该心存感激,发赞美之情,这不仅给生活送一份美好,也培养了自己的高尚情感。积极有意识地不断增加自己情感的厚度,对身边的人多一点热情,对身边的事多一份关心,大胆去流露自己的爱和恨,这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是我们写好随笔的根本。一个情感冷漠的人,很难唱出生活的赞歌,他也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首先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的教学教法上多探讨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粗浅体会,现提出供各位同仁指正。   一、注重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   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剪报让学生学会收集
期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多的人纷纷离开原来祖辈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打工谋生,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和老人留在家里,让老人照顾孩子上学,自己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或回来,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然后就又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生意或工作中去。留在家里的孩子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或“留守学生”。   在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也接触到了这样一个群体,如果非要把他们和其
期刊
教材到底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前不久,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本市一些学校,结果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利用教材时,往往局限于字词句篇的讲解与分析,而忽略了从中挖掘写作“资源”。结果教材是教材,作文是作文,上课讲的内容写作文时用不上,不得不“另起炉灶”,弄得老师和学生都很被动。教材究竟能不能为写作服务,能不能变成写作的“资源库”?以此为研究课题,新学期开始后,笔者深入进行了探究与摸索。实践中,我体会到,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正有赖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
期刊
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类试题已呈新变化,“对比型”鉴赏已悄然走进高考命题中,这颇值得我们关注。纵观高考试卷及模拟卷,命题者最为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一、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诗人
期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考点,属于“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这一考点在原来多年要求的“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语言的文学色彩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复习连贯这一考点谈一谈浅陋的认识。   一、明确要求   语言表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排序,注意前后的照应和衔接。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话题要保持统一: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整整6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在,一些高中学生提起语文课,颇有微词:语文真是越学越没劲,越学越没有底了。更有甚者:语文学与不学都差不多,平时不怎么学的人,照样能考出好成绩,而努了力的同学,考试却往往不尽人意。学生们的这番看法,至少流露出了他们对语文课的厌倦情绪,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问题。笔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了如下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
期刊
八个班带得我很辛苦也很迷惘:为什么自己居然更喜欢平行班的学生,哪怕该班是中途接手的?为什么自己在平行班上课感觉更愉快?为什么自己明明对尖子班更重视更上心精力投入更多,但自己就是更熟悉平行班学生也更讨平行班学生的喜欢?为什么自己一看到尖子班学生的作业问题、考试成绩时心中的不满更甚?不过在办公室同事下课后的交流中,我发现身边几位同时教着特尖班、平行尖子班、平行班的省级或县级骨干教师居然都有着与我相似的
期刊
高效课堂的改革,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大趋势。它可以让老师从“满堂灌”的繁重讲课中解脱出来,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   我校高效课堂的模式,其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问题生成课——问题探究课——能力迁移课”三个部分,而预习就是为了生成问题,因此,预习就成为高效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考察全国高效课堂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例如
期刊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把写作当作一种养病的方式。这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在写作时如何才能从心出发,吐露真言。否则写出的东西就会容易落入俗套或者旧的模式,读之使人昏昏欲睡。在谈到散文创作的时候,梁实秋认为“有一个人就有一种散文”;朱自清主张“意在表现自己”,写“独得的秘密”;周作人认为散文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沈从文则要在散文里“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并且认为“把文学附庸于一个政治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