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茶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些夜晚,当然是极深的那些个夜晚,它的深是可以被无边的黑所吞没、它的深又吸尽了世间一切的声音的时候,我总也有在灯下独坐的那一刻的。想到应该是去睡了的,但又意犹未尽,坐着,享受这大黑暗,无意间,便取过来青花的瓷杯与水。
  水是刚煮开的,仿佛专门提醒我关于春茶的消息,又随意地取出那茶盒,打开时,我便知道茶们是别来无恙的了。它们散发出温馨的糙米色,和台灯作一心照不宣的微笑。那样一种坦然处置的气质,使我恍然起来,我想,这是我所认识的哪一个人、我所看过的哪一本书中曾经给予我的久违的安详呢?
  这样安静,静到耳边发出的嗡嗡的声音,我倒了一杯水。水在逼人的黑暗之中缭绕盘旋,潇洒,正如蓝色的玉树的临风。
  然后,就是无意地往那些袅娜之中投入的茶了,也就是那么随意一抛撒的工夫——等一等,你听到了什么?
  极细极细的,近乎于无声,噼噼啪啪,你要伏下身去,你要贴在你的青花杯旁,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这样,你看见茶们激动了,它们躺在沸烫的水面上,它们刚才还静如处子的,但此刻它们真的是动如脱兔了呢。它们的颤抖,因为自然和大气而丝毫地不失之张狂;它们细微无比的声音,显得很有内力——那是因了它们的克制,还是因了它们的性情呢?你一定得知道,它们声音的细小,是绝对不能理解成它们生命的微弱的。当它们发出这样的近乎呻吟无声的声音时,它们正在与命运遭遇,它们沉浮其间,欢乐痛苦其间,它们还忍受于其间,它们正在不动声色地生活,在其中无人喝彩地歌吟,它们的声音,乃是爆发与消融的声音。
  茶的声音,对今天的人们而言,想必可以说是一种接近于消亡的声音了。然而,在那高古的前代,那却是一种生活之声,是一种昭示着精神与美的象征。
  我却是在世俗精神的万丈红尘中诞生的一代之中的一个,这也便是我过去从来未有听到过茶的声音的缘故。
  15世纪末,相当于中国明代的日本室町时代,第八代将军义政隐居于京都的东山,代表日本中世纪文化的东山文化,由此拉开了序幕。一个秋日的深夜,将军义政,眺望秋空,聆听虫鸣,不觉伤感,对他的文化侍从能阿弥说,世上的故事我都听过了,自古以来的雅事我也都试过了,我这衰老的身体也不可能去雪山打猎,那么,请问能阿弥,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吗?
  能阿弥说:从茶炉发出的响声中去想像松鸣,再摆弄茶具来点茶,实在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啊!
  我被这句话迷惑住了。我想,难道从一只茶炉的声响中,还可以听出松涛的声音吗?日本毕竟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啊,也就只能在以小见大之中,感受那自然的美丽了。
  到天涯海角的儋县去,原是为了在东坡书院见那个潇洒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在那里重读了东坡先生的诗,却读出了另一个孤独苦寂的苏东坡来。汲江煎茶,曾经是我们茶人多少次拿来作为经验茶学的范本,我们只是在那里读出高雅闲适,又何曾读出过一个流放在万里蛮荒之地的衰老身心的极度痛苦中的极度节制呢?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亚,坐听荒城长短更。
  原来,苏东坡完全不是闲着没事干才想出要听一听茶雨发出的松风之声的,只是在那样的绝境之中,除了听得到这样的茶雨之声,又有谁来慰藉他这愁苦悲凉的灵魂呢?
