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多维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读书”,就是要在“读”上多下功夫。《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第7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呢?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乃至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具体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而根据其特点去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阅读文质兼美的叙事性作品及优秀诗文;第三学段的学生除了继续阅读有关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外,还可以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这样便于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成功的乐趣。其次,要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者,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评比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同时,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也很多,比如:教师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语言,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助课文的情景,导情入文,使学生被课文所吸引;也可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介入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另外,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这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课堂变得轻松和温暖,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
  二、学会方法,培养能力
  读书有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猜读、探究性读、浏览等多种方法,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养成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课堂上也要多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感,使他们能更真实地体会到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贯彻“阅读法”这一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字面上的意义,知道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在此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作者在文章中肯定了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情感。就这样从字里行间领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超越字面的认知,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要进一步弄清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这些都与阅读分不开。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才能让其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深入。
  3.精读名篇名段,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画面,在阅读时,如果我们能把文章中所反映的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再现在脑海里,就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要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把课文所写的人物的具体情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这样来描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采用多种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等。文中凡是采用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的句子,均可要求学生来进行反复朗读、背诵,并让其去充分想象勾勒出的画面。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可充分发展其想象力,培养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校长,工作纷繁复杂,那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糅合这些任务,完成好这一职务赋予的使命呢?或许在以下几个角色的成功演绎中,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一、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首席设计师  一所学校,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发现与反思中寻找发展点,才能够永葆学校办学的生命力,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在学校发展的筹划中,校长举足轻重。校长的办学思想、发展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败。目前,我们提倡学校要特色发展,树立学校品牌,力
期刊
科研在中小学校的深入开展,“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科研兴教”和“教师即研究者”等新教育理念已被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并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快速成长起来。许多学校领导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引领作用。但是调研中发现,教育科研在部分中小学并没有完全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效果还比较低下,教育科研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和先导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知识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提高个人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成为了更多学生选择接受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校园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远程教育学习服务的概念  远程教育是指与学生个体进行互动或对其作出支持的服务。远程教育既包括学术性的学习服务,又包括非学术性的学习服务。远程教育体系不仅能够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同时也可以协助学生进行选课活动。因此说,远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即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除了要求每一位老师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外,我认为班主任的科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注重课前准备  这里“课前”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它既包括我们平时说的教师每天进入课堂,进行正式授课之前;
期刊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创新地进行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本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
期刊
在青海,城乡结合部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而对后进生的转化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几年来城乡结合部的教学经验和青海玉树支教一年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主观原因  1.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既
期刊
怎样当好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先进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现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优秀班主任,要做管好班级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等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超众的能力
期刊
我校位于半山区,许多村子因为交通不便,学生只好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住宿。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非常严峻的问题——孩子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晚间的学习无法得到更好的督促。虽然我们的住宿管理也很严格,但毕竟生活教师只有两个,他们管着90个孩子的衣食住行 、学习生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各种能力还较差,放学后,还需要家长的精心辅导。然而,住宿的孩子远离父母,失去了这种一对一
期刊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激趣是实现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之前,我们要充分设计好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依据课文内容,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播放视频、音频或图片展示或联系地方风俗名胜、人文风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生命·生命》一课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听心跳的音频,同时加上我的旁白,让学生充分感受心跳声。
期刊
由于经济和教育现实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住校生活。虽然我们有严格的住宿管理制度,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弱,致使这些孩子的行为有些“脱缰”。具体表现为:行为散漫、贪玩、而且作业马虎等。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教育经验。  一、和家长多沟通  虽然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并且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要远远多于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