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的进程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古代的“无讼”、“厌讼”思想
  在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着众多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思想,如“人治”、“无讼”和“宗法”思想等等。如,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首先,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人治传统的国度。在传统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中国,人治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未出现过真正的法律统治。法律在任何传统时代都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专制统治阶级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其次,中国又是一个以“无讼”为德的国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没有诉讼,没有纷争的“静态”社会。在传统中国,诉讼被认为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极端方式,正所谓“讼,终凶”。因此,中国古代主张“讼不可长”、“讼不可妄兴”。中国无讼法律文化深深根植于传统农业型的乡土社会,它历经数千年砥砺,积淀深厚,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其影响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再次,中国同样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法”传统的国度。据考证,宗法制度肇始于商代后期,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所谓宗法制,就是自西周时期创立的根据亲属关系的长幼、嫡庶、远近来决定政治上不同的地位或权利义务(尊卑),实现国家政治机器与家族组织结构合一的制度。它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机器的运转系于“宗族章法”,也就是宗法伦理;而以宗法伦理织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维系中国古代一切社会组织的重要精神纽带,影响着传统中国的方方面面。
  总之,中国固有的法制强调皇权至上、等级特权、宗法制度、“三纲五常”以及轻视法律的作用、宣扬“人情大于王法”的思想等,同时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法律伦理化,把对人的教育放在中心地位,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和为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突出调解等思想。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根深蒂固,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反映在法律领域的突出特点就是“无讼、厌讼、耻讼”。争讼是人际矛盾激化的表现,无讼则是全体社会公众的理想,在发生纷争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通过调解、和解而非诉讼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代中国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从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伴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国也在传统的法制基础上开始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传统的法律被否定或者修改,按照现代标准构建起了越来越完备的法律体系;(2)法律理念和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人们对于法律的态度和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进几十年来人们对诉讼的热衷:在发生纠纷之后,人们打破了“无讼”和“厌讼”的传统禁锢,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打官司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在2010年的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工作报告指出,2009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决策,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3318件,审结11749件,同比分别上升26.2%和52.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37万余件,审执结1054万余件,结案标的额16707亿元,同比分别上升6.3%、7.2%和16.4%。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其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研究检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台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司法文件,指导各级检察机关为经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要着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政府投资安全。依法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起诉走私、金融诈骗、非法经营等犯罪嫌疑人42473人。根据去年各级政府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投资力度的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民生工程、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积极预防和依法查办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6451件。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资源开发和经销、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0218件。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督促、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责、提起诉讼。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公众对于诉讼的信赖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象,因为诉讼率的提高,即表明了公民对司法制度的肯定,同时也是人们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的表现。现代司法程序能够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人们的预期。人们从“无讼、厌讼”转而热衷于诉讼,这是法治的进步的表现。
  但是,辩证的说来,在肯定诉讼率上升的同时,还要防止把诉讼当成唯一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法治社会,解决社会纠纷的方式远远不止诉讼一种,同时,诉讼作为纠纷解决机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法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作用和局限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综而言之,我们对于古代法律的传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法院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建立以诉讼为主导,调解、和解等纠纷机制相补充的多层次解决机制,以满足不同主体的要求,同时充分利用司法资源。
其他文献
摘 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艰难历程,从三个阶段的重要文献的推出到三个层面的教法改革的推进,让我们看到语文教改在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其日趋严重的形式化倾向不仅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其剑走偏锋带来的诸多弊端更使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受到削弱,而顺势的盲目追捧使我们不少的教育者迷失在形式主义的歧路上。因此,针对教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辨正,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让语文教育返璞归真。回到朴
期刊
摘 要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对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重要作用。在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中,各类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无疑是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它的存在既适应了大学校园课余生活丰富性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
期刊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它成为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电视教材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资源,应该起到它应有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网络媒体、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冲击下,它存在着诸多缺点,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远程教育,致使它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被忽视,很少得到应用。本文即根据这些缺点,分析它们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目的是使电视教材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继续发挥重要作
期刊
摘 要 作为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天然气对城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亟待准公共物品供给服务体制的重建。结合我国西部石油城区,天然气的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立足分权化改革,通过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维关系,重构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服务体制。   关键词 准公共物品 供给服务体制 三维治理体制    社会转型期,随着石油管道的铺设,
期刊
摘 要 公共卫生危机是我国面临较多的危机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政府应该本着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态度严肃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本文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政府在构建卫生应急体系时遇到的阻力、以及在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时政府应该如何作为三个角度来论述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构建,探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完善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政府 构建  
期刊
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第1条,“民事、法律无明文者,依习惯”。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1条第2项规定:“法律无规定之事项,法院应依习惯法裁判之”;日本民法总则第92条规定,“惯习如与法令中无关公共秩序之规定有异,关于法律行为,依其情况,得认当事人有依惯习者,从其关系。”此外,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步曲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方法。致力于引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辞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更甚者,尝试用应试作文直接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笔者认
期刊
《论法的精神》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孟德斯鸠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6岁在故乡学习法律,1708年获得开业执照,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无心从政,兴趣在于科学研究和启蒙思想的宣传。就像《论法的精神》序言所描述的那样,“他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改造者。他站在他的时代进步的前锋,用他的热情、智慧、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文笔,坚决地勇敢地攻击封建主义,为新兴地资产阶
期刊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概括了诗歌的灵魂是情感,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里也说,情感既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又是诗歌的主要特点。白居易还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古诗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不仅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而且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很有感触。特记录之与同道共勉。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古诗词教学首先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
期刊
现行教育模式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已不是老师讲,学生参与的课堂,而是怎样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做到这几点,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课堂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