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夫的花旗冒险之旅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eme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5月,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为花旗银行忧心不已,当时不动产问题正在清理中,在清理发展中国家灾难性的放款之后,花旗银行的前景黯淡无光。当时,其他银行业正从类似的问题中脱身,但关于花旗的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大陆银行(Continental Bank)的幽灵在提醒投资者不要忘了,今天意气风发的老牌银行明天也有可能消失无踪。花旗的股价几乎天天重挫,批评的声浪淹没了花旗精力充沛的董事长约翰?里德,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战役,如果处理不善的话,他必须黯然下台。
  在温莎基金的我们,审慎评估花旗的处境之后,认为此时正是买进的良机。
  实际上,那时温莎基金已持有了相当部分的花旗股票,它早在1987年就吸引了我们,因为在摩根的股价大涨之后,我们希望找到另一只股票来取代它。20世纪70年代初,花旗属于“漂亮50”的一员,是股票市场上万众瞩目的成长股之一。花旗的成长率减缓并在投资者中失宠之后, 温莎却大力买进。不过道路之颠簸却是始料未及的。
  下跌中的考验
  从一开始,花旗就在考验温莎的逆向投资策略。1987年花旗股价大跌,市盈率远低于当时的一般水准。市盈率低反映投资者十分忧虑花旗对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尤其是对墨西哥的贷款因油价急转直下而恶化。股票市场只考虑到了这些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件事——花旗在银行业主管机关的压力下,不得不提拨一些准备金以防贷款成为呆账,所以,1985年和1986年花旗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投资者见到这些亏损不免会脸色发白,我们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花旗出示的盈利非常保守,实际上可能更高一些。
  到了1988年,花旗似乎即将对我们的这种信念给予奖赏,这家银行的亏损创新纪录之后一年,正迈向盈利创新高之路。然而,紧接着经济衰退来袭,对于过度开发的商业不动产企业打击尤重,它们破产之后, 把无法履行债务的不动产贷款的烂摊子留给了银行。银行当时亟须补充资金,一般的做法是以一般或者更低的价格摆脱这些放款。花旗当时采取了聪明但让人不解的做法, 抱牢它的放款而非出清。
  虽然这些恼人的问题挥之不去,温莎却在一片哀号声中稳定增持。但事情愈来愈糟,由于温莎的持股节节攀高,我忍不住找里德谈话,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他。谈话之后,我对他坚忍不拔、不眠不休的工作精神大为折服。我也很关心他的个人生活,虽然处境艰难,我劝他仍不要放弃打高尔夫。
  总之,不管所谓的权威之士讲得如何头头是道, 1990年年初,我们买了更多的花旗集团股票。虽然不动产市场惨淡如昔, 我们却相信花旗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终有一天会在市场上赢得认可。我们注意到,有关问题影响的主要是该行的商业不动产业务,消费业务的盈利却大有斩获, 居于主宰地位的信用卡业务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前董事长瑞斯顿的努力——在发展中国家扎根,开始对盈利带来贡献。
  可是,花旗再度粉碎了我们的希望。1991年温莎投资的银行股票中,只有花旗的盈利不如预期。所以我们做了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事,由于我们的平均持股成本是33美元/股,而当时花旗的股价是14美元/股,因此我们买进了更多的花旗股票。
  枯木逢春
  1991年,花旗股价继续下跌,媒体一再痛责花旗。《商业周刊》1991年10月号一则刺眼的标题说,“花旗的噩梦愈来愈糟”。12月,《机构投资者》杂志用一篇特别报道配上全页的死鱼照片,表达出华尔街的感受,不少人认为花旗即将破产。市场上传说的实际情况比花旗的财务报表所呈现的更糟,这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恐慌性骚动。为了平息谣言,花旗银行不得不公开宣布:主管机关还没有判它死刑。
  温莎此时持有2300万股花旗,投资人的资产有5亿美元身置险境。与此同时,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约翰?丁格尔暗示花旗可能会技术性破产,花旗一家亚洲分行遭挤兑的报道也在传开。1991年年底,花旗股价一路下滑到8美元/股左右。
  我不能说这是叫人欢欣鼓舞的时光,但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压根没想过在报酬率令人满意之前卖出股票。即使在大量失血之后,我们仍然觉得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大致上毫发无损。由于成本大幅下降,盈利转好的画面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依我们的看法,随着不动产问题烟消云散,1991年之后盈利将止跌回升。我们发现花旗的处境和1987年的美国银行(America Bank)有些相似。美国银行后来枯木逢春,股价涨了8倍以上。
  我们忍受着枪林弹雨的袭击,最后终于尝到了甜美的果实,获得了非常高的报酬。1992年年初,花旗盈利和股价都明显回升,这一年结束之前, 我们的持股已经获得了利润, 温莎敢于为人不敢为的做法终有所获。
  温莎投资花旗忽上忽下的经验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投资要成功,不需靠光彩夺目的股票和多头市场,正确判断和坚持信念是我们之所以获胜的先决条件。利用判断力,可以找到好机会;坚持信念,可以在别人争先恐后往某个方向跑时毫不动摇。花旗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节选自《约翰·内夫的成功投资》,李剑整理)
