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与尊严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e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静的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又一片枯叶在窗外盘旋,跳动着它生命的最后一支旋舞,窗台上一盆含苞待放的菊花,这一切都告诉我——秋天到了。
  秋天,是一个容易怀念的季节。此时此刻,很多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人和事又浮现在眼前,最让我浮想联翩并感慨良多的是藏界前辈王世襄先生的一生,屈指算来,王世襄离开我们已经五周年了。
  提起王世襄先生,人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生活在一个拜物的时代,那些关于王世襄“世家子弟”、“玩家”、“收藏家”、“美食家”的标签,很容易让世俗的人们误以为他的生活是多么奢华讲究?
  其实正如那些流传下来的照片中所看到的,王世襄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发老人,朴实得就像胡同里常见的正在买菜路上的普通大爷。
  事实上,“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这个每天自己骑车买菜做饭的老人,勤俭朴素,最不喜奢侈浮华。他自撰铭文“世好妍华,我耽拙朴”,即为写照。面对人生曲折生活清苦,以及钻研学问的辛苦劳顿,他有一句自创口头禅:“不冤不乐。”这样的人生境界耐人寻味。
  怀念,其实最怕一厢情愿地附会和想象。站在今天回望远去的那一代文化人,我们究竟对他们有多少真正的理解和认识?纵然在王世襄逝世五年之际,我们得以再度了解老先生的美好成就与处事风范,若只见山是山,终究枉负了他留给世间的一笔遗产。就像王先生对待文物研究重视物质本体、精神背景、工艺技术三合一的科学研究态度,我们对于他们那一代文化人的理解,仅靠敬仰缅怀、或带有意识形态的想象和批评,还远远不够。
  比怀念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理解那一代人如何活着?具象地说,是活得“有品位”;抽象地说,是活得有尊严。
  “第一玩家”王世襄的离去,让很多人哀叹某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两个字,“讲究”。
  如今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美其名曰:“享受生活”,并且庸俗地将其等同于豪门豪宅豪车。
  那么真正的“享受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谈论器物时说:“每天使用的器具,不允许华丽、繁琐、病态,而必须结实耐用。忍耐、健全、实诚的德性才是‘器物之心’。”朴素的器物因为被使用而变得更美,人们因为爱其美而更愿意使用,人和物因此有了主仆一样的默契和亲密的关系。
  人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生活的关系。去过日本的人,大概会有所体会,入住那里的旅馆,常常给人以“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洗澡入厕皆不在房间内,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有了“寒苦”的感觉,除了睡觉、喝茶,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干。
  出门,连庭院都是枯山水,人就这样和自己形影相吊,只有空气中苦凉的香草气相伴,所有的生活纹理变得异常清晰,再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被迫正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现代人往往筋疲力竭地追逐眼花缭乱的富足,然后再花大价钱、大把时间去清贫简陋的环境中体验,并命名为“修行”,如同追逐吊在自己眼前香蕉的猴子。
  王世襄及其无数“讲究”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所谓“享受生活”不是享受生活的豪华,而是享受生活的分寸感。
其他文献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花、竹、菊花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自古以来人们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韧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画
期刊
长沙市博物馆近年来征集到喻莘农《秋江垂钓图》和《松瀑亭隐图》两幅珍贵的山水画,两幅画虽然画面不大,但表现丰富,栩栩如生。  喻莘农,生卒年不详,又名雨田,斋名云草堂,江西南昌人。知名山水画家,上世纪30-70年代驰名江南,早期从事国画山水创作,尤其擅长临摹古画,所临摹复制明清山水画如仇英、袁江、袁耀作品,几可乱真。后从事湘绣绘画设计和国画创作。所作山水用笔辛辣苍劲,设色明快,曾与张一尊、陈白一合作
