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新热点、新思维、新变革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变革的热点,它融合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各自优点,成为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本文结合自身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探讨了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四新”,即新材料、新思维、新变革、新热点,为今后做好新材料作文教学做了有益的铺垫和思考。
  关键词:新材料;新思维;新变革;新热点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一种新形式——新材料作文。一出现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的作文命题样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从表现形式上讲,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会“过死”,也不会“过宽”。它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能有效遏制宿构现象。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探讨一下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新”。
  一、新材料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都是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符合新课改理念,具有极强的时政性。它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聚焦热点,不再一心套作“圣贤书”,摆脱“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而且审查学生是否具有是非观,是否具有辨证思维,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否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高考中的新材料更多使用直观性材料,如新闻材料类,价值倾向直接在材料中呈现,还将引导语直接明示在材料之后,这样在审题上的障碍就少了。当然,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审题的重要性。对直观性材料,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材料与时代的关联,挖掘材料植根于各自的时代背景。如果是多则材料,还要综合考虑材料之间的联系,进行理性思辨,这是立意的关键。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辅导学生关怀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的博大与深邃、丰富与复杂中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塑造更优良的品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真正触动心灵的东西,真正发挥新材料的写作价值。
  二、新热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这几年的作文均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反映时代主旋律,贴近考生实际,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对于近几年比较热的时事类的材料更可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可运用相关联想,因表及里,循理求道,探寻材料的本原规律。
  如09年江西卷作文试题:“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材料选用的是一则新闻——“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材料后附简洁的引导语“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这道题在文体、材料、文体方面作了限制,但其开放空间还是很大的。考生可从材料中离析出“爱国”“诚信”“规则”“理性”“民族尊严”等关键词(或说“话题”词),依此为基点展开联想,展开评价。
  有的考生人认为蔡是一个民族英雄,写《并未流失的精神》、《侠之大者》;有的考生认为蔡是恶意破坏规则,写《爱国需要理性》、《岂可以失信为代价》;有的考生认为蔡的行为动机可嘉、方法不当,写《深陷迷途的爱国激情》、《爱国情可贵,诚信不可抛》等等。新闻时事类材料,审读时,要透过事实的表象看其本质,分析事件的因果逻辑,洞察人物的行为动机。因此面对直观性材料,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直接明示引导语的材料,要梳理其分析问题的立场。
  三、新思维
  钱理群教授说过:青年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青年学生的作文要跳出“小我”圈子,不能总徘徊在与朋友的一次误会中,总纠结于一次“优秀干部”的落选,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学生虽想着国家、社会,但却不了解国计民生,不知大米多少钱一斤。教师不能视报纸杂志为洪水猛兽,不能无限制霸占学生的时间,使其没有时间接触社会,不能课堂四十五分钟一言堂,也让三尺讲台成为学生评论世事的平台。只有如此,学生作文时,选材立意才会大气、贴近时代,分析时才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习惯,这些作文品质恰恰就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以2013年北京卷作文“科学家与文学家对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与思考”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分析的角度。学生梳理了“手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这样两个角度。如果不做深入思考,仅停留在这两个角度的浅层选其一进行写作,那么立意显然就偏于肤浅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利弊两个方面分别深入思考,学生又更深一层地明确,不管是科技方面的作用,还是交流方式的改变,都是利弊并存的,立意不停留在表面的单方面的“正面思考”。这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品质,既要有回顾总结发展历史的能力,也要有展望未来发展的思考,体现出对思维的广度和高度的要求。学生在立意时,可从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转变思维等角度进行思考,从个人、时代、社会、国家的层面来思考问题。
  四、新变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此文可以说是对高考命题的“最新定调”——内容导向多为“立德树人”。由此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认为作文只能写正能量的内容。其实宣扬正能量并不是说文章就不能揭示丑陋、不能批判黑暗。如果人人都写歌功颂德式的文章,那将是时代的悲哀。但是,如果人人都写社会的阴暗丑陋,又何尝不是人们的悲哀呢?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充满了黑暗和丑陋,鲁迅先生的文章一针见血直指要害,但是他最终的目的是和众人一起在迷茫和彷徨中寻找中国的出路。因此揭示丑陋是为了寻找美好,批判黑暗是为了迎接光明。所以如何把二者的度把握好,恰恰是语文教师现阶段教学变革的重中之重。
  总之,就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材料作文正逐步渗透到高考语文中来。教师要根据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开阔其思路,拓宽其见识,使学生能够在全面解析材料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写出切合主题、立意深远的优质应试作文,展现自己的才华,决胜于高考人才选拔竞赛。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分配是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国民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社会产品的分配呈现为一个在与生产、交换、消费相互关联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运动过程。从发展、改革、稳定三者关系的角度看,分配关系如果处理得好,就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否则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妨碍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分配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基本原理,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分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
期刊
二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加入WT0和十六大之后,中国民营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我国的私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以及稳定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还面临着产品质量低、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等诸多挑战。部分民营企业还存在偷税漏
期刊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这位历史伟人的最好方式,是学习、运用、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此,我们选编了邓小平论毛泽东思想的部分语录。邓小平这些精辟论断,显示了他的卓越的政治智慧。在纪念毛泽东时,学习和研究这些论断,是很有意义的。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将这些语录分别编入五个小标题之中,这五个小标题,也都是邓小平的原话。  ——编者    一、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毛泽
期刊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巨人为中国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其中包括他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所贡献的智慧和付出的心血。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以1982年的宪法为基础的,而1982年的宪法正是在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基础上修改形成的。党中央十分明确地指出:“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总体上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国家经济社会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文化的话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有总论、概论、探源,亦有对微观命题、文艺作品的剖析。但从总体上看,对反文化现象的内涵、性质和历史作用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两种观点特别有代表性,对于我们深入讨论打开了思路。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般说来,反文化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①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反文化群体是“迷惘的一代”、“自行其是的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上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充分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反腐败的思路。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一个从体制的源头上端正党风、防止腐败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文件。文件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必然
期刊
华南师范大學作品欣赏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明确地提出“以人为本”,指明了我国发展的目的、实质,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向哪里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虽然不是新命题,但它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创新与发展。    一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古代社会已经出现,但作为一股普遍持久的社会思潮,则始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并贯穿于法国的启蒙运动、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的人本主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欣賞
期刊
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立意深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论述精辟,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思想理论的深刻性、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性和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充分认识新
期刊