  
  (摘自《英雄美人——王旭烽散文集》)
其他文献
关中平原,渭河两岸,是我20年中一再往返之地。潼关、华阴、华县、渭南、长安、成阳、眉县、宝鸡……还有,绕不过去的临潼、骊山和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沉静下来的时候很多片断都会蜂拥而至    1    尽管通往秦陵博物馆和兵马俑的道路永远拥挤,尽管乾陵山一般的剪影永远沉默,但在外人的眼中,八百里秦川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谜一般的地方。  它是古老中国不再搏动的心脏,是掩埋文明的深井,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  开
期刊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
期刊
6月13日上午9时,著名美术家、漫画家华君武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95岁。  华君武是我国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从1934年第一张漫画作品发表到现在已近80年,一生画过无数漫画。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风雨,以漫画作为战斗武器,投入革命文艺事业。上中学时就曾在《浙江日报》、《论语》、《时代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辛报》、《大美晚报》、《华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在延安
期刊
恒河,一直是我心头那个不敢去触碰的感情烙痕,印度之旅中的它是刻入我心头最深的那道。回国一个多月了,写了好几篇文章,但就是不敢去碰触它,怕一去拨动,厚厚结痂下的鲜血就会磅礴勃发而出,怕这烙痕撩起我交融浓密几近燃烧的激情,又怕因太过疼痛、激动使文字无法清晰地表达。  久久、久久,直至今日,我仍会失神在恒河的情境之中,是悲怆、非悲怆,是思悟、非思悟,但真真实实是来自灵魂的体悟。  “我拒绝说它美丽”,这
期刊
西湖,是3000年前为城市饮水而筑建的水库。  人类,截海成湖,筑城饮水,呕心沥血3000年,成就了今天的杭城西湖。  人文,使西湖的生命周期,远胜于其他人工湖河,经千年而存留至今,历代人类对文明的追逐,对西湖的治理,使人文与西湖山水自然和谐结合,成就了今天西湖的文化景观,杭城因西湖而美丽繁荣,生命依湖而居,因西湖而得以延续繁衍。  历史的承载和文明的史书,西湖封存着历史沿革的珍贵片段,蕴藏着七大
期刊
人文和生态,恰恰有杭州西湖,把两者结合在了一起,而且结合得浑然一体,共同为世人捧出了一湖碧水,一湖文脉。追哥这3000年的城池,探问城西的湖,来西湖看花,在湖畔夜饮,去龙井问茶,孤山印春秋,断桥连因缘。文明随着湖水从水源款款走来……  西湖开发治理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类生态学信息,看到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景在当今时代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毛昭晰    浙江大学教授
期刊
《焦点》:刘局长,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应该怎幺理解西湖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呢?  刘局长:水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渊薮。一座城市也往往因水而诞生、因水而繁荣、因水而伟大。西湖与杭州城就是如此,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两者注定相濡以沫,和谐共生,一起谱写着动听的文化乐章。  《焦点》:杭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七大故都之一,请问西湖之于杭州这种地位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  刘局长:人
期刊
地处西湖一侧孤山,高仅10余丈,广不过20顷,区区弹丸之地,却是个人杰地灵文脉绵长的地方。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便位孤山西麓,西泠桥畔。  西泠印社的社址,是一座精致、幽雅、小巧玲珑的园林,康有赞曾题为“湖山最胜”。小小的天地经过艺术大师们匠心独运的布置以后,空间层次丰富,步移景易,引人入胜。加之园内典迹甚多,蔚然一种淡淡的气韵——扶疏的树影、空灵的乌鸣,蔓藤织生,摩崖石刻间沉睡的寂寞苍
期刊
前些年经过杭州,可惜将行程都放在了车上。经过西湖时,也只能静静看着湖面上映着的阑珊灯影,偶尔木舫滑过,飞快的桨将碎影打成波光泛湖漾开去了,吹进车窗湿柔的水汽夹杂着清新的泥土混合草木好闻的气息,让人忍不住多深吸几下。西湖留给我的印象,只是浓重夜色中的惊鸿一瞥。  一日在家,阳光大好。于是就把小木桌搬到露台上,泡一壶上好的龙井,放几碟小点,拿出杭州好友寄来的照片细细翻看。忽然有张照片滑落到了桌上,信手
期刊
生于北京,长年生活在北京的我,一直认定自己是浙江人,尽管我只会说北京话。  以往每当有出差机会,总要设法到浙江走走,在杭州住上几天。回到北京之后,“杏花春雨江南”依然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近两年常去杭州,是因为父亲的母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为浙江甲种商业学校),用他的名字成立了一个学院。漫步在钱塘江边美丽的校园内,怀想起历史浪潮中淘不尽的浙江人物,更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情愫。  父亲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