其他文献
期货夜盘终于粉墨登场了,听听师徒两拨人对这个新事物的不同认识吧。  “期货夜盘的交易时间是从晚上9点到凌晨2点半,真是够熬人的。”小林的话一出口便给人消极和负面的印象,他进一步表态说:“况且夜盘也只有黄金和白银这两个品种,我可是不打算参与的。”  老李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他说:“包括贵金属在内,全球各个大宗商品市场每天大致都保持着20个小时以上的不间断交易时间,这样一来,分处世界各地的不同市场在
期刊
过去几周里,认为新兴经济体加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的观点变得越来越流行,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宽松的预期发生改变,所有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利率敏感的市场,新兴市场也会受到影响。美联储货币宽松帮助掩盖了一些经济体的自身缺陷,包括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失衡,以及国内储蓄不足等。而在美联储宽松过后,过去从中受益的那些经济体,其未来处境可能变得更为困难。  美联储对新兴市场影响有限  
期刊
1994年年初刚入市就遇到大熊市,回顾起来让我感到幸运,正因为受到伤害才让我真正的去感受和思考投资的问题,走到投资这条路上。“333”行情为什么会在那么绝望的情况下拔地而起?1996年年初又为什么会爆发新牛市?1997年5月为什么会嘎然见顶?为什么当初业务相同且齐名的金田、万科命运后来完全不同……一系列的经历让我对投资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  1994年~1999年的“顶底”经历  1996年之前的
期刊
随着两市2013年半年报预约安排出炉,上市公司年中考又成焦点。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院统计,截至7月1日,A股市场已有939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因此,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亦没有惊喜。  在业绩预警的公司中,深受H7N9影响的农业首当其冲,周期性行业,如有色金属、机械等也是表现糟糕;在“报喜”公司中,受行政保护的公共事业日子显然最好过,食品饮料、商
期刊
写过的很多东西,刊发完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像我们这种做记者的,得有点没心没肺的劲儿,特别是这种专栏文章,不像新闻消息那么严谨,说了就说了,没人当真。  说来也巧,前几天有一个读者,当然是我服务的报社和《投资者报》的双重读者,闲聊时说,我此前写过的很多人和事,都在近期成了小小的热点。他这番话,搞得我背地里有点受宠若惊,幸好在我电脑的文件夹中,有一组专门刊发在《投资者》上的专栏,大致扫下来,还别说,真有
期刊
鸿济写字的时候,那种得心应手、沉浸其中的情态,往往使旁观者深受感染,大家在静默观赏之际,自有一番无声胜有声的意味。  1949年,王鸿济出生于上海,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他四岁时,博学豁达的四舅爷来到家里,先从衣袖里“变”出几张纸片,再让它们在清水里“变”出字迹。神奇的汉字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从此认字、写字的兴趣一发难收,他不知疲倦地在屋墙、路面尽兴涂鸦,释放着生命中真朴的激情。  小学以后,他对
期刊
停牌三个月之久,等来的却是连续跌停的厄运。山东黄金(600547.SH)在国际金价大幅下挫的背景下,拟用定增募资的方式高溢价购买母公司资产,让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  山东黄金集团及其他公司持有的矿山和黄金矿业权的账面价值为22.4亿元,其预估值却高达108亿元,山东黄金此次对标的资产的收购几乎是溢价3.5倍。其中不少是前几年由母公司以超高溢价收购回来的,一年当中黄金价格已下跌超过25%,但此次
期刊
过去几周里,认为新兴经济体加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的观点变得越来越格雷厄姆只是根据一般的规律和常识来选股:一、好企业将继续好下去;二、无论是多么优秀的管理层、多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多么强大的品牌、多么广阔的成长空间,最终必定会在财务报表中显示出来。三、大企业比小企业抗折腾。  当然格雷厄姆并不认为这样就能保证投资的万无一失,因为黑天鹅随时可能出现。所以他又上了三把锁:第一把锁是足够低的估值,就是安全边
期刊
31年,22次战胜市场,年均回报率13.7%。约翰?内夫(John Neff)之所以被华尔街称为“专家中的专家”是有道理的。  他的故事是这样:1963年,约翰?内夫在一家银行当了8年半的证券分析师后,加盟了威灵顿基金管理公司。一年后,他成为先锋温莎基金(Vanguard Windsor Fund,下称温莎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实际上,选择在1964年这个年份进入资产管理行当算是个糟糕的时点,因为
期刊
艺术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其价值在于艺术品的品位。书画作品的收藏者在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之前,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一定的鉴赏水平。对于初涉此领域的人,可能只有少数实力藏家,才能一步跨入古代名家作品的门槛。对于大多数藏家来说,以近现代与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为主要目标,是现实与更长远的选择。  从2013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情况来看,现代水墨作品已经明显地成为未来市场的潜力板块。就作品征集阶段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