期刊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文化上海纳百川,中西交汇。此时铜镜艺术的发展走到了顶峰,最精美的铜镜还作为国礼远渡重洋。开发的心态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铜镜的纹饰上也多有体现。隋唐铜镜一改两汉时期的神仙灵怪,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写实风格的狮子、海兽、麒麟、天马、凤凰、青鸾、葡萄、荷花等大自然的灵禽瑞兽和花木虫草,优雅而奢华。而在此时,国力的强盛,文化的自信,造就了唐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在铜镜的体现上更为意味
期刊
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双耳抱月瓶  高22.3厘米。瓶身直口收颈,绘竹叶纹于其上,肩部及胫部分绘五出叶纹相对应;腹部两面分绘白头翁鸟立于梅枝、桃茎之上,姿态各异。底部露胎与永乐器同,故不落款,惟前后合胎方式与明初上下接胎工艺相异。所绘青花点染,仿永乐苏麻离青料之铁锈斑效果,施釉肥厚,白中泛青,为雍正官窑仿永乐青花之佳作。  清雍正青花八仙过海图杯两件  杯口径7.6厘米,敞口,斜直腹,圈足,外壁绘通景八
期刊
这是一件晚清浅绛彩瓷画师汪友棠绘制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荷塘清趣图纹盖缸。  汪友棠是浅绛彩瓷发展到中晚期的一位重要画师,作品后世流传众多,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题材。其虽师出浅绛彩瓷鼻祖程门门下,画艺在中后期浅绛彩瓷画师中亦堪称卓尔不群,但囿于中晚期整个浅绛彩瓷创作处于日落斜阳般每况愈下的大背景,其瓷作的水平往往良莠不齐,落于俗套者不在少数。那么,汪氏的此件作品水平如何呢?  且来欣
期刊
天然翡翠市场回暖 B货翡翠涨价2-3成  近期,翡翠市场回暖势头明显,并且非天然品的B货翡翠也因此受益,交易量大增,倍受年轻一族追捧;多数品种的价格同比上涨了2~3成,不过价差10倍,没有收藏价值。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B货翡翠的佩戴性价比不算高,几年后可能发黄变色,没有升值空间。  调查:网上少有自认B货 非天然者内部晶体错开或折断  如何区分B货翡翠与天然翡翠?如果是在广东的珠宝实体店或其他
期刊
在晚清近千名浅绛彩瓷画师与匠人中,顾海林、张肇源、程友石、胡友侬因其作品的雅致、文气而被浅绛彩瓷收藏者称为“浅绛四文士”,其中顾海林和张肇源因同在江西鄱阳云林阁绘瓷,被称为“云林阁二君子”。扬州派画家顾海林在鄱阳绘瓷本人曾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再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张肇源。  张肇源,字云生,江西鄱阳人,与其父张拱陶皆为鄱阳书画名家。据《波阳县志》记载:张拱陶,绘画苍劲秀润,尤以山水画见
期刊
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在哪里,原始青瓷是在啥时出现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近年来,随着对浙江德清窑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湖州市德清县境内及湖州东苕溪流域等地陆续发现了数十处从商代中期到战国时期的古窑址,并出土大量品质较高的原始瓷标本。2008年4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古陶瓷学会联合主办的“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在德清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
期刊
在中国青铜文化中,有一类现象的起源历史悠久,含义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寓意祥瑞,造型神美,是不可或缺的释义题材。它就是以羊为主题的商周青铜尊。它不仅使华夏先民在品酒、赏玩的同时,感到了充满敦睦祥和、悠然自得的宁静和谐气韵,而且还使人们感觉到了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和奋发向上的激励。今年是我们中国农历的辛未生肖羊年,为此笔者特掇取商周青铜羊尊若干,略作研究分析的同时与读者共赏。  一、商周青铜
期刊
1、早期螺钿  原始螺钿的概念是指中国夏商周到汉魏这一时间大跨度的范围内,以贝壳做为镶嵌物使用的器物。贝壳为自然物质,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况且一些海贝又是人们长期使用的一种货币,地位十分重要,又兼具艺术欣赏,易于保存的特点,以至于今日仍是手工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新石器时代贝类广泛作为工具、饰品使用,作为镶嵌材料使用。在新石器早期北方的兴隆洼文化就已出现嵌贝壳的玉人面饰。此后则不绝,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