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已在我省高中教学全面展开,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比较抽象和死板的课程,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摆脱以前教师讲、学生记的局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使学生灵活地识记知识、运用知识,是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探究 实践 反思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普通高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地学校纷纷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笔者也听了很多“情境——问题——探究——评价”或“新课程、新探究、新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欣喜地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这样“热热闹闹”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如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真正有所收获?笔者根据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反思。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2、重表演轻借鉴
  这表现在“平时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
  3、重教材轻变通
  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设置的探究活动很多,如《文化生活》这本教材就有200多处探究的地方,有些教师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4、重自主轻指导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应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丰收,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成后进行整合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无真正收获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1、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角色转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因为学生探究的课题涉及课内课外,内容丰富、范围极广。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和现代化媒体工具,教师还要学习有关探究理论的方法和现代媒体技术。只有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做到勇于探究。
  2、以新课程合作交流为契机,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做到善于探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的授受式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比授受式方式要多花很多时间,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取长补短。(2)精心选择探究内容。探究内容应有选择,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学生能轻易理解的内容,采用直接学习即可;有些知识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数学生会成“陪探”,应考虑交给兴趣小组来做,不必全部学生参与探究。因此,对于探究的内容,应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以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好。
  3、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究
  从参与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反映的意见看,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众多教师不愿进行探究尝试,只有在公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进行探究设计。要想教师将探究进行到底,必须在评价体制上作些调整。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探究式学习。是开拓政治课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政治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其他文献
在新世纪教育的今天,语文的教学越来越灵活多样、贴近学生。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教材教法和以往有许多的改变和不同,而学生也有不同,从中也就体现出了个体差异。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个性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我觉得,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
期刊
音乐是一种有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歌唱则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歌唱中,节奏就像人的骨架一般,支撑、连接着各种音响,在音乐中起着决定音乐气质的作用。节奏与速度又紧密相连,在歌唱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节奏本身只有用在一定的速度中,并和某些特定的音符时值相结合、相联系时,节奏这个词才有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进行的是齐唱歌曲的演唱,下面,先谈谈学生在歌曲齐唱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本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和健全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心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对数学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认识,并形成理念到指引自己在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高 数学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它应该是文化属性和人本属性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悬念,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动手设计,培养创新实践。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途径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
期刊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而按课程资源的形态,还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笔者所谓的原生态课程资源是无形的课程资源,主要指地域性质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某个地域中家长、社会的传承和妇孺皆知的文化现象。  笔者去年参加了全县的送教下乡活动,主
期刊
摘要: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信息社会合格公民的个人“护照”。新时代呼唤教师“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成为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中生 自主学习 策略    有效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学生也只有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才算是真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说到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呢?    一、提高学生对自读的认识,激发学生自读的自觉性    学生对自读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和追求,而是被动和被迫地去读,那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品质的;学生对阅读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只是为了猎奇和消遣,那也是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品质的。这就是说,对自读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内动力。其次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策略    目前,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如:教师串讲全文,烦琐考证,照本宣科,
期刊
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不流畅、表达不清等,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居住不集中,除学校外,学生缺乏利于交流的环境,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天都在地里劳作,即使有空跟孩子说话,都是些安排干活的地方口语。尤其近年来大量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无人关心,孤独失落的小学生沉默寡言、缺少自信、不喜欢交流。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抢着发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