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胶州市创新建立三级网络、严把三道关口、构筑五大体系。一是建立市、镇、村三级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机制;二是严把“入地头”、“出地头”、“上餐桌”三道关口,构筑“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防控机制;三是构筑“农业标准化体系”、“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体系”、“全域配送网络流通体系”、“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生产经营信用评级体系”五大体系,打造“从生产到经营”的长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三级网络 三道关口 五大体系
【引言】:近年来,胶州市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保民生、兜底线和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重要任务,按照管住源头、标本兼治、全程控制的思路,创新建立三级网络、严把三道关口、构筑五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走在全国同级城市前列。先后被授予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率先在青岛市争创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主要做法是:
1、建立三级网络,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任务重,为切实破解“部门管到、看不到,镇办看到、管不到”的问题,胶州市着力从提高监管执法效能这一关键环节入手,率先在山东省县级市中试点综合执法改革,将农业、食药、畜牧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职能统一划转至新成立的综合执法局,同时在每个镇办设立30-40人的综合执法队伍,从而彻底打破了行政执法多头管理体制,完成了从“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分段监管向集中监管”的转变,从而切底解决了权责交叉、推诿扯皮和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监管执法的重心下移、责任下移。
1.1在市一级,成立由市长挂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农业、商务、工商、畜牧、海洋渔业、食药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办公室,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总体指导、协调调度。
1.2在镇一级,12个镇办全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每个镇办配备4名人员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统筹负责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3在村一级,全市761个涉农村庄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
通过搭建三级网络,将镇办辖区划分为若干管理网格,实行定岗定责,明确各个区域、各个网格的管理主体和监管责任,确保日常巡查的“全覆盖”,构建起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网格化监管机制。
2、严把三道关口,全力构筑“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防控机制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秉承“产管”并举理念,按照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市场无障碍要求,牢牢盯紧“入地头、出地头、上餐桌”三道关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全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
2.1把好“入地头”关口。建立起胶州市农药监管信息平台,将所有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监管平台统一管理,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真正实现了源头可控制、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全程可追溯。
2.2把好“出地头”关口。先后投资4200多万元建立农产品质量、动物疫病与预防控制、水产品质量三大监测中心,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县级综合性农业检测机构。同时,在全市建设了11处镇级农产品检测室,统一配备了检测仪器和实验设施。严把产地准出关,全面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将全市“三品一标”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率先纳入准出范围,凡是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农产品必须出具产地证明和自检证明,确保入市农产品安全。
2.3把好“上餐桌”关口。在全市各大商场、超市、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103处。全市各类检测机构常年抽样检测各类农产品样品数达9万个,检测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
3、构筑五大体系,全力打造“从生产到经营”的长效保障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和非法利益诱惑,个别经营主体不惜铤而走险,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此,胶州市在完善体制机制基础上,着眼农产品质量长远发展,加快构建五大保障体系。
3.1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以农业生产基地为平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产品龙头企业为抓手,先后制定发布了52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构建起“生产有标准、管理可追溯、质量有检测、产品有标志”的标准化生产格局,其中制定发布的《胶州大白菜优质化生产技术规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体系。按照“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原则,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创新实施统一的“耕、种、管、防、收”服务,极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初步探索出了农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品牌化的转型发展路径。
3.3搭建全域配送网络流通体系。以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作为农业投入品配送基地,在全市建立起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农业投入品供应和配送体系。目前,配送中心已发展连锁或直营店378家,覆盖全市12个镇办和全部涉农行政村,全市所有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和80%以上的农户所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均由生资公司统一配送。
3.4完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制定《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均按照标准化、安全化和集约化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在“三品一标”基地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部建立了二维码追溯系统,实行痕迹化管理,从而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种植养殖、收获、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出口各环节的质量可追溯。
3.5实施生产经营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完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对所有合作社、基地实行了从5A到1A级的分类管理,并实行提档升级、降档减级的动态管理办法。制定失信企业通报与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失信企业进行通报,对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通过实行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大幅提升。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三级网络 三道关口 五大体系
【引言】:近年来,胶州市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保民生、兜底线和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重要任务,按照管住源头、标本兼治、全程控制的思路,创新建立三级网络、严把三道关口、构筑五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走在全国同级城市前列。先后被授予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率先在青岛市争创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主要做法是:
1、建立三级网络,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任务重,为切实破解“部门管到、看不到,镇办看到、管不到”的问题,胶州市着力从提高监管执法效能这一关键环节入手,率先在山东省县级市中试点综合执法改革,将农业、食药、畜牧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职能统一划转至新成立的综合执法局,同时在每个镇办设立30-40人的综合执法队伍,从而彻底打破了行政执法多头管理体制,完成了从“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分段监管向集中监管”的转变,从而切底解决了权责交叉、推诿扯皮和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监管执法的重心下移、责任下移。
1.1在市一级,成立由市长挂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农业、商务、工商、畜牧、海洋渔业、食药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办公室,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总体指导、协调调度。
1.2在镇一级,12个镇办全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每个镇办配备4名人员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统筹负责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3在村一级,全市761个涉农村庄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
通过搭建三级网络,将镇办辖区划分为若干管理网格,实行定岗定责,明确各个区域、各个网格的管理主体和监管责任,确保日常巡查的“全覆盖”,构建起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网格化监管机制。
2、严把三道关口,全力构筑“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防控机制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秉承“产管”并举理念,按照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市场无障碍要求,牢牢盯紧“入地头、出地头、上餐桌”三道关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全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
2.1把好“入地头”关口。建立起胶州市农药监管信息平台,将所有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监管平台统一管理,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真正实现了源头可控制、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全程可追溯。
2.2把好“出地头”关口。先后投资4200多万元建立农产品质量、动物疫病与预防控制、水产品质量三大监测中心,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县级综合性农业检测机构。同时,在全市建设了11处镇级农产品检测室,统一配备了检测仪器和实验设施。严把产地准出关,全面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将全市“三品一标”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率先纳入准出范围,凡是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农产品必须出具产地证明和自检证明,确保入市农产品安全。
2.3把好“上餐桌”关口。在全市各大商场、超市、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103处。全市各类检测机构常年抽样检测各类农产品样品数达9万个,检测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
3、构筑五大体系,全力打造“从生产到经营”的长效保障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和非法利益诱惑,个别经营主体不惜铤而走险,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此,胶州市在完善体制机制基础上,着眼农产品质量长远发展,加快构建五大保障体系。
3.1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以农业生产基地为平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产品龙头企业为抓手,先后制定发布了52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构建起“生产有标准、管理可追溯、质量有检测、产品有标志”的标准化生产格局,其中制定发布的《胶州大白菜优质化生产技术规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体系。按照“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原则,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创新实施统一的“耕、种、管、防、收”服务,极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初步探索出了农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品牌化的转型发展路径。
3.3搭建全域配送网络流通体系。以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作为农业投入品配送基地,在全市建立起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农业投入品供应和配送体系。目前,配送中心已发展连锁或直营店378家,覆盖全市12个镇办和全部涉农行政村,全市所有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和80%以上的农户所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均由生资公司统一配送。
3.4完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制定《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均按照标准化、安全化和集约化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在“三品一标”基地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部建立了二维码追溯系统,实行痕迹化管理,从而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种植养殖、收获、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出口各环节的质量可追溯。
3.5实施生产经营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完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对所有合作社、基地实行了从5A到1A级的分类管理,并实行提档升级、降档减级的动态管理办法。制定失信企业通报与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失信企业进行通报,对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通过实行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