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校园 提升教育品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迈进了全面铺开数字校园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向全区近200所中小学、幼直单位普及数字校园建设理念,向北京市展示海淀区数字校园建设现状,10月11日,由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主办、北京市二十中学协办的“海淀区数字校园现场会”在北京市二十中学顺利召开。本次现场会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来自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海淀区财委的有关领导,以及海淀区中小学两百多名主管信息化的校长、副校长应邀到会。
  早晨8点30分,北京市二十中学陆续迎来了各方的宾客。学校门口的刷卡登记让来宾们在第一时间体会数字校园师生一卡通考勤应用的便捷与高效。校园内各个角落布置的LED展示屏幕滚动播放着学校的各种活动画面,洋溢着浓郁的数字校园文化气息。
  与会嘉宾刷卡进入校园
  每一位与会者都依照大会安排,在进入校园后领取了一台平板电脑进行整个数字校园应用模块的体验。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北京市二十中学已经拥有了30多个基于教育、教学、管理等多层面的本校开发的应用模块。通过局域网无死角的覆盖,该校师生已经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办公教研等网络化、数字化,极富该校的个性与特点,吸引着与会者的关注。正式的会场议程开始之前,与会者已经通过轻点平板电脑了解了北京市二十中学数字校园的模式、风格与内容,为整个大会做足了铺垫,始终贯穿大会的“应用体验”设计也使整个大会流程充满了数字感、现代感。
  与会嘉宾领取平板电脑并体验
  9点30分,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亓效军主任首先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数字校园建设的精神与理念,并从概念上进行了阐述。但数字校园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场大屏幕上轻松的Flash 动画《数字校园》从课堂教学、家校沟通、行政办公、教研培训、数字德育、校园文化、安保体系等层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解析。
  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亓效军主任做介绍
  通过PPT文字与动画影像双层的数字校园理念“辐射”后,紧接着播放的《数字校园在海淀》向大家重点展示了近年来海淀区各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情况。
  在这股数字校园建设浪潮中,北京市二十中学的数字校园以其创新性、广泛性、深入性凸显了很多应用亮点。陈恒华校长做了主题为《让师生在数字校园中自主成长》的报告。
  二十中学陈校长在大会上做报告
  为了更贴近数字校园应用者的内心感受,大会从众多受邀的媒体中特选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现代教育报》的阮滢副总编从记者观察的视角在现场对二十中学的师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通过他们在数字校园中典型模块的真切的应用体会,发掘北京市二十中学数字校园富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
  记者采访二十中学师生代表
  现场采访环节视角独特,形式活泼,内涵丰富,感受真实,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数字校园,大会还特别设置了轻松的平板电脑应用反馈环节,让与会嘉宾现场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应用模块进行投票。投票过程的简单流畅,投票结果的即刻呈现,令大家在轻松、高效的氛围中完成了现场反馈。
  大屏幕现场反馈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尹丽君主任现场讲话,肯定了海淀区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兼容并蓄和谐发展方向上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对今后的长足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尹丽君主任讲话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委员对此次大会的整体设计与应用体验表示了赞许,并从自我感受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二十中学的数字校园模块进行点评,也对海淀区数字校园的未来建设充满信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委员讲话
  教育部基础二司刘昌亚副司长赞扬了海淀区在数字校园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和积极建设,并期待着海淀区的信息化建设能给全国创出更多样板。
  教育部基础二司刘昌亚副司长讲话
  作为大会的尾声,主持人亓效军还邀请现场与会者参与平板电脑互动环节,即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在留言板中书写自己的参会感受。留言即刻呈现在大会屏幕上,各种简短的评语传达着与会者对海淀区数字校园的展望与建议。
  嘉宾留言现场反馈
  主会场的会议议程结束后,与会嘉宾在二十中学教师的引导下前往各个展厅再次进行深度体验。大家纷纷在自助打印、无边界课堂、指控系统、考勤管理、学情分析等各个应用模块前仔细聆听、伸手触控,体验着数字校园的极简与适用精神,感受着数字架构下贴心服务的设计原则。
  以数字技术更好地架构校园的课堂、教学、行政等个层面细节,助力教育教学的深层革新,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而个性的成长体验,是大会主办方、大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我们已经身处数字时代,数字校园建设的脚步已经迈开,让我们尽情描绘数字校园的美好景致,敞怀拥抱数字校园的灿烂明天!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电子书包”并非横空出世的新生事物。从前几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眼前国内“电子书包”的呼之即出,前后彼此有传承的共通之处,都是聚焦技术给学习方式带来的深层次变革。  近日,教育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联合组建了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祝智庭教授担任专题组负责人。祝智庭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教
校园网建设是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为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获取资源及协同工作良好途径的同时,又是学校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是燕山地区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师生总数1200余人。两年前,学校没有一个能够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综合平台,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无法展示。为此,学校急需建设一个能够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理念、
课堂,自古以来都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过多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材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乃至移动教学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在向着深度和广度延伸。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正在积累海量的数据。这些教育的“大数据”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价值。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教育部“三通两平台”战略的提出,从国家层面对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做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正在进行中,形成了“在线教育服务”项目、市区县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多元化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我们认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是语文实践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  如今的教室里,黑板变成了
教学词典、词条、积木式组合……这些词语与信息技术备课有关联吗?教学词典的出现将改变信息技术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词典的灵感来自传统的词典。提出教学词典这一概念,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突破零起点备课,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年轻决定了课程资源的缺乏,年轻也影响了教学经验的生成,这加重了信息技术教师备课的负担,进而影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教学词典
李月霞: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  课间,一个高个子男生来到办公室,在门口和徐老师低声说了些什么。他离开后,徐老师走进来,笑着说:“这个男生问我,刚才那节课到底讲了什么,他一点也不明白!”  我很诧异。徐老师说:“这可是我班上历史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次月考91分呢。”  从窗子望出去,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正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我转身对他说:“我感觉自己在‘祸害人间’!”  六天前:要交作业了  今天终于找到了
【本刊讯】近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面向中国用户发布了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博锐?处理器家族,致力于以尖端科技为企业带来新颖的办公环境。为更多地满足企业及员工对移动性和工作环境的多元化需求,全新一代的英特尔? 酷睿? 博锐? 处理器不仅在无线功能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而且速度更快,更易管理,这些既令员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令企业保持了竞争力。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 博锐?处理器家族的三个特性使得更
一节课,如何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如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和“总导演”,如果能在充分认识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出发,拿出一点智慧,运用一些谋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但能使课堂张弛有度,还能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学习并有所发展。  下面,我将通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的风采》一课来具体阐述。  第一次教学  《我
【本刊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主办,松果阳光(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新学习方式 促进教育变革”论坛于2014年12月6日在门头沟区举办。  在观看《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的宣传片之后,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代表门头沟教委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门头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效以及“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的探索、推进、创新、提升及展望。